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扒匠

編扒匠,是我國民間傳統手工藝的“八大作頭”之一,在古代匠藝行中排行第四位。

編扒匠,是我國民間傳統手工藝的“八大作頭”(木匠、石匠、鐵匠、編扒匠、畫藝匠、泥塑匠、黑窯匠、白窯匠)之一,在古代匠藝行中排行第四位。相傳,古代人先發明了酒,後才發明了簍,簍在古代是專用盛酒工具的代名詞。簍的發明人叫煮,煮用動物的生血為主料,釀成一種粘合糊,再把桑樹的皮扒下來搗爛,製成桑樹皮紙,把粘合糊塗在桑樹皮紙上,貼到條編空簍的內外處,晾乾後十分結實。千百年來的實踐證明,這種簍裝酒水永不滲漏,能保鮮百年不揮發。這種手工藝能防潮,防霉變,耐磨,不變形,重量輕,易長途運輸。後來煮又把這種工藝用在民間日用品編織器皿上,糊簸箕、垸子、篩子、油簍等,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這種工藝配方從古至今為祖傳秘方,傳男不傳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