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書編入了141篇文章,分七大類闡述:即建築生態,建築節能,建築技術,教學與研究,太陽能利用,熱環境與聲學,建築設計。這些文章集中反映了我國近兩年來在建築理論、科學研究、創新教學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及新技術、新構造、新材料用於實踐中所取得的經驗和體會。其內容豐富,圖片清晰,實例詳細,可讀性強。本書適應廣大的建築設計、研究、施工、材料、設備等專業科技人員、管理人員、政府部門有關官員、生產廠家以及中、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參考。
前 言
綠色建築、生態建築、可持續發展建築是時代的要求,是當今建築的發展方向,今天我們把生態、節能、環保,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套用到實踐中,從而推動了綠色建築的發展,提高建築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了人們的居住水平。
近年來,全國建築類高等院校與設計、科研、生產單位在建築節能、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建築方面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並通過設計與實踐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促進了建築技術教學與科學研究的發展。為了集思廣益,進一步推動綠色建築與建築技術的發展,特編選了本書呈獻給同行。
本書分:生態建築、建築節能、太陽能利用、建築技術、教學研究、熱環境與聲學、建築設計等七個部分。
本書由楊維菊主編,由姚自君、唐厚熾、王俊玉、李芳芳四位同志擔任主審,參加本書編輯工作的還有:吳迪、林志佳、蔡會衡、伍昭翰、徐堯、蔡立宏等。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所長齊康院士,中國建築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陳衍慶教授和東南大學建築學院院長王建國教授以及東南大學建築學院辦公室老師們的關心和支持,謹致謝意。由於時間侷促,限於我們水平,書中存在的缺點和錯誤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指正。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 姚自君
2006年5月10日
目錄
第一篇 建築生態一、技術補償觀與生態建築設計 (3)
二、生態設計在湘西傳統建築改造中的嘗試和探索 (8)
三、大進深公共建築的生態設計探討 (13)
四、當代生態建築的幾點思考 (20)
五、景觀與可持續發展校園的建設 (24)
六、創造高質量環境的實踐 (29)
七、旅遊度假區的生態設計探索--以香泉湖規劃設計為例 (33)
八、爨底下村鄉土聚落形態淺析 (38)
九、走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綠色建築之路 (45)
十、構建可持續發展的人居環境 (50)
十一、生態建築集成技術示範體系--成都市建築節能科技展示中心 (54)
十二、綠色建築 生態小區--長春高新海外創業園生態設計探索 (58)
十三、論建築呼吸功能的設計 (62)
十四、人工濕地與水景住宅 (66)
十五、生態建築及其基本特徵探析 (71)
十六、綠色建築與建築設計 (?6)
十七、草原生態民居的基本特徵與設計框架 (79)
十八、草原生態民居適宜技術及套用 (83)
十九、內蒙古農牧區住宅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 (87)
二十、生態建築地域性研究初探--川東地區傳統住宅建築設計策略研究 (93)
二十一、嚴寒地區綠色建築設計模式的初探 (98)
二十二、寒地可持續草板建築的現狀及前景展望 (101)
二十三、寒冷地區鄉村住宅生態化改造研究 (105)
二十四、農村生活污水自然消化處理技術研究和推廣初探 (110)
第二篇 建築節能
一、清華大學超低能耗示範樓介紹 (119)
二、定量節能--節能、舒適、經濟建築技術新概念 (125)
三、上海商業綜合體能耗調研與節能策略初探(一)--外部特徵調研與節能應對策略 (132)
四、上海商業綜合體能耗調研與節能策略初探(二)--內部特徵調研與節能應對策略 (140)
五、建築節能設計研究 (146)
六、辦公建築中的生態節能技術分析 (151)
七、嚴寒地區村鎮住宅綠色評估模型研究 (158)
八、寒冷地區小高層住宅節能設計策略 (163)
九、夏熱冬冷地區既有住宅節能改造中的外牆改造技術研究 (166)
十、夏熱冬暖地區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技術研究 (171)
