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起源關於維護者攻城炮的零星記錄表明在黑暗科技時代他們就已經出現了,與獵食者坦克等變體車幾乎同時走上舞台。它是在解決近距離作戰高傷亡問題的條件下被設計出來。根據一份戰地要求記錄(火星圖書館的部分資料碎片),范迪克提斯將軍要求一種大口逕自行火炮,能夠隨同部隊解決在前進中遇到的垂直阻礙。大多數人認為范迪克提斯是維護者攻城炮的最早提倡者,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當時最好的底盤就是犀牛底盤。儘管其前甲和頂甲似乎並不符合要求,但改裝還是完成了。前甲被加裝並且裝備了一門合適的大口徑火炮。運輸功能被徹底捨棄以增載入彈量。所有的負重增加了引擎的負荷,使得車輛的速度不大,但這並不是特別嚴重的局限。
根據記錄,十輛部署在洛特斯頓的嶄新維護者攻城炮取得了巨大成功,幫助當地殖民軍重新奪回了被歐克占據的地點,雖然有九輛被摧毀。剩下的一輛被進一步改進,並在頂甲上花了更大的功夫,以抵擋來自上方的火力。
關於大聖戰中維護者攻城炮的記錄少之甚少,可能維護者攻城炮並不被當時的部隊所喜愛。也許是在大聖戰或者荷魯斯反叛中停止了生產,也有可能是生產地被摧毀。真相至今未知。直到羅保特.基里曼制定了阿斯塔特聖典,才重新將維護者攻城炮搬回了歷史舞台,並且是進入了無與倫比的星際陸戰隊武庫,它的價值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面。
儘管可能被部署到其他地形中,但維護者攻城炮真正的拿手作戰形式只有一種,巷戰。
巷戰是一種嚴酷,代價高昂的作戰方式,攻方總是會遭遇強大阻礙。火炮在步兵近距離混戰中由於無法觀瞄,地形,火力誤傷等等因素無法提供支援。建築,街道,地下設施以及各種管道使得狡猾的防禦者能夠很好的躲在地形中對敵發動反攻。
在建築中的步兵能夠抵抗正面火力,不過仍然需要其他戰鬥力的支援。所有現存戰鬥部隊中最擅長巷戰的是阿斯塔特們。而維護者攻城炮恰恰提供了對躲藏敵人地點的強大轟擊力。粉碎者加農炮可以用來把沿途的東西洞穿從而製造一條道路,突擊鏟能夠將各種稍小的障礙移除。星際陸戰隊小隊可以躲在維護者攻城炮後面抵擋來自建築物中的射擊,等維護者攻城炮在建築物上開個洞,然後突入其中將敵人消滅。當那些以為陸戰隊會從街道上進行突擊的防禦者會被穿透牆壁的攻城炮所震盪,而後陸戰隊會從牆壁中突入,利用噴火器,手雷以及克拉克手雷,爆彈手槍以及鏈劍將敵人清除乾淨(以上為突擊陸戰隊標準配備)除了為突擊部隊提供支援火力,維護者攻城炮還被用來攻擊躲在掩體中的狙擊手或地方強力據點。對於特彆強大的據點,一支由三兩維護者攻城炮組成的特殊小組會以壓倒性火力持續轟擊。在突擊小隊利用犀牛和噴氣包快速打擊敵人前,維護者攻城炮會以持續不斷的強勁火力徹底淹沒敵人。正是這種戰術形式為星際戰士們贏得了“死亡天使”的名聲。
特徵
維護者攻城炮裝備一門維護者攻城炮加農炮,發射火箭加速攻城炮彈。炮彈由一個固態燃料火箭引擎推動彈頭。固態燃料的大小可以控制燃燒時間,這與炮彈的口徑大小精確相符。火箭助推彈藥的最大問題是火箭噴氣時對炮彈造成的高壓可能使其在空中解體或自爆。在炮擊時就將氣體排出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在火箭氣體排出時,立刻利用管道將氣體從戰車的兩個頂端排氣口排出(這就是維護者攻城炮頂上兩個排氣扇的由來)。這些管道就排布在觀瞄系統後部。戰車內部的絕大部分為彈藥儲存,大約16發彈藥,包括上膛的,和抓勾上的準備塞入枚,共18發。由於用於突擊和近距離支援,維護者攻城炮和犀牛最大的不同點是增加的裝甲。前甲增加不用說,維護者攻城炮還增加了頂甲以防止高處的射擊以及廢墟坍塌時的撞擊。
正常的維護者攻城炮都裝有突擊鏟。在巷戰中它們特別有用。是否裝備突擊鏟由鑄造大師以及戰鬥任務決定。
建造
維護者攻城炮同樣在犀牛生產線旁邊生產,技術軍士會標出一些犀牛。其他的生產方式相同。唯一不同的是那些謹慎小心的鑄造大師很少會讓它們上戰場,除非戰地情況真的需要它們的特殊火力。一個戰團大約會有12輛維護者攻城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