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秦始皇本紀》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上會稽,祭大禹,望於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丞相李斯撰並書。碑文三句一韻,凡289字,載《史記·秦始皇本紀》。
《越絕書》:“政更號為秦始皇帝,以其三十七年,東遊之會稽。”“取錢塘浙江岑石。”“石長丈四尺,南北面廣尺六,西面廣尺六寸,刻丈六于越東山上,其道九曲。去縣二十一里。”
據南宋嘉泰《會稽志》、乾隆《紹興府志》所載,南宋紹興初(1131年)姚令威上秦望,又至鵝鼻山,見一碑,文僅隱約可見,缺畫。後二十餘年,鵝鼻山僅存插碑石屋,碑已無見。梁安世至秦望東南何山,見一碑,字磨滅已盡,墨片紙而還。
元惠宗至正元年(1341年),紹興路總管府推官申屠駉以家藏舊本摹勒,與徐鉉所摹繹山碑表里刻之,置於郡庠之稽古閣(今紹興稽山中學內)。碑高2.20米,寬1.05米,文小篆,與《史記》所載有數字不同。
清康熙年間,碑文為石工磨去。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知府李亨特囑錢泳以申屠氏本雙鉤上石,劉徵刻,立於原處,後有李亨特自跋及翁方綱、阮元、陳焯等題名。光緒十一年(1885年),日本人以高槼千葉所藏雙鉤本重刻於日本。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以錢泳本再翻刻於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