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杭州出版社出版的清朝著名學者全祖望在晚年輯選的《續甬上耆舊詩》一書,由方祖猷、魏得良等教授點校,著名學者沈善洪教授審定。書中收錄明末清初甬上詩家近七百餘人的古今體詩近一萬六千餘首,短文近百篇。該書分上、中、下三冊,作者小傳由全祖望親撰,其中很多傳記未刊於《鮚埼亭集》,且對詩人之詩予以評論,是研究全祖望史學、文學思想的重要資料;甬上詩人或宦遊四方,或浪跡天涯,以所見所聞,筆之於書,其內容有東南倭亂、天災重稅、東林黨爭、閩粵海盜、明清激戰、海上朝廷、山寨義兵、日本乞師、遷界海禁等,極具第一手史料價值。該書匯輯明末清初甬上詩社及文會詩人之詩,以及浙西海寧地區和臺灣地區遺民之詩,是研究明清之際文人會社,特別是黃宗羲兄弟友人和弟子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
全祖望(1705—1755),號謝山,浙江寧波市人。清前期著名史學家,黃宗羲開創的清浙東學派重要代表人物。?
浙東地區是南明抗清時間最長和最激烈的地區,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壯烈事蹟。黃宗羲和萬斯同曾想蒐集浙東這段時期抗清歷史資料而未果。全祖望選輯這本《續甬上耆舊詩》,卷帙浩瀚,內容極其豐富,可以說完成了黃、萬兩位先輩未竟之業。此書輯錄了自明隆慶、萬曆以後至清雍正前甬上詩家七百人,古今體詩近一萬六 千首,短文近百篇。人譽此書“闡發忠烈,表彰貞逸,於鄉邦一代文獻,關係尤巨”(黃維炫《跋續甬上耆舊詩》)。梁啟超說全祖望是清代“言文獻學者宗焉”(《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以第一手資料價值而言,此書勝過他的另一本巨著《鮚埼亭集》。
黃宗羲友人並弟子李文胤(一名鄴嗣,字杲堂)輯有自春秋至明隆慶、萬曆間甬上詩集,名《甬上耆舊詩》。全祖望繼續其因忌諱未輯者而輯之,並賡續以李氏卒後 至康熙間甬上詩集,故冠以“續”字之名。
明末清初是“天崩地解”的時代,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達到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清兵在征服過程中實行屠城、擄掠、洗海、清山、遷界的殘酷政策,使土田荒蕪,人口劇減,城市破殘,一片荒涼,浙東尤其如此。憤怒出詩人,甬上詩人各以憔悴枯槁之音,發洩自己胸中的壘塊,全祖望蒐集這些史詩匯輯成冊,較全面地反映了“天崩地裂”時代的這一幕。
此書價值有如下三點:
首先是文獻價值。《續甬上耆舊詩》,看似反映甬上一隅之事,實則不然。當時甬上耆舊或宦遊四方,或浪跡天涯,目有所睹,耳有所聞,蓄之於心,見之於筆。所 涉地區,幾乎包括當時明代疆域內所發生的歷史大事,如明清激戰、闖獻揭竿、天災重稅、東南倭亂、閩粵海盜、東林黨爭、海上朝廷、山寨義兵、日本乞師、遷界 海禁、屠城雉發、東萊之變等等,應有盡有,全是當時的實錄。除詩之外,近百篇短文,如張茂滋《餘生錄》、莊元辰《城守檄》等都是劫後的佚篇,上述詩史和佚文,是研究南明史珍貴的歷史文獻。
其次,此書體例,每組詩前系以作者小傳,另一部分傳已收於《鮚埼亭集》,但未收入者亦多,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全祖望本人的史學觀點和文學思想。全祖望輯詩有其標準,一、凡明末邪黨,奄黨官員,摒斥於外。萬斯同在《兩浙忠義錄》提到“奸邪小人”的奄黨邵輔忠,就不錄入。二、凡投降清廷,賣國求榮者也不收。但上述二點也有例外,如入逆親的陳朝輔、周晉昌等三人,他們於明亡後,“或傾家輸餉,或竭力行戎,焦萃江潭,甘以亡國大夫自處,亦可謂善持晚節者矣”。這裏所講的晚節,就是民族氣節。全祖望在輯詩時,凡抗清志士或遺民,有人必錄,甚至其後人畏 禍“閉不肯出者,至為之長跪以請,遂令蒼嶙碧血,苦檗貞松,無不湧見鬚眉,呈露芒角”(蔣學鏞《樗庵存稿?續耆舊集題詞》)。在論歷史人物中弘揚民族氣節,正是全氏歷史觀點中最突出之處。三、全祖望選詩也有藝術標準,在眾多詩中,以佳為 上,不夠格則不錄。但是詩中有佳句,他仍摘錄於後。何者為佳,何者不佳?他選擇的標準是詩應表達作者的“心氣”,換句話說,必須直抒胸臆。他既反對雕字琢句,無病呻吟,也反對只是局限個人感情的“心氣”。因此,他對西崑體、竟陵體、香奩體都不欣賞。如他雖 以為李文純之詩兼有諸體之勝,“惟所作豔體慕西崑者,予不錄”。又說“竟陵當承平之世,忽墜入鬼趣,是謂無病呻吟, 所以為亡國之音”,並說:“餘雅不喜香奩體。”
最後,詩集記載了眾多甬上詩社、文會的資料以及某些詩社與複社的關係,甚至有浙西海甯硤石詩社的點滴情況。甬上詩社有:鶴山七子社、棄繻社、南湖九子社、 五子社、西湖八子社、七子社、榆林四子社,甚至有遠在臺灣,被全祖望稱為“海東文獻初祖”沈光文等十人組織的詩社。文會主要有證 人講社和策論會會員的詩。上述是研究明清之際特別是黃宗羲兄弟友人及其在甬上證人書院弟子活動的極其寶貴的資料。於中尚可窺見黃宗羲與弟黃宗炎關係的疏遠 和他與呂留良交惡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