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落葉木質藤本,全株無毛,小枝具稀疏細縱條紋,當年生枝紫褐色,短枝間疏離;二年生枝變灰褐色。
葉紙質,卵狀橢圓形,通常最寬處在中部以下,長4-16厘米,寬2-4 (7) 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鈍或闊楔形,中上部邊緣有胼胝質齒尖的粗鋸齒或波狀疏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乾時欖綠色,側脈每邊3-6條,網脈稀疏而明顯。
雄花:花梗長1.5-5厘米,花被片黃綠色或綠色,6-8片,大小相似,闊橢圓形、倒卵形或近圓形,長5-10毫米,寬4-10毫米,最內輪的較小。雄蕊群倒卵圓形或近球形,直徑4-6毫米,花托橢圓狀圓柱形,頂端伸長具盾狀附屬物,雄蕊10-20枚,基部雄蕊長1.2-2.2毫米,藥長0.7-1.5毫米,內側向開裂,藥隔棒狀長圓形,長1-2毫米,稍長於藥室,有微細腺點,花絲長0 .6毫米,上部雄蕊貼生於花托頂端附屬物無花絲。雌花:花梗長4-7厘米,花被片與雄花的相似,雌蕊群近球形,直徑5-6毫米,心皮15-25枚,斜倒卵圓形或橢圓體形,長1.8-2.5毫米,柱頭下延的附屬體長約0.2毫米。
聚合果果柄長3.5-9.5厘米,聚合果托長7-12厘米,成熟心皮紅色,排成兩行,果皮具黃色腺點,頂端的花柱基部宿存,基部具短柄。種子腎形,長3.5-4.5毫米,種皮具皺紋或小瘤點。花期4-6月,果熟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1 500米的山溝、溪谷叢林或林間。
分布範圍
產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模式標本采自廣東河源。
主要價值
果實:辛、微澀,溫。斂肺止汗,澀精止瀉,補腎生津。
【藥名】綠葉五味子
【別名】內風消、小血藤、過山風、自鑽、風沙藤
【功效】祛風活血;行氣止痛
【主治】風濕骨痛;胃痛;疝氣痛;月經不調;蕁麻疹;帶狀皰疹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切片,曬乾或鮮用。
【祛風活血藥】行氣止痛藥
【性味】辛;性溫
【藥材基源 】為五味子科植物綠葉五味子的藤莖或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或絞汁搽。
【出處】《中華本草》
木蘭科—五味子族植物
五味子族質藤本;單葉互生,常有透明腺點;葉柄細長,無托葉。2屬,約60種,分布於亞洲東南部和北美東南部。我國有2屬,約29種,產於中南部和西南部;北部及東北部較少見。 |
五味子屬-五味子科植物
五味子屬,五味子科,約25種,分布於亞洲東南部和美國東南部,我國約有19種,產西南部至東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