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善德

羅善德

羅善德,不僅是一家公關公司的董事、總經理,承接了巴黎大區和阿爾薩斯區在世博地方館的布展工作,更是上海世博會歐盟館館長。在離世博會開幕僅剩100多天的關頭,每天工作12個小時,已經成了他的家常便飯。

基本信息

簡介

1980至1981年在復旦大學學習中國近代史。

1991年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公司。

2002年幫助法國領事館開創了“上海法國周”活動品牌,至今已舉辦8屆。

2009年7月,擔任上海世博會歐盟館館長。

人物經歷

成功當選

人總是不知道一件事情會對你的人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羅善德通過幾次辦展,贏得了歐盟委員會的認可,也為自己贏得了世博會歐盟館館長的頭銜。 羅善德

羅善德是德國人,他很高,有一個大鼻子。大概是在中國生活久了的緣故,他的相貌中又帶著東方人的柔和。

1978年,國門打開後,羅善德趁著春風來到了中國,誰曾想這一來就和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1991年,他辭去了某大型企業的一份不錯的工作,自己下海當了老闆。“我這個人很獨立。”這是他對自己的評價。他在中國開的這家公司GIBCOM,經歷了近20年風雨之後依然健在,羅善德把它經營得有聲有色。

2009年2月,歐盟正式決定參加上海世博會,並分享比利時館的1000平方米作為展出平台。到了7月,歐盟歐洲委員會發現需要為他們的場館找一位館長。羅善德接到歐盟委員會駐華代表Abou的電話,建議他參加這一次甄選。羅善德欣然接受,並將50頁的人生經歷介紹遞給了委員會。

幾天后,好訊息傳來,羅善德成功當選為歐盟館館長。

上海世博會盛況空前,舉辦期間有2萬多場文藝演出將在這裡舉行。歐盟館館長的主要任務,就是協調歐盟參展期間舉行文化活動的場地、時間、人員安排。

不久前,法國歌劇團希望在世博會期間到東方藝術中心演出,然而東方藝術中心的場地早已安排滿了,他們找到了羅善德。羅善德了解了東方藝術中心的場地安排情況,得知西班牙館邀請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演出時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就與東藝溝通。東方藝術中心負責人解釋說:“那是特例。”但羅善德幾經協調,終於還是幫法國歌劇團爭取到了演出場地。 羅善德

“中國政府辦事風格和西方正越來越接近。”羅善德說,“這主要是因為法律的不斷完善。不過,西方的法律多如牛毛,從頭到腳都規定得嚴嚴實實,而中國則好說話得多。”

上世紀90年代,他曾在廣西待過一段時間,他覺得,“那時的中國政府幾乎什麼都能商量”。這種高自由度的談判現在看不到了,雖然還有商量的餘地,但隨著法律的完善,有些界限非常明顯。

羅善德一方面認同這種變化,一方面又有點不適應。“我更喜歡中國人性化的政策。”他說。

目光如炬看準中國市場

世博會是世界聞名的盛會,每個國家都會拿出最先進的技術和文化成果參展。瞄準這一商機,羅善德轉行做起了布展業。

羅善德的公司主要做諮詢業務。1991年,諮詢還是一個時髦的詞。中國的國門剛打開不久,許多外國公司想要進入中國市場,但他們對中國一無所知,就要找羅善德這樣熟悉中國國情和政策的人幫忙。

1999年,中國政府決定申辦2010年世博會,就在隨後一年,羅善德果斷地終止了諮詢業務,把工作重點放到公共關係上,這一轉身,使他在同行中又跨前了一步。

從1999年中國決定申辦世博會到2002年申辦成功的3年間,羅善德接下了“波爾多”葡萄酒的推廣業務,也成功舉辦了4屆“波爾多”杯服務員托盤競速比賽。服務員手托葡萄酒在繁華的南京路上競走比賽,當時曾引起不小的轟動。這是羅善德事業起步的跳板,直到今天,羅善德辦公室的牆壁上,還掛著服務員托著葡萄酒疾走的照片。

2002年12月3日,國際展覽局舉行成員大會,對2010年世博會舉辦地進行投票,中國上海成功當選。世博會是世界聞名的盛會,每個國家都會拿出最先進的技術和文化成果參展,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市場已成了一塊誘人的蛋糕——“布展業一定有極大的發展機會。”羅善德目光如炬,看準了中國市場的前景。

21世紀初,改革大潮風起雲湧。在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中國政府本著鼓勵外商投資、提高利用外資質量的原則,增加了鼓勵類目錄,由過去的186條增加到262條;減少了限制類目錄,由112條減少到75條。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尋找機會。 羅善德

“如果要說這10年的變化,我覺得是諮詢公司‘冒’得太快了。全球都開始重視中國市場,願意和中國做生意的國家越來越多。”羅善德說。

由於起步早和轉型早,羅善德的事業發展得比較順利,除了毛遂自薦拉來歐盟委員會的項目之外,羅善德自己基本沒找過什麼項目。“都是項目找上門來的,我憑自己興趣接,拒絕了許多單子。”

今年年初,羅善德承接了巴黎大區的世博布展項目,最近又接到了法國阿爾薩斯區的布展任務。布展的任務看似簡單,其實要把外國設計師的理念不走樣地變成成品,需要和施工方反覆商量,不斷修改,一點馬虎不得。今年5月世博會開幕後,人們就能在城市館看到法國這兩個區的布展成果。

雖然想過擴大公司規模,但羅善德還是堅持把人數控制在6人。“幾個員工都是跟了我十幾年的。一味擴大公司規模並無意義,高效益才是我所追求的。”羅善德說。

2002年,上海法國領事館找到羅善德,希望辦一個推廣法國文化的展覽。誰能想到正是羅善德和他的團隊的策劃,才有了如今在雁盪路舉辦的每年一屆的“上海法國周”活動。延續至今,這個活動已辦了八屆。

“去年‘上海法國周’一共吸引了30萬人次來參觀。而參與活動組織的,只有我們6個人。”羅善德不無自豪地說。這6個人的團隊里,有一位正是羅善德的中國妻子,他在人前總是幸福地說:“我和太太共同創造著事業。”

世博館長知多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