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維吉尼亞·薩提亞(Virginia Satir,1916-1988,港台多譯為:薩提亞)是舉世知名的心理治療師和家庭治療師,也是美國家庭治療(Family Therapy)發展史上最重要人物之一,她是第一代的家庭治療師,從五十年代起已居於領導地位,向來被視為家庭治療的先驅(Goldenberg, 1985),甚至被譽為“家庭治療的哥倫布”(McLendon, 1999),意思是指家庭治療是由她始創的,可見她在這方面的重大貢獻,更因為她的建樹良多,她的兩所母校威斯康辛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曾分別頒授榮譽博士學位及“對人類傑出的貢獻”金質獎章給她。
維吉尼亞·薩提亞也被美國著名的《人類行為雜誌》(Human Behavior)譽為“每個人的家庭治療大師”。她一生致力於探索人與人之間,以及人類本質上的各種問題。她在家庭治療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備受事業人士的尊崇與重視。直到1989年去世之前,薩提亞女士一直熱衷於將心理學中豐富而有效的觀念深入淺出地介紹給大眾。
薩提亞的第一本書《聯合家族治療》(Conjoint Family Therapy)是在1964年出版的,此時,她在家族治療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始受到許多專業人士重視,而這本書至今仍是美國各大相關科系的教科書。接著,歐洲各國也接受她的理論。薩提亞的身影自此便經年在世界各國出現,演講、教學、舉行研討會。每到一處,便為該地留下無盡的熱力、希望與愛。一九七零年代,精神醫學會發表了一篇全美家族專題報告,列出二十一位最具影響力的治療師,薩提亞是名單中唯一的女性,且高居首位。
薩提亞之所以受到同行的尊崇,實因她有一套異於傳統療法又相當完整的理論,更有她深具個人魅力的實務運作方法。從她擔任美國人本心理學會會長一職,可以知道她是個極端的人本主義者,凡事皆以人為本位,以人為關懷。她認為真正的人本主義著重的是“你和我”,而不是“你或我”,關心的是“我們”,而不是“我”,否則便淪為自私自利了。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絕不可以複製的,原本就應以自己的方式去活。薩提亞所做的,只是提醒人們要尊重生命,相信生命是可以改變的,希望每個人都能以更好的方式生存於世上。
薩提亞療法
薩提亞是最早提出在人際關係及治療關係中,“人人平等,人皆有價值”的想法的人,她所建立的一套心理治療方法,最大特點是著重提高個人的自尊、改善溝通及幫助人活得更“人性化”(Become more fully human),而非只求消除“症狀”(Symptoms),治療的最終目標是個人達致“身心整合,內外一致”(Congruece)。由於她的治療法有很多地方與傳統治療方式回異,故被稱為“薩提亞治療模式”(The Satir Model, Banmen 1976, Satir 1991)。
薩提亞模式(The Satir Model)在諸多家庭治療理論中,一直是難以歸類的派別,有的教科書將之列為溝通學派,有的將之納入人本學派,究其原因,在於薩提亞模式不強調病態,而將心理治療擴大為成長取向的學習歷程,只要是關心自我成長與潛能開發的人,都可在這個模式的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穫。
因這種以人為本位、以人為關懷的信念,她在進行家族治療的過程中,發展出許多特別的活動,例如家庭雕塑、影響輪、團體測溫,以及用一條白色繩索展現出家庭關係圖,顯示個人與家庭之間的心理臍帶關係。這些活動均靈活地融合了行為改變、心理劇、當事人中心……等各派心理治療技巧,這也表示薩提亞並不抱持強烈的本位色彩,她尊重並實際運用不同取向的治療方法,兼容並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