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消費陷阱

網路消費陷阱

網路消費陷阱,是指網民參與網購過程中,遭遇的不法分子與商家設下的陷阱,隨著網購消費糾紛的日漸增多,消費糾紛維權難的問題日漸凸顯。

現象

網路消費陷阱網路消費陷阱
2016年315期間,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台發布的《2015年度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監測報告》顯示,2015年以來,隨著“網際網路+”國家戰略的落地推進,網路消費再度呈現爆發增長勢頭。在電商巨頭們交易額屢創新高的同時,消費體驗卻沒有隨之大幅提升。消費者在享受更加便利、更具科技感的生活的同時,也往往會因防範意識不夠,掉入不法分子與商家設下的陷阱之中,消費投訴在近年來出現了新“災區”。

欺詐類型

1、朋友圈歪貨:維權很難
網友“花樣年華”年前在辦公室同事的推薦下購買了一套化妝品,賣家是同事微信圈的朋友,因為價格比專櫃便宜很多,加上是朋友間的關係就下了單。“花樣年華”表示,收到貨的時候,盒子和正品是一樣的,但是過了幾天準備用的時候,發現顏色不對,化妝品的氣味也很刺鼻,和原來那一套差別很大,後來查看條形噴碼的位置、字型、日期都和正品不同,“這次算是花錢買了個教訓。”

消費提醒:在微信朋友圈中買東西現在很流行,很多人購買就是衝著熟人的關係買的,不過一旦遇到質量問題,由於是朋友間的私下交易,很不好處理。所以專家建議在購買東西之前進行防範,首先要貨比三家,如果覺得朋友賣貴了就選擇去網上或者其他實體店購買;其次,如果在微信上購買了商品,一定要注意保留聊天記錄,以及銀行的轉賬憑證,這些記錄將成為維護合法權益的證據,同時可向當地工商部門或者消費者協會求助。

2、價格欺詐:先提價後打折

網友“小懶”住在渝中區鵝嶺一小區,提起春節前的一次購物,就情緒激動。春節前,她在某知名電商平台看到,自己鍾意的服裝品牌全場五折起,就在該店購買了兩件,吊牌價分別為1299元和998元,打折後“小懶”付了779元和599元。孰料,她還沒來得及高興,同事就告訴她被騙了。原來,該店啟動優惠活動前,兩件衣服的吊牌價僅是798元和588元。

消費提醒:淘寶相關負責人表示,用假打折誤導消費者,部分經營者“先提價、後打折”,是網路價格欺詐的慣用伎倆。對此,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要認真查看價格標籤和促銷宣傳,仔細比較核對促銷價格、標識價格、結算價格,妥善保管好消費結算單據和結賬票據,如發現虛構原價、低標高結、不履行價格承諾等價格違法行為時,請及時撥打價格舉報電話進行投訴。

3、退款欺詐:交易失敗留個心眼

網路消費陷阱網路消費陷阱
2015年年末,王先生在一家知名電商平台上搶購了一件價值3000餘元的品牌大衣,剛付完款就接到了一條手機簡訊:親,您購買的商品由於系統升級導致失效,就發來了一個退款連結,網址打開後需要輸入支付寶的密碼和網銀等信息。王先生頓時警覺起來。隨後他重新登錄了自己的平台賬號查看訂單,發現自己的訂單不僅沒被取消,還顯示賣家已發貨。王先生聯繫平台客服後得知,自己差點中招被騙。

消費提醒:360安全專家表示,這種欺詐通常分為兩個步驟,一是先獲取交易信息;二是利用交易信息獲取用戶信任,進一步實施退款釣魚。一般情況下,騙子會假冒客服或店主,聲稱要幫助消費者辦理退款,再誘騙其登入釣魚頁面,竊取其支付寶、網銀等賬號及密碼。360手機安全專家給用戶支了四招:平時至少要設定兩套密碼,把涉及錢財的賬戶名、密碼和一般生活用的賬戶名密碼分開,降低被盜號風險;遇到聲稱網購退款要求登錄某網站時,要仔細甄別是不是官方網站;不要輕易掃描陌生人發來的二維碼;下載手機安全軟體來對手機進行全方位保護。

