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發性三叉神經痛

繼發性三叉神經痛

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又稱症狀性三叉神經痛。是由於顱內、外各種器質性疾病引起的三叉神經痛。出現類似於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在顏面部疼痛發作的表現,但其疼痛程度較輕,疼痛發作的持續時間較長,或者呈持續性痛,陣發性加重。

疾病簡介

三叉神經痛示意圖 三叉神經痛示意圖

指由於三叉神經本身或鄰近組織病變所引起的疼痛症狀。但除了疼痛以外,還有神經系統體徵。它可繼發於橋小腦角,三叉神經根或半月神經節部位的腫瘤、血管畸形、動脈瘤、蛛網膜炎及多發性硬化等疾患。

併發症

常伴有三叉神經麻痹的表現,如面部感覺減退角膜反射遲鈍等,疼痛多為持續性,常合併其他相鄰腦神經麻痹,繼發性受損時有感覺症狀和運動症狀,支配區的感覺障礙,角膜反射消失,患側咀嚼肌癱瘓,咬合無力,張口時下頜向患側偏斜。

病因

1.小橋腦腦角膽脂瘤(表皮樣囊腫)、聽神經瘤、腦膜瘤、血管瘤和三叉神經鞘瘤等;

2.半月神經節腫瘤:神經節細胞瘤、神經鞘瘤、脊索瘤等;

3.垂體腺瘤向鞍旁生長伸入兩層硬腦膜之間的腔(Meckel腔)中,此時,除表現三叉神經痛症狀外,尚出現垂體功能紊亂體徵;

4.顱底部惡性腫瘤,如鼻咽癌及各種轉移癌等。

症狀表現

面部突然劇痛

而且沒有發病的前兆,讓人難以忍受,有像撕裂的疼,有像火燒灼的疼,有刀割或者炸裂的疼。疼痛的類型很多,疼痛的表現也很多。 

發作時間不固定

有的時間只有幾分鐘,有的則長達幾十分鐘,時間不固定,說發作就發作了,每隔一段時間就發作一次,但是周期也不固定。所以這種病症很難控制和監測,根本就好像莫名其妙的疼痛。 

擴展整個面部

三叉神經痛症狀的疼痛部位常常起始於三叉神經的一個分支,然後之間擴展。疼痛跟隨神經,整個面部最終出現劇烈疼痛。一般來說,會跟著神經,擴展到這個面部。

疼痛部位

右側多於左側,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頜的某一點開始擴散到三叉神經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發病最為常見,第一支者少見。其疼痛範圍絕對不超越面部中線,亦不超過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偶爾有雙側三叉神經痛者,占3%; 

其他症狀

會出現一些症狀 臉紅、皮膚溫度增高、腫脹、出汗、流淚、鼻黏膜充血、唾液分布增多等症狀。

診斷方法

診斷方法綜述:腦脊液、X線顱底拍片、CT掃描、MRI、DSA乃至鼻咽部活組織檢查等有助於診斷。

治療方法

西藥治療

1.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 開始每日2次,以後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極量1.2g。服藥24h~48h後即有鎮痛效果。 西藥卡馬西平止痛迅速,但是這種西藥平常是用來控制癲癇的鎮靜藥,它通過控制腦電波的異常放電來解除三叉神經痛的閃電刀割的疼痛感,只是暫時能緩解2個小時左右的作用,有很大的毒副作用,眩暈、乏力、是犧牲肝腎、骨髓的正常功能為代價的。

2.苯妥英鈉(sodium phenytoin) 別名大倫丁(D1antinSodium、Phen—toin,為白色粉末,無臭,味微苦。易溶於水,幾乎不溶於乙醚或氯仿,在空氣中易潮解。三叉神經痛是在一種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反覆發作的陣發性劇烈神經痛,三叉神經痛是神經外科常見病之一,三叉神經痛也是國際公認的疑難雜症之一。多數三叉神經痛於40歲起病,女性尤多。三叉神經痛通常療法有服用苯妥英鈉、卡馬西平等藥物,或採用三叉神經局部切除手術,效果均不太理想。

中藥治療

中醫經典古籍《黃帝內經》認為:三叉神經痛屬“頭痛”、“偏頭痛”、“面痛”等範疇,古醫書中有“首風”、“腦風”、“頭風”等名稱記載,如《素問*風論》:“首風之狀,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病甚。” 因為顛頂之上,唯風可即,外感風寒之邪,尋經上犯顛頂清竅引起本病, 精神因素亦可誘發此病。肝鬱氣滯,郁久化火,火熱風動,風火夾痰上擾致清陽不得舒展,頭為諸陽之會,五臟六腑之精華氣血皆上聚於頭,諸邪氣,風、火、痰濕、血客於經絡,痰阻血淤,氣滯血凝,阻遏經絡,導致“不通則痛”。

針灸治療

1.普通針刺療法 針灸治療在臨床上套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風池、翳風、下關、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陽,陽白,撈竹,頭維。第2、3支疼痛者加太陽、四白、下關、聽 會、地倉、承漿、迎香。行重刺激法,並留針。

2.針刺三叉神經周圍支 針刺眶上孔,眶下孔、後上齒槽孔及頦孔,直接針刺三叉神經周圍支,待出現同側分支的分布區疼痛及麻脹反應,而獲迅速的鎮痛效果。所持針刺手法,系提插捻轉強刺激,不論陰陽補瀉,對初針患者採用臥位,手法宜輕,以免引起暈針,或產生懼怕情緒。 但是此法只能暫時止痛,不能根治。

放射治療

射波刀擁有上千條入射光束,可以將多個腫瘤的“手術”安排在同一治療計畫中,同時對不同部位各個不相鄰的腫瘤進行治療。當然,它也能夠治療位置不固定的腫瘤及不規則形狀的腫瘤,小於6厘米的早期腫瘤可徹底消除。

微血管減壓手術

傳統治療方法如射頻、針灸、封閉、藥物治療等相比,微血管減壓術在治療顱神經綜合症方面具有有效率高、併發症少及有利於保護神經功能的顯著優點,已經成為目前臨床上治療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舌咽神經痛及頑固性眩暈的首選方法。 微血管減壓手術治療顱神經疾病有效率達96%以上。

三叉神經痛疾病區分

原發性(特發性)

臨床上把找不到病因的三叉神經痛稱為原發性三叉神經痛。以往認為占臨床的大多數,是三叉神經分布組織區域內的發作短暫性劇烈疼痛,是無器質性損害可循到的一種疾病。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達70%-80%,最小年齡只有10歲,最大年齡92歲。男女發病比例各家報導有所不同。

繼發性(症狀性)

是指由顱內外各種器質性病變引起的三叉神經繼發性損害而致的三叉神經痛。多見於40歲以下的病人。與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不同點是:疼痛發作時間通常較長,或為持續性、發作性疼痛,而無扳機點。體格檢查可查出三叉神經受累的客觀表現及原發性疾病的體徵,但亦可完全為陰性者。經CT、MRI檢查一般可明確診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