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由希賽教育軟考學院組織編寫,作為網路工程師考試輔導的指定教材。全書內容涵蓋了考試大綱規定的所有知識點,對考試大綱規定的內容有重點地進行了細化和深化。閱讀本書,就相當於閱讀了一本詳細的、帶有知識注釋的考試大綱。準備考試的人員可通過閱讀本書掌握考試大綱規定的知識,掌握考試的重點和難點,熟悉內容的分布。
前 言
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是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與領導的國家級考試,具有很高的權威性,但這同時也決定了其考試範圍的廣度和難度都比較大,使許多考生在複習和準備上都遇到了很多的難題。為幫助廣大考生順利通過考試,希賽教育軟考學院組織編寫了本書。
內容超值,針對性強
由於考試大綱規定的考試知識點體系龐大,對考生而言,要學習的內容很多。為此,希賽教育軟考學院組織有關專家對考試大綱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礎上編寫了本書,以作為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中的網路工程師級別的考試輔導指定教材。
本書根據網路工程師的考試大綱編寫而成,內容緊扣大綱,全面實用。本書在組織和寫作上,傾注了作者們的許多精力和心血,相信能夠對考生提高通過率,有效地完成“考試過關”提供幫助。考生可通過閱讀本書,迅速掌握考試所涉及的知識點,全面梳理和系統學習考試大綱中的內容。
作者權威,陣容強大
希賽教育專業從事人才培養、教育產品開發和教育圖書出版,在職業教育方面具有極高的權威性。特別是在線上教育方面,其遠程教育模式得到了國家教育部門的認可和推廣。
希賽教育軟考學院是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的培訓機構,擁有近20名資深軟考輔導專家,負責考試大綱制定及軟考輔導教材的編寫工作。近年來共組織編寫和出版了100多本軟考教材,內容涵蓋初級、中級和高級的各個專業,包括教程系列、輔導系列、考點分析系列、衝刺系列、串講系列、試題精解系列、疑難解答系列、全程指導系列、案例分析系列、指定參考用書系列及一本通等11個系列。希賽教育軟考學院的專家錄製了軟考培訓視頻教程、串講視頻教程、試題講解視頻教程和專題講解視頻教程4個系列的軟考視頻。其軟考教材、軟考視頻和軟考輔導為考生助考並提高通過率做出了突出貢獻,在軟考領域有口皆碑。特別是在高級資格領域。
本書由希賽教育軟考學院編著,參加編寫工作的有張友生、王勇、謝順、劉洋波、桂陽、胡光超、鄧旭光、左水林、胡釗源、王軍和王玉罡。
諸多幫助,誠摯致謝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參考了許多相關的文獻和書籍,編者在此對這些參考文獻的作者表示感謝。
感謝電子工業出版社的孫學瑛老師,她在本書的策劃、選題的申報、寫作大綱的確定,以及編輯和出版等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智慧,給予了我們很多的支持和幫助。
感謝參加希賽教育軟考學院輔導和培訓的學員,正是他們的想法匯成了本書的原動力,他們的意見使本書更加貼近讀者。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且本書涉及的內容很廣,書中難免存在錯漏和不妥之處,編者誠懇地期望各位專家和讀者不吝指正,對此我們將十分感激。
希賽教育軟考學院
2015年6月
目錄
第1章 計算機硬體基礎 1
1.1 機內代碼及運算 1
1.1.1 數的進制 2
1.1.2 原碼、反碼、補碼、移碼 3
1.1.3 邏輯運算符 4
1.2 計算機結構 5
1.2.1 計算機結構分類 5
1.2.2 計算機的硬體組成 6
1.2.3 定址方式 7
1.2.4 RISC與CISC 8
1.2.5 流水線技術 8
1.3 存儲器 10
1.3.1 存儲器系統特徵 10
1.3.2 主存儲器基礎 10
1.3.3 Cache 12
1.3.4 磁碟存儲器 14
1.3.5 SCSI與RAID 16
1.3.6 存儲網路 17
1.4 輸入/輸出系統 18
1.4.1 輸入/輸出系統原理 18
1.4.2 I/O通道技術 19
1.4.3 設備匯流排及系統匯流排 20
第2章 作業系統基礎知識 22
2.1 進程管理 22
2.1.1 進程 22
2.1.2 信號量與PV操作 23
2.1.3 死鎖 26
2.2 處理機管理 27
2.2.1 CPU資源 27
2.2.2 進程調度 28
2.3 存儲管理 29
2.3.1 地址概念與程式載入 29
2.3.2 實存管理 30
2.3.3 虛存管理 30
2.4 設備與檔案管理 32
2.4.1 設備管理概念 33
2.4.2 設備管理技術 34
2.4.3 Linux設備管理 36
