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聊心理學

網聊心理學

一些看似平常甚至微小的聊天習慣,也許會“暴露”一個人的習慣、性格、內心、狀態……有網友總結出一個《從網路聊天習慣讀懂一個人》的“技術帖”,這就是所謂的“網聊心理學”。

簡介

回到銳詞報回到銳詞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說話習慣,網路聊天也一樣。有人喜歡還沒開口先來句“呵呵”;有人喜歡發一堆亂七八糟的表情圖示;有人喜歡“偶”“稀飯”“內牛滿面”等網路語言滿天飛……你想過嗎?一些看似平常甚至微小的聊天習慣,也許會“暴露”一個人的習慣、性格、內心、狀態……

網上原帖

首先從笑聲說起――

喜歡把“哈”當成習慣的人大部分都比較聰明,但會與對方保持一種距離感,有時也僅僅是為了客套而裝作感興趣的樣子,常用者大部分保持在20-25歲的年紀,幾乎不帶有感情色彩。
喜歡把“哈哈”掛在嘴邊的人大部分都是比較豪爽開朗的人,他們在打出這個字的時候很有可能真的在螢幕後咧開嘴巴笑了起來,任何年紀的都有,基本上可以判定為這是一個樂觀的傢伙。
經常“哈哈哈……(甚至更多)”的人,要么是真的碰上了好笑的事情,同時也說明了這是個對待朋友心理不設防的人;要么就是閒的無聊,只能用手指連續在H和A之間跳躍來掩飾自己的無所事事並假裝精神充實異常樂觀。

喜歡用“嘿嘿”的人,大多是在與你聊天時真正會心笑了的,並沒有敷衍,而是真的很開心的一笑,這種人與你關係一定很好。

最討厭的就是“呵呵”的人,如果是陌生人或者工作關係倒無可厚非,但如果是你的同學或網友,還是儘量遠離他/她吧,因為他/她的心裡已經把你判定為比陌生人還陌生的人了。――大多數情況下,“呵呵”基本上跟“我是一個傻逼”傳遞出來的是一個意思。
然後從標點說起――
說話基本不加標點符號的人有許多,他們大部分都用空格來代替。這種人有點小聰明,在一些事情上會儘量走捷徑,甚至有些懶惰。比較摳門,無論是對待他人還是自己。當然,也有例外,但並不常見。
標點符號異常整齊的人也大有人在,他們連一個句號都不會落下。這幫人的年紀基本上都在25歲以上,通過工作的關係可能會經常遇到,他們做事嚴謹,為人成熟,朋友很少(工作關係之外的)。
喜歡用“……”和“。。。”的人心底大多比較柔軟,沒有壞心眼,同時也會反映出他/她對待事情的優柔寡斷,大部分會有選擇恐懼症。不過兩者還是有細微差別的,前者更容易被未成年人所鍾愛,後者更經常被套用於好朋友之間的談話,配合上“哈哈哈。。。”。具體的心理就不過多闡釋了,這是一種很微妙的現象。
善用(*^o^*)、O(∩_∩)O、o( ̄ヘ ̄o#)、o(╯□╰)o……之類表情的人,大部分都是年輕女生,用以更為生動的表達自己的心境。但只有一個表情是例外,那就是^_^,這個表情被套用的最為淋漓盡致的人便是羅永浩,你可以在他的英語學校里的招聘啟事上無數次遇到。——它是比“呵呵”還要欠揍的一個東西,但用起來非常爽,不信下次試試。[1]

相關評論

網聊心理學網聊心理學
“我也討厭別人對我說呵呵”“還是有些道理的”“以後不敢隨便呵呵了”……儘管從實質上說與若干個網路上的心理測試遊戲性質所差不多,不過網友們對於這個入木三分的分析帖的回應還是頗為熱情的,紛紛對號入座而且立即學以致用去分析自己的網友。不過也有網友感慨: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開始通過冷冰凍的字元來分析和猜測一個人了?為什麼我們不能通過生活中實實在在的交流去了解他人?
Web2.0的時代,電腦手機成為我們必備的工具。網路和通訊技術的成熟讓我們用電腦和手機隨時與網際網路親密接觸,了解資訊、娛樂、通訊,滿足自己想要的東西。而正因為這樣,你會忽略了很多身邊實在真切的東西和情感。泰國第二大移動運營商DTAC電信公司最近投放了一則TVC,這段不到2分鐘的視頻最近在網上迅速走紅並瘋傳——我們時時刻刻盯著手機,似乎在不斷與人交流,但在清風拂面的海灘,你會忽略了身邊的女友;你會忽略了一起彈琴的朋友,忽略了一起工作的同事;甚至會忽略了一起外出的家人,忽略了身邊玩耍的孩子……通過溫情的背景音樂和片段,很多網友感嘆:我們過於依賴十指操作的世界,卻忽略了很多身邊真正該珍惜的風景。在這樣的時代,誰能完全脫離開網路和手機?十指和眼睛為它貢獻的時間也越來越多,有時候,它更像一種戒不掉的癮,將人們的世界濃縮在小小的螢幕中。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與進步,WEB2.0時代在慢慢地過渡,網路視頻在網聊中體現的越來越多。面對面的交流更加會展現更多網聊者的心理,通過利用QQ等視頻工具進行單獨面對面的交流,以及PPMEET等視頻會議軟體的多人視頻聊天,臉部更加是展現網聊心理的一種更好的方式。如果說WEN2.0的時代是通過碼文字發表情來展現網聊心理的時代,那么網際網路以後發展的趨勢則仍然是通過表情聲音來回歸最初的聊天方式。

網路文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