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黃金

可可在加納的經濟地位比黃金還重要,有綠色黃金之稱。 可可產量曾居世界第一,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可可是加納產的。 可可產量曾居世界第一,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可可是加納產的。

可可資料

可可 (可可(Theobroma cacao)的葉、花及果實cacao,亦作cocoa。)
可可在加納的經濟地位比黃金還重要,有綠色黃金之稱。因以盛產可可而得可可之鄉的美譽,多年來占據出口創匯排行榜之首。可可產量曾居世界第一,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可可是加納產的。加納也因此形成了以礦產品、可可和木材為三大支柱的經濟結構。 原產熱帶美洲之梧桐科(Sterculiaceae或Byttneriaceae)喬木,學名為Theobroma cacao。其果實經發酵及烘焙後可制可可粉及朱古力。
早在哥倫布抵美前,熱帶中美洲居民,尤其是馬雅人及阿茲特克人,已知可可豆用途,不但將可可豆做成飲料,更用以作為交易媒介。16世紀可可豆傳入歐洲,精製成可可粉及朱古力;更提煉出可可脂(cocoa butter)。
可可樹遍布熱帶潮濕的低地,常見於高樹的樹蔭處。樹幹堅實,高可至12公尺(40�),其橢圓形呈皮革狀之葉長至30公分(1�),伸展如傘蓋。花粉紅色,小而有臭味,直接著生在枝幹上。��果長35公分,直徑12公分,呈卵形,表面有10條脊,黃棕色至紫色,可可果含種子(可可豆)20~40粒。豆長約2.5公分,包於粉紅色有黏性的果肉中。可可樹栽培4年後,每年每株產豆莢60~70枚。採收後,豆自莢中取出,發酵若干天,經一系列之加工程式,包括乾燥、除塵、烘焙及研磨,乃成為漿狀,稱朱古力漿;再予壓榨出可可脂和可可粉,或另加可可脂及其他配料,製成各種朱古力。

分布狀況

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上游的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續10°以內較狹窄地帶。主產國為加納、巴西、奈及利亞、象牙海岸、厄瓜多、多米尼加和馬來西亞。主要消費國是美國、德國、俄羅斯、英國、法國、日本和中國。1922年,我國台灣省引種試種成功,中國大陸現主要種植地在海南。

可可歷史

可可從南美洲外傳到歐洲、亞洲和非洲的過程是曲折而漫長的。16世紀前可可還沒有被生活在亞馬遜平原以外的人所知,那時它還不是可可飲料的原料。因為種子十分稀少珍貴,所以當地人把可可的種子(可可豆)作為貨幣使用,名叫“可可呼脫力”。16世紀上半葉,可可通過中美地峽傳到墨西哥,接著又傳入印加帝國在今巴西南部的領土,很快為當地人所喜愛。他們採集野生的可可,把種仁搗碎,加工成一種名為“巧克脫里”(意為“苦水”)的飲料。16世紀中葉,歐洲人來到美洲,發現了可可並認識到這是一種寶貴的經濟作物,他們在“巧克脫里”的基礎上研發了可可飲料和朱古力。16世紀末,世界上第一家朱古力工廠由當時的西班牙政府建立起來,可是一開始一些貴族並不願意接受可可作成的食物和飲料,甚至到18世紀,英國的一位貴族還把可可看作是“從南美洲來的痞子”。可可定名很晚,直到18世紀瑞典的博學家林奈才為它命名,種加詞是“可可樹”。後來,由於朱古力和可可粉在運動場上成為最重要的能量補充劑,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人們便把可可樹譽為“神糧樹”,把可可飲料譽為“神仙飲料”。

所含物質

可可豆(生豆)含水分5.58%,脂肪50.29%,含氮物質14.19%,可可鹼1.55%,其他非氮物質13.91%,澱粉8.77%,粗纖維4.93%,其灰分中含有磷酸40.4%、鉀31.28%,氧化鎂16.22%。可可豆中還含有咖啡因等神經中樞興奮物質以及丹寧,丹寧與朱古力的色、香、味有很大關係。其中可可鹼,咖啡因會刺激大腦皮質,消除睡意、增強觸覺與思考力以及可調整心臟機能,又有擴張腎臟血管、利尿等作用。

特徵與特質

常綠喬木,樹冠繁茂;樹皮厚,暗灰褐色;嫩枝褐色,被短柔毛;葉具短柄,卵狀長橢圓形至倒卵狀長橢圓形,托葉線形,早落。聚傘花序,花瓣淡黃色;子房倒卵形,稍具5棱。果橢圓形或長橢圓形,成熟時為深黃色或近於紅色,乾燥後成褐色,果皮厚,肉質,種子卵形,稍呈壓扁狀。 可可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和富有機質的緩坡上,在排水不良和重粘土上或常受強風侵襲的地方都不適栽種。多用種子繁殖,亦有用芽接的;植後4~5年開始結實,10年以後收穫量大增,到40~50年以後則產量逐漸減少。