2.4.4 檔案管理 37
第3章 計算機系統開發運行與配置 39
3.1 系統配置方法 39
3.1.1 系統計算模式 39
3.1.2 系統性能評價 41
3.1.3 系統可靠性 42
3.2 軟體工程與項目管理基礎 44
3.2.1 軟體工程要素與生存期 44
3.2.2 系統開發生命周期模型 45
3.2.3 系統開發方法論 46
3.2.4 CMM模型 47
3.2.5 軟體工程原則 48
3.2.6 項目管理基礎 49
3.2.7 項目文檔管理 53
3.3 需求分析與設計 54
3.3.1 需求分析與可行性 55
3.3.2 軟體設計過程 56
3.3.3 模組化與信息隱蔽 56
3.3.4 面向對象技術 58
3.3.5 UML統一建模語言 59
3.4 系統測試與評審 60
3.4.1 軟體質量特性標準 60
3.4.2 測試的階段與任務 61
3.4.3 測試的類型與目的 62
3.4.4 黑盒與白盒測試 63
第4章 智慧財產權與標準化 65
4.1 智慧財產權基礎 65
4.1.1 智慧財產權的基本概念 65
4.1.2 智慧財產權的主要內容 66
4.1.3 智慧財產權法 67
4.1.4 智慧財產權保護 68
4.2 標準化 71
4.2.1 標準化的基本概念 71
4.2.2 標準的層次與機構 73
4.2.3 信息安全標準 76
4.2.4 數據交換標準 77
第5章 網路體系結構 79
5.1 網路體系結構概述 79
5.1.1 網路協定 79
5.1.2 體系結構及其劃分原則 80
5.2 體系結構基礎知識 81
5.2.1 OSI/RM層次結構 81
5.2.2 服務訪問點SAP 83
5.2.3 數據單元的概念 84
5.3 OSI協定集 85
5.3.1 網路體系結構 85
5.3.2 IEEE 802體系 86
5.3.3 TCP/IP的體系 86
第6章 數據通信基礎 88
6.1 數據通信概述 88
6.1.1 模擬通信與數字通信 88
6.1.2 傳輸介質 90
6.1.3 信道特性 91
6.1.4 信號的傳送 92
6.1.5 數字編碼 93
6.1.6 調製與編碼 95
6.2 傳輸與交換技術 96
6.2.1 數據通信方式 96
6.2.2 數據通信交換方式 98
6.2.3 多路復用技術 101
6.2.4 差錯控制技術 105
第7章 廣域網技術 109
7.1 廣域網基本概念 109
7.2 廣域網交換方式 110
7.2.1 電路交換 110
7.2.2 報文交換 111
7.2.3 分組交換 112
7.2.4 信元交換 113
7.3 分組轉發和擁塞控制 114
7.3.1 轉發與路由選擇 114
7.3.2 分組交換網的擁塞控制 115
7.4 DTE與DCE 117
7.5 RS-232C與CCITT X.21 117
7.6 流量與差錯控制技術 119
7.7 ISDN 120
7.8 HDLC 121
7.9 SONET/SDH技術 122
7.10 X.25 123
7.11 幀中繼 124
7.12 DWDM技術 126
7.13 微波與衛星通信技術 127
7.14 ATM 128
第8章 區域網路技術 132
8.1 區域網路體系結構——IEEE 802參考模型 132
8.2 LLC與MAC協定 133
8.3 邏輯鏈路控制子層 134
8.4 介質訪問控制子層 135
8.5 CSMA/CD協定 135
8.6 令牌匯流排協定 138
8.7 令牌環協定 139
8.7.1 令牌環的操作過程 140
8.7.2 環的比特度量 141
8.7.3 令牌的管理與維護 141
8.8 乙太網技術 142
8.8.1 傳輸介質 142
8.8.2 交換式乙太網 143
8.8.3 快速乙太網 143
8.8.4 千兆位乙太網 143
8.8.5 萬兆位乙太網 144
8.8.6 乙太網幀結構 144
8.8.7 廣播域與衝突域 145
8.9 無線區域網路 145
8.9.1 WLAN關鍵通信技術 145
8.9.2 WLAN體系結構 146
8.9.3 IEEE 802.11i 146
8.10 綜合布線 147
第9章 網路互連與Internet技術 149
9.1 網路互連設備與協定 149
9.1.1 常見的互連設備 149
9.1.2 中繼器和集線器 150
9.1.3 網橋協定 151
9.1.4 交換技術 154
9.1.5 路由選擇協定 157
9.2 TCP/IP協定族 157
9.2.1 TCP/IP協定 158
9.2.2 IP協定與地址分配 159
9.2.3 ICMP協定 166
9.2.4 TCP與UDP協定 167
9.2.5 IPv6協定 172
9.3 Internet技術 174
9.3.1 Internet結構與技術 174
9.3.2 Internet套用 175
第10章 接入網技術 177
10.1 接入網概念 177
10.2 FTTx + LAN接入 178
10.2.1 FFTx技術 178
10.2.2 無源光網技術 179
10.3 電話線路與xDSL 184
