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理
正文
在岩石手標本和露頭規模的小尺度的透入性的線狀構造。分類 線理可分為成岩過程中形成的原生線理(如岩漿岩中的流線)和構造變形造成的次生線理(如拉伸線理、礦物生長線理、皺紋線理和交面線理,見圖)。
![線理](/img/4/a52/nBnauM3X5gDN0EDNwIDMx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wEzL5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另一類在小尺度上不具透入性但在區域上可看成是透入性的平行線狀構造可稱為大型線理,包括石香腸構造、窗欞構造、鉛筆構造和桿狀構造。
石香腸構造 一套不同力學性質岩石互層的岩系,在順層拉伸或近於垂直層理的擠壓下,軟弱層以塑性流動而壓扁,強岩層不易塑性變形而被拉斷,其拉開的空間常被來自圍岩的分泌物所充填或被軟弱層流入而成楔入褶皺,裂開的強岩層塊體成串並列,形似一排並列的香腸(見彩圖)。
![線理](/img/8/54f/nBnauM3X3UTOwMDNwIDMx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wEzL3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窗欞構造 由一排平行的半圓柱狀欞柱組成的大型線狀構造,常沿著強的岩層相鄰的強岩層界面出現。強岩層呈一系列寬而圓滑的弧形突向弱岩層一側,其間被指向強岩層的尖而窄的溝所分開(見彩圖)。
![線理](/img/1/6c2/nBnauM3XzkDOxQDNwIDMx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wEzLzk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鉛筆構造 能使岩石劈成鉛筆狀長條的一種線狀構造,常見於泥質或粉砂質岩石中。一般長數厘米至數十厘米,橫截面成不規則的多邊形。鉛筆構造可能是兩組劈理相交的結果,相當於B型線理。但更常見的鉛筆構造以其長軸與有限應變橢球的長軸平行,且找不到清楚的兩組相交的劈理面,被認為是構造變形和成岩壓實作用聯合的產物,是收縮型應變的結果,是A型線理,但又平行於構造變形的中間軸方向。
桿狀構造 又稱石英棒構造,是變質岩中由石英等單礦物組成的棒狀體定向排列而成。其組成礦物是在變形變質過程中自圍岩析出而在小褶皺轉折端等低壓地帶晶出的,隨著圍岩的褶皺而透鏡化,進而可輾滾成桿狀。桿長從數厘米到十數厘米,其長軸與褶皺軸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