羅定背夫山墓

羅定背夫山墓

羅定背夫山墓,位於廣東省羅定市羅平鎮沙頭橫垌村背夫山,為戰國早期土坑墓。墓長4米、寬2米、深2.3米。出土青銅器、玉器、陶器、石器、原始陶瓷器共116件,在97件青銅器中,有人首柱形器4件,其餘的以兵器最多,有戈、劍、矛、鉞、鏃等。此外為飲食器、盥洗器、樂器、儀仗器、工具等,出土時排列有序。背夫山戰國墓是一座典型的嶺南越人墓,這為研究當時埋葬制度提供了寶貴材料。

羅定背夫山墓位於羅定市羅平鎮橫垌村背夫山,1983年清理,為戰國早期土坑墓。墓長4米、寬2米、深2.3米。出土青銅器、玉器、陶器、石器、原始陶瓷器共116件,在97件青銅器中,有人首柱形器4件,其餘的以兵器最多,有戈、劍、矛、鉞、鏃等。此外為飲食器、盥洗器、樂器、儀仗器、工具等,出土時排列有序。
該墓墓坑基本完好未被擾亂,隨葬器物在墓坑內呈縱線排列,組合完整成套,排列有序,大多數是實用器,其中以兵器和工具的種類和數量較多,鼎是越式鼎,陶器花紋是廣東常見的組合印紋。在墓坑底部設腰坑埋一件陶瓮。四件人首柱形器分作兩對豎放於墓坑兩端,各種隨葬器物放置有序,說明當時有一定的埋葬規格和儀式。
出土器物中,獸耳銅鑒、銅三葉矛、叉、鋸、鐮和陶豆,是廣東首次發現。有胡銅戈是廣東戰國墓中發現的同類器中保存較為完好的,十分難得。隨葬器物中,有的具有中原青銅器的特點,也有不少器物反映了廣東與南方各地青銅文化的聯繫,更多的器物具有廣東本地的文化色彩,如人首柱形器。墓葬器物出土時,青銅器多見織物包裹痕跡。其中,鑒內有竹編織物的痕跡,劍套在漆黑地朱繪雲雷紋的木鞘內;箭鏃捆放在黑地朱繪的矢箙內;部分鏃鋌尚見有綁紮的殘木槀;矛、鉞、斧、鑿等器的銎口內亦見有殘木。為了解當時工具、兵器的使用情況和紡織、制漆、青銅鑄造工藝提供了證明材料。輪制原始瓷器的出現,證明當時嶺南的陶瓷製造已達到較高水平。
背夫山戰國墓是一座典型的嶺南越人墓,這為研究當時埋葬制度提供了寶貴材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