4、虛假購物:模仿知名網站行騙

來自360安全中心的案例顯示,網友楊女士前幾天上網買吸塵器,在搜尋引擎搜尋“吸塵器”後,看到某知名電器品牌,對吸塵器進行團購推廣,就點開查看。原價600多元的吸塵器,團購才賣450元,她立即決定付款。等過了幾天,依然沒有收到貨,頗感疑惑的楊女士趕緊再次去查看該網站才發現,這個所謂的官網完全是冒牌網站。
消費提醒:360安全專家表示,上述這種情況,騙子往往通過搜尋引擎、QQ等方式誘騙用戶進入虛假的購物網站進行購物消費。

用戶在這些虛假的購物網站上消費後,不會收到任何商品。絕大多數虛假購物網站都是模仿知名購物網站而進行精心設計和改造的。而一旦被騙後,維權成本遠高於消費金額,往往很難追回損失。提醒消費者,購物時最好選擇正規的網站或導航站,在支付前更要仔細甄別網站真偽。

應對策略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與權益部分析師姚建芳針對網路消費問題,為廣大消費者盤點以下十大常見網購陷阱及應對方法:

低價陷阱

應對方法:“第二件半價”、“特價”等字眼是最常見的,購物前可查看該商品的歷史交易價格;賣家的信用是整個交易的基礎,消費者在購買之前,要仔細查看購物網站的商家和商品信譽評級,瀏覽評價信息,參考他人購買後的真實體驗。看賣家的信用,首先要看好評。好評不是越多越好。其次好評的內容和回復好評的內容,從中可以發現賣家的性格。更需要留心賣家對差評的解釋。

宣傳陷阱

網路消費陷阱網路消費陷阱
應對方法:消費者儘量選擇專業性強、信譽度高、可貨到付款的網站購物。這些網站通常信息真實,有營業執照登記註冊信息和網站的備案信息,發生糾紛可追溯。在同一個電商平台上,則要選擇更加優質的商家,儘量選擇具有良好信譽的品牌和店鋪購物。

釣魚陷阱

應對方法:有些網購過的消費者會收到商家傳送的退款、促銷、物流、支付、紅包等信息,不少可直接點擊網址進入查閱,有“被釣魚”的可能。勿輕信網購“退款”,莫落入釣魚陷阱。有些不法分子以“退款”為誘餌,引誘消費者進入釣魚網站填寫相關個人銀行信息。一旦消費者上當泄露信息,銀行卡就很可能被盜刷。

定金陷阱

應對方法:不少商家會以交定金可享受低價的方式吸引消費者,並註明定金不退。交定金前要貨比三家,別衝動消費;交易前,認真閱讀交易規則,注意契約中是否有霸王條款,如“一經售出概不退換”、“商家擁有最終解釋權”等條款。另外,由於此類電子證據具有“易修改性”,所以遇到交易金額比較大,或比較重要的商品時,應將這些憑證列印保存。

海外代購陷阱

應對方法:海外代購存在一定風險,消費者除選擇知名度較高的第三方網路交易平台和可靠的支付方式進行交易外,還要求代購人提供購物憑證、收銀單據、真實聯繫方式等,並保留郵寄憑證以備查詢。

賬戶信息安全陷阱

應對方法:儘量不要用手機號註冊網購賬號,也不要隨意將簡訊驗證碼告知他人。遇到支付不成功等情況,應先聯繫賣家查詢訂單情況,不要輕信不明簡訊提示或陌生來電。不要輕易透露自己的個人信息和賬戶信息,不向任何陌生賬戶轉賬匯款。

