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 者:(英)艾弗里 著,劉英,李劼 譯
出 版 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10-1
版 次:1
頁 數:233
字 數:235000
印刷時間:2008-10-1
開 本:大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112101016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維多利亞時代也許是英國歷史上建築最多樣化且最富特色的時期,反映了當時社會和技術的巨大變革。這一時代恰逢希臘復興、文藝復興、埃及和哥德式風格的盛行,鐵、玻璃以及混凝土等逐漸用於建築材料,同時,為了適應火車站、摩天大樓和市郊住宅。這一切改變了城鎮的面貌。
本書穿插大量建築圖片,配以詳盡的文字介紹,帶你一睹維多利亞和愛德華時期的經典建築。
目錄
第一章 建築序曲
第二章 城鎮:建築和城鎮規劃
第三章 鄉村建築
第四章 教堂建築
第五章 市場建築和工業建築
第六章 政府建築和公共建築
第七章 博物館、劇院、俱樂部、小旅館和酒店建築
第八章 更廣泛的領域
本時期的建築師及其建築
部分章節
第一章 建築序曲
19世紀的建築發展極其複雜。1811~1820年這10年是漫長的喬治王朝(Georgian Period,1740~1830年)的巔峰時期,也是英國攝政時期建築風格(the regency Style)的過渡時期,即所謂的華麗的威爾斯親王(Prince of Wales)攝政風格。1820~1830年是威爾斯親王即喬治四世執政時期。這種攝政式風格隨後為維多利亞時代的復興建築和迅速發展的各種工業建築所取代。這些工業建築包括水晶宮(the Crystal Palace)、雄偉的特爾福德大橋(Telford Bridge)和布魯內爾大橋(Brunel Bridge)以及臭名昭著的黑暗的撒旦工廠(Satanic mills)等,反映了工程建築領域的多方面成就。
人口和貿易的指數增長帶來了許多負面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在工業中心和城鎮的貧困區尤為突出。在工業化的初始階段,機器製造的產品很顯然無法與手工產品相媲美。優雅、寧靜和高貴似乎不再存在於這個充斥著醜陋、乏味和污穢的世界。儘管由於土地所有制的原因,城鎮的土地通常無法向外擴張,然而城鎮裡還是蓋起了許許多多的房子,這就導致了貧民窟的出現。貧民窟區住房簡陋、衛生條件差,其生活環境的糟糕是人們無法想像的。
菲利普·韋布(PhilipWebb,1831~1915年)、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年,英國工藝美術運動領導人之一、世界知名的壁紙花樣和布料花紋的設計者、小說家、詩人、英國社會主義運動的早期發起者之一)和愛德華·伯恩一瓊斯(Edward Burne-Jones,1833~1898年,新拉斐爾前派最重要的畫家之一)這些激情橫溢的人士總是熱衷於國家大事。他們非常理想地認為回歸到前機器時代那種更加自然的生活方式是有可能的。這樣的話,他們就能為自己,營造舒適和諧的環境。他們認為:天然材料的套用更貼近自然,表現了自然的美,同時也提升了建築師的生活品質。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年,維多利亞女王時代英國最偉大的評論家及社會時事評論者、工藝美術運動的先驅)和威廉。莫里斯引領了工藝美術運動,這一運動對後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然而,儘管建築師們並不試圖重建一個中世紀,但是他們卻無比崇尚中世紀的建築風格和形式及其建設方法和理念,並將這些套用於符合現代需求的建築之中。對於建築新方法的尋求是整個19世紀反覆出現的主題,其中以拉斐爾前派運動(the Pre-Raphaelite Movement)、唯美主義運動(the Aesthetic Movement)和波及面廣泛的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為代表。所有這些運動使得原有體系的嚴格性受到質疑,比如古典建築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