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有六年,上薦高廟,孝道顯明。既獻泰成,乃降專惠,親巡遠方。登於繹山,群臣從者,鹹思攸長。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功戰日作,流血於野,自泰古始。世無萬數,也及五帝,莫能禁止。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復起。災害滅除,黔首康定,利澤長久。群臣誦略,刻此樂石,以箸經紀。(徐鉉重摹《繹山碑》拓本。案秦刻石三句為韻,唯《琅邪台》二句為韻,皆李斯之辭。張守節言《會稽碑》文及書皆李斯。斯獄中上書言:「更刻畫,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其顯據也。此文《史記》不載)
相關詞條
-
繹山刻石文
秦刻石主要為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後,數次出巡各地,群臣為歌頌其功德、昭示萬代而所刻之石。史上記載共有七處。,其中的“繹山刻石”是最早的一處,始...
-
嶧山刻石
嶧山刻石又稱元摹嶧山秦篆碑。原立於鄒縣城縣衙大堂,民國初年移入孟廟致敬門內,1973年移入啟聖殿內保存,現存於鄒城市博物館。嶧山,位於今山東省鄒城市東南...
概述 全貌 歷史記載 評價 相關介紹 -
繹山
先秦山名,俗稱東山,即今天鄒城市大律村北的鳳凰山,東南西北連綿12公里,最高海拔648.8米,是魯南最高峰,被譽為“鄒魯第一山”。此地群山連綿,山環水繞...
概況 考證 歷史 注意 景點 -
秦刻石
秦刻石是我國古老的碑文。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後,數次出巡各地,群臣為歌頌其功德、昭示萬代而所刻之石,共有七處,即“秦七刻石”。秦始皇去世後,秦...
基本概述 歷史溯源 秦七刻石 胡亥詔書 書法藝術 -
秦嶧山刻石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八年,始皇東巡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丞相李斯書,篆文,凡11行,行21字。其後,碑石不存。
地理位置 歷史記載及變遷 -
中國經典碑帖釋文本:嶧山刻石
《中國經典碑帖釋文本:嶧山刻石》是 古吳軒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
嶧山
嶧(yì)山又名“鄒嶧山”、“鄒山” 、“東山”,海拔582.8米,是我國古代的九大歷史文化名山之一,有齊魯名山歸岱嶧的美譽。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簡介 人文景觀 景觀總匯 自然美 文化交流 -
秦會稽刻石
秦會稽刻石, 原刻樹於浙江省紹興市城南秦望山(一說立於鵝鼻山、何山)。1987年,從府學宮移置紹興經濟開發區大禹陵風景區(原越城區禹陵鄉禹陵村)碑廊內。
-
刻始皇所立刻石
皇帝曰:金石刻盡始皇帝所為也。 今襲號而金石刻辭不稱始皇帝,其於久遠也,如後嗣為之者,不稱成功盛德。 」制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