10.3.1 PSTN 184
10.3.2 xDSL 184
10.4 HFC接入 186
10.5 無線接入與行動電話技術 188
10.5.1 無線接入 188
10.5.2 衛星通信 189
10.5.3 移動通信 191
第11章 系統配置及網路安全基礎 192
11.1 常見伺服器理論基礎 192
11.1.1 E-mail伺服器基礎 192
11.1.2 DNS伺服器基礎 195
11.1.3 DNS常用術語 197
11.1.4 DNS伺服器的工作過程 199
11.1.5 DHCP伺服器基礎 200
11.1.6 Samba伺服器基礎 202
11.2 虛擬主機服務理論基礎 203
11.2.1 基於IP位址的虛擬主機服務 203
11.2.2 基於名字的虛擬主機服務 203
11.3 代理伺服器理論基礎 204
11.4 網路安全基礎 207
11.4.1 安全的基本要素 207
11.4.2 計算機系統安全等級 207
11.4.3 常見的網路安全威脅 208
11.4.4 安全機制 208
11.5 計算機病毒基礎知識 209
11.6 對稱加密與非對稱加密 211
11.6.1 安全的基本要素 211
11.6.2 對稱密鑰技術 212
11.6.3 非對稱密鑰技術 213
11.7 密鑰管理體制 215
11.7.1 KMI機制 215
11.7.2 PKI機制 215
11.7.3 SPK機制 216
11.8 數字簽名與數字證書 216
11.8.1 Hash函式和信息摘要 216
11.8.2 數字簽名技術 217
11.8.3 數字證書 218
11.9 入侵檢測技術 222
11.9.1 入侵檢測技術的基本概念 222
11.9.2 入侵檢測系統的構成 222
11.9.3 入侵檢測系統的工作流程 223
11.9.4 入侵檢測系統的分類 224
11.9.5 入侵檢測系統的部署 224
11.10 防火牆技術 225
11.10.1 防火牆的基本概念 225
11.10.2 防火牆的基本特性 225
11.10.3 防火牆的作用 226
11.10.4 防火牆的分類 227
11.11 電子商務安全 232
11.11.1 電子商務的安全要求 232
11.11.2 SSL/TLS 233
11.11.3 SET 234
11.11.4 HTTPS 235
11.11.5 PGP技術 236
11.11.6 Kerberos 237
11.12 虛擬專用網 238
11.12.1 VPN概述 238
11.12.2 VPN的關鍵技術 239
11.12.3 VPN的分類與套用 239
11.12.4 VPN隧道技術 240
11.12.5 PPP會話過程 242
第12章 網路管理技術 243
12.1 網路管理協定規範 243
12.1.1 網路管理的功能 243
12.1.2 CMIS/CMIP、CMOT協定規範 248
12.1.3 SNMP協定規範 248
12.1.4 其他網管協定規範 251
12.2 網路作業系統與配置 252
12.2.1 Windows網路配置 252
12.2.2 UNIX/Linux網路配置 257
12.3 故障排除 263
12.4 其他知識點 264
第13章 網路系統的分析與設計 266
13.1 網路生命周期 266
13.2 網路開發過程 267
13.3 網路需求分析 268
13.3.1 業務需求 268
13.3.2 用戶需求 270
13.3.3 套用需求 270
13.3.4 計算機平台需求 272
13.3.5 網路需求 273
13.4 通信流量分析 274
13.4.1 通信流量分析的方法 275
13.4.2 通信流量分析的步驟 275
13.5 邏輯網路設計 277
13.5.1 網路結構設計 277
13.5.2 網路冗餘設計 280
13.5.3 接入網路技術 281
13.5.4 廣域網互連技術 283
13.5.5 網路安全體系 286
13.6 物理網路設計 287
第14章 交換機的配置技術 290
14.1 交換機的基本配置 290
14.1.1 交換機的配置方式 290
14.1.2 用戶配置模式及模式間的轉換 292
14.1.3 交換機的基本配置命令 292
14.2 VLAN的基本配置和管理 293
14.2.1 VLAN的範圍 294
14.2.2 VLAN的基本配置 294
14.2.3 Trunk的基本配置 296
14.2.4 VTP配置 300
14.2.5 STP配置基礎 304
第15章 路由器配置技術 309
15.1 路由技術概述 309
15.1.1 路由選擇協定的套用範圍 309
15.1.2 常用路由選擇協定概述 310
15.1.3 BGP協定 311
15.1.4 路由收斂 311
15.1.5 路由匯聚 312
15.2 路由器基本知識 312
15.2.1 訪問路由器 312
15.2.2 路由器的組成 313
15.2.3 通過TFTP配置路由器 313
15.2.4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314