價格欺詐

應對方法:多逛,不管線上線下,不要盲從輕信。消費者網購前要充分考慮自己的需要,千萬不要因為促銷低價盲目購買,確定在網上買確實便宜,而且質量過硬,再下手。價格過分低於市場上正常價的商品,要謹慎購買。消費者購物前應與賣家就送貨時間、運費支付、退換貨手續等問題達成協定,避免日後發生糾紛。消費者在收貨時應先驗貨再簽收,遇到不讓驗貨的情況應當拒絕簽收;發現貨物有損壞或貨單不符合時,可以拒絕付款。

售後承諾不可信

應對方法:注意保存有關單據。商家送貨時,應注意核對貨品是否與所訂購商品一致(特別是食品類),有無質量保證書、保修憑證等,同時索取購物發票或收據,以便在遇到所購商品與廣告宣傳不一致時要求退貨。

信用卡被盜用

應對方法:最好使用專用的一個賬戶,卡內不宜存放太多現金。管好自己的個人資料,信用卡號碼和身份證號碼不要輕易泄露,更不要輕易地把信用卡和身份證交給他人。同時減少或杜絕在網咖等公共設備上使用,以防用戶個人信息泄露。

賣家失聯

應對方法:專業的賣家在成交後大多會給買家發郵件,告知匯款方式,並詢問買家的郵寄地址。買家要注意,一定要知道:賣家的固定電話、賣家的具體地址。成熟的賣家會告訴你它的匯款地址,即使你選擇銀行轉賬,也要知道賣家的地址。如果賣家不告訴你這兩個重要信息,不要付款。要加強支付安全防範意識,進行大額交易時不應直接交付貨款給賣方賬戶,最好經由有信用的第三方中介支付。

購物時要提高網購安全防範意識,不僅要擦亮雙眼,而且要注意保留相關交易記錄和證據,包括交易商品編號、商品圖片、交易時間、網頁截圖,以及與賣家的聊天記錄、有關票據等,一旦與商家產生糾紛,可以先通過客服平台發起維權投訴,同時也可以向工商、消協投訴。

維權建議

網路消費陷阱網路消費陷阱
針對網購投訴熱點,消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2015年3月15日實施的《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將“7天無理由退貨”的權利再次升級。經營者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或是以消費者已拆封、查驗影響商品完好為由拒絕退貨等為由拒絕消費者退貨要求15日以上的,都將行不通。這意味著,網購來的商品即便已經拆封,也照樣可以無理由退貨。

遇到假貨、或虛假宣傳,消費者也有辦法。按新消法,賣家欺詐須3倍賠償,金額不足500元的,最少賠500元。食品藥品不達標,賣家要10倍賠償。如果消費者遇到無法聯繫商家的情況,可要求網路平台提供銷售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繫方式,若無法提供,可要求網路平台現行賠付。

消費者最好選擇本地設有實體店的網店,在付款時最好不要通過刷“二維碼”支付,不要輕信所謂的“卡單”、“訂單失效”等退款理由,更不要點擊不明連結,輕易透露自己的賬戶等隱私信息。消費者要注意保留下單頁面截圖,下單前仔細詢問細節問題,把網站宣傳、介紹產品的廣告詞複製到聊天內容中,以此來固定證據。切記不能只注重商家標註的紅字及粗體字簡介。

相關案例

浙江省工商局就對外宣布,通過為期半年的專項執法行動,到2016年9月已查獲四家刷單平台,涉案金額累計高達1.2億元,涉案商家1.86萬家,而這些商家涉及淘寶、天貓、蘑菇街等多個國內知名電商平台。

據警方介紹被查處涉嫌“刷單”的店家,往往都抱著僥倖心理,希望可以通過“刷單”來提升店鋪人氣。在強大的競爭壓力面前,這些店家開始“病急亂投醫”。然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恰恰是他們“急於求成”的心理,讓一些騙子看到了“渾水摸魚”的機會。我們來看浙江金華的網店商家周先生所遭遇的“刷單”反遭詐欺案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