原因分析

古加納王國建立於公元3-4世紀,10―11世紀時達到鼎盛時期。13世紀時,加納王國受到新興的馬里王國的入侵,居民逐漸南移到現在的加納境內定居。從15世紀開始,加納便淪為殖民地,成為歐洲列強不斷爭奪的一塊“肥肉”。1471年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加納海岸,隨後,荷、英、法等國殖民者接踵而來。他們不僅劫掠這裡的黃金,還有象牙,並把這裡作為販賣黑奴的據點。1897年全境淪為英殖民地,稱“黃金海岸”。
1947年加納第一個政治組織黃金海岸統一大會黨成立,要求自治。1946年6月夸米・恩克魯瑪領導成立人民大會黨,堅持爭取民族的鬥爭。1957年3月6日黃金海岸宣布獨立,改名為加納。1960年7月1日宣布成立加納共和國,仍留在大英國協內,恩克魯瑪出任總統。後來幾經政變。1981年12月31日羅林斯空軍上尉再次發動政變,成立臨時全國保衛委員會,羅林斯擔任主席。1991年,軍政權開始“還政於民”進程。1992年底舉行總統和議會選舉。
1993年1月7日成立第四共和國,由軍政步入憲治。 納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產資源有:黃金、鑽石、鋁礬土、錳等,此外還有石灰石、鐵礦、紅柱石、石英砂和高嶺土等。 農業是加納的經濟基礎,全國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勞動力從事農業。可可在加納的經濟地位比黃金還重要,有“綠色黃金”之稱,因以盛產可可而得“可可之鄉”的美譽,多年來占據出口創匯排行榜之首。可可產量曾居世界第一,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可可是加納產的。加納也因此形成了以礦產品、可可和木材為三大支柱的經濟結構。

書籍

《綠色黃金》揭示了茶葉對整個西方世界文化的影響,提出了許多振聾發聵的問題。作為茶葉原產地及茶文化發生地的中國讀者,掩卷沉思,必定感慨良多。 飲茶的普及使英國的文明程度顯著提升,甚至改變了英國人的民族性格。可以想見,中國人較為溫和的性格與長期飲茶也可能有直接的關係。作者麥克法蘭認為,對茶葉的禮讚怎么高都不過分,他甚至說:“茶葉改變了一切。”這一評價對英國而言尤其貼切。英國歷史上的許多新鮮事物都與茶葉有關,比如廣告,在倫敦媒體上出現的第一個廣告就是關於茶葉的廣告,此後廣告成為市場經濟中一個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這樣說,茶葉改變了英國,就像茶葉在中國和日本的影響那樣。更為重要的是,這種轉變發生在歷史上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即人類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從以鄉村為基礎的文明向以城市為基礎的文明轉變之時,茶葉作為人們最喜愛的飲料傳遍全世界。
有人說,“為了一壺小小的茶葉,中國文化幾近毀滅”;也有人說,“茶葉在英國的作用如同蒸汽機一樣重要,它幫助英國人度過危機並創造了一個新世界”。對上述兩種說法,麥克法蘭持贊成的態度,他認為茶葉對英國的意義的確非同小可。飲茶對英國工業革命的意義已如上述,對戰爭的意義也非常重大。在18世紀20年代英國人廣泛飲茶之前,英國僅有北美、西印度殖民地及部分對印度和遠東的貿易,而在此後的一個多世紀裡,英國的殖民地不僅囊括了澳大利亞、加拿大而且還擁有了非洲的很多地方及南美洲、印度等地,真正成為日不落帝國。期間,茶葉代替酒類成為英軍重要的必需品,因為人們已經確信,飲茶能保證戰士的身體健康,增強其戰鬥力。正是因為茶葉能給人們帶來好的身體、好的心情、好的文化,因而茶葉隨著大英帝國的鐵蹄而迅速傳遍全世界,成為名副其實的“帝國飲料”,除英國本土外,加拿大人、美國人、澳大利亞人、紐西蘭人也愛茶。
麥克法蘭在書中多次提出這樣的觀點,即如果沒有茶葉,就可能沒有大英帝國和英國工業化的出現。然而,這裡有一個問題,即不能把茶葉與中國劃等號。正如中國雖然發明了火藥、指南針,但真正發現其價值、使之發揮巨大作用的卻是別人。因此,如果僅僅驕傲於某些發明創造,而不深刻反思這些發明創造為何於己無用、於人有大用這樣奇特的歷史現象,那我們永遠只能處於為人所用的地位而自己無所作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