15.3 靜態路由協定配置 317
15.3.1 路由選擇協定的分類 317
15.3.2 靜態路由的配置 318
15.4 RIP路由協定配置 319
15.4.1 RIP的主要特點 319
15.4.2 慢收斂 320
15.4.3 常用RIP命令 320
15.4.4 RIP配置實例 321
15.4.5 讀懂RIP協定路由信息 322
15.5 IGRP路由協定配置 323
15.5.1 IGRP路由配置常用命令 323
15.5.2 IGRP配置實例 323
15.6 EIGRP路由協定配置 326
15.6.1 EIGRP路由配置常用命令 326
15.6.2 EIGRP配置實例 327
15.7 OSPF路由協定配置 329
15.7.1 OSPF工作原理概述 329
15.7.2 OSPF路由更新過程 330
15.7.3 Dijkstra算法 331
15.7.4 OSPF路由表的計算與實現 332
15.7.5 OSPF路由配置常用命令 332
15.7.6 OSPF配置實例 333
15.7.7 動態路由的配置總結 334
15.8 NAT 334
15.8.1 靜態地址轉換 335
15.8.2 動態地址轉換 336
15.8.3 復用動態地址轉換 336
第16章 Windows伺服器配置技術 338
16.1 基於IIS的Web伺服器配置 338
16.1.1 IIS的安裝和運行 338
16.1.2 站點主目錄 339
16.1.3 站點虛擬目錄 341
16.1.4 默認文檔 342
16.1.5 目錄安全性 343
16.2 基於IIS的FTP伺服器配置 344
16.2.1 創建FTP站點 344
16.2.2 設定虛擬目錄許可權 346
16.2.3 為已知FTP用戶建立賬戶 346
16.2.4 訪問安全設定 347
16.2.5 FTP客戶端操作命令 348
16.3 Windows中的DNS配置 349
16.3.1 DNS基礎知識 349
16.3.2 創建正向搜尋區域 351
16.3.3 創建反向搜尋區域 353
16.3.4 配置DNS伺服器 354
16.4 Windows中的DHCP配置 355
16.4.1 DHCP基礎知識 355
16.4.2 DHCP的配置 358
第17章 Linux伺服器配置技術 362
17.1 Samba配置 362
17.1.1 Samba基礎配置 362
17.1.2 Samba用戶管理 364
17.1.3 Samba共享配置 365
17.1.4 Linux訪問Windows 366
17.1.5 Windows訪問Linux 366
17.2 DHCP配置 367
17.2.1 啟動與停止DHCP 367
17.2.2 配置檔案解析 367
17.2.3 dhcpd.leases檔案解析 370
17.3 DNS配置 370
17.3.1 host.conf檔案解析 371
17.3.2 resolv.conf檔案解析 371
17.3.3 設定域名伺服器 372
17.3.4 唯高速快取伺服器 373
17.3.5 主伺服器和輔助伺服器的配置 374
17.3.6 DNS資料庫檔案和資源記錄 376
17.4 vsftpd服務 377
17.4.1 vsftpd的啟動與停止 377
17.4.2 vsftpd的配置 377
17.4.3 vsftpd服務配置 379
17.5 Apache服務 380
17.5.1 httpd.conf配置檔案 380
17.5.2 srm.conf配置檔案 382
17.5.3 access.conf配置檔案 382
17.5.4 為用戶開闢個人主頁空間 383
17.5.5 用Apache實現虛擬主機服務 384
17.6 代理伺服器配置 385
17.7 郵件服務 387
17.7.1 啟動、停止與重啟Sendmail服務 387
17.7.2 Sendmail配置檔案 387
17.7.3 IMAP的配置 389
17.7.4 配置實例 389
第18章 網路安全與虛擬專用網路 392
18.1 硬體防火牆的配置 392
18.1.1 PIX防火牆的認識 392
18.1.2 PIX基本配置命令 393
18.1.3 PIX防火牆舉例 398
18.2 Windows下的VPN配置 399
18.2.1 Windows Server端配置 399
18.2.2 VPN客戶端配置 400
18.2.3 測試 402
18.3 Cisco路由器下的VPN配置 403
18.3.1 IPSec配置 403
18.3.2 L2TP配置 405
18.4 Linux下的VPN配置 407
18.4.1 安裝VPN伺服器 407
18.4.2 配置VPN伺服器 408
18.4.3 配置主配置檔案 408
18.4.4 配置賬號檔案 408
18.4.5 啟動和停止VPN服務 409
18.4.6 VPN客戶端的配置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