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春蠶成絲復成絹[1],養得夏蠶重剝繭[2]。絹未脫軸擬輸官[3],絲未下車圖續典[4]。
一春一夏為蠶忙,織婦布衣仍布裳;
有布得著猶自可[5],今年無麻愁殺我。
詩歌譯文
春天織婦養蠶剝繭抽絲又織成絹,夏季再次養蠶剝繭織絹。絹尚未織成就打算拿去向官府交納,絲還沒有下車就考慮拿它去贖回典當的東西。
織婦一春一夏忙於養蠶織絹,到頭來自己卻穿著布衣裳。
有布衣穿的時候還算可以,但今年無麻織布,只怕連布衣也穿不上了。
詩歌注釋
[1]絹:絲織品。[2]重:又。
[3]擬:打算、準備。
[4]圖:謀劃。贖典:贖回典當掉的東西。典:抵押。
[5]得:能。著(zhuó):穿。
(6)絹未脫軸擬輸官:絹是絲織品,尚未從機軸上脫下來(即尚未織成)就打算拿去向官府交納。
(7)典:以財物作抵押品借高利貸。
(8)絲未下車圖贖典:絲還沒有下車,就考慮拿它去贖回典當的東西。
詩歌賞析
這首詩深刻地反映了勞動者的勞而無獲的悽苦處境,揭露了統治階級盤剝的苛酷。首兩句寫蠶婦長年無休的辛勞,一“復”字一“重”字,揭示了蠶婦由春至夏的艱辛勞碌。三四句接著寫統治者盤剝的沉重,一“擬”字一“圖”字活畫出織婦面對沉重生活負擔時的無奈、痛苦情緒。後四句寫蠶婦處境,整日養蠶織絲,自己仍是布衣布裳,而現今連穿麻衣都成問題,其遭遇的悲慘,社會的黑暗不公寫得入木三分。此詩之“嘆”重點不在織婦的貧寒,而在其長年辛勞卻無衣蔽體的荒謬,即統治者盤剝的沉重,社會的黑暗不公,作品對百姓的同情正建立在對統治者的抨擊、對社會的指斥之上,因而有震撼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