十一、居住建築節能綜述 (176)
十二、玻璃幕牆建築的節能技術 (180)
十三、基於計算機模擬的夏熱冬暖地區建築節能關鍵技術分析 (185)
十四、冬冷夏熱地區門窗節能設計 (191)
十五、德國最新建築節能技術簡介 (195)
十六、中小城市高層住宅的門窗節能技術一-以江蘇省崑山市為例 (203)
十七、蘇北地區既有住宅建築可持續性發展節能改造研究 (209)
十八、南京既有舊住宅小區出新改造中節能技術的套用 (215)
十九、貴州西部地區住宅建築節能設計初探 (220)
二十、東北地區農村建築節能技術的探討 (224)
二十一、寒冷地區建築生態節能設計對策研究 (227)
二十二、農村住宅節能問題不容忽視--對冀中南平原地區農村住宅調查的思考 (231)
二十三、熱橋問題的產生與解決辦法 (236)
二十四、淺談外牆保溫體系在圍護結構中的套用 (248)
二十五、安亭新鎮的建築工程與價值取向 (252)
二十六、建築節能的系統工程觀 (259)
二十七、建築技術--建築節能最有效措施 (263)
二十八、對陽台建築節能有效改造的探討 (267)
第三篇 建 築 技 術
一、建築的技術解讀--從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及CCTV新址大樓看建築設計的發展方向 (271)
二、中西高技術建築比較分析 (277)
三、建築中鋼的使用 (282)
四、淺析裝配式鋼結構住宅的技術流派 (289)
五、綠色建築與鋼結構體系 (297)
六、輕型鋼結構住宅體系在寒地村鎮的適應性 (300)
七、淺析鋼在建築創作中的套用 (306)
八、淺析可持續發展與輕型鋼結構建築 (310)
九、簡析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的建築觀念 (314)
十、建築智慧型化系統中的CBR技術研究 (319)
十一、現代智慧型辦公建築的理性思考 (323)
十二、基於虛擬現實技術的智慧型建築研究 (327)
十三、歐洲建築遮陽記錄 (332)
十四、遮陽設施與建築空間的一體化設計--以歐洲為例進行研究 (340)
十五、淺談建築設計中的外遮陽運用--基於材料、構造角度下的外遮陽研究 (348)
十六、紙建築--對生態的另一種詮釋 (354)
十七、外牆外保溫技術的裂縫問題初探 (359)
十八、新型複合透光石材板--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實例介紹 (363)
十九、不同地域文化下夯土建築的可持續性研究 (367)
二十、對應《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的建築幕牆設計方法與策略 (372)
二十一、柔桿彎曲成形竹弓結構的承載分析 (377)
二十二、建築創作中的結構仿生方法 (381)
二十三、現代鋼木建築的創新性表現--基於結構構思的建築設計手法 (386)
二十四、淺析輕型木結構建築的套用和發展前景 (393)
二十五、木結構坡屋頂改造中的結構選型及構造設計 (398)
二十六、初探U形玻璃在建築設計中的套用 (402)
二十七、淺談幕牆玻璃的選擇 (408)
二十八、反射板在建築天然光照明設計中的套用 (413)
二十九、蜂窩玻璃--富於表現力的節能材料 (417)
三十、GRC複合節能外牆冷負荷溫度計算 (423)
三十一、城市地下公共空間建築防火設計研究 (429)
三十二、KTV的火災安全隱患與對策及性能化評估 (434)
三十三、基於建築技術學科發展背景談住宅產業現代化 (441)
三十四、建築信息模型及其標準化 (446)
三十五、雙摻高效能混凝土的研究 (451)
三十六、基坑支護設計探討 (456)
三十七、變化中的陝西小城鎮住宅--陝西省戶縣小城鎮建築新舊對比 (460)
第四篇 教學與研究
一、傳承、創新的新起點--《建築構造設計》編後感 (469)
二、建築構造課教學改革初探 (474)
三、《建築構造》教學改革探討 (479)
四、從註冊建築師執業資格考試看建築構造教學中綜合訓練的重要性 (481)
五、建築師的結構意識和修養--建築學專業建築結構選型課程教學研究 (485)
六、關於建築學專業教育中建築技術類課程再整合的思考 (490)
七、設計教學呼喚技術理性--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建築設計+建築構造"課程整合基礎研究 (493)
八、多學科結合 探索建築構造創造性思維的訓練的研究 (500)
九、樹技術理念 重構建築學課程體系 (505)
十、突出課程特色 著眼整體最佳化--《房屋建築學》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總結 (508)
十一、不斷提高房屋建築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511)
十二、視覺與照明實驗性教改研究 (515)
十三、從建築聲學教學談建築技術課程改革 (523)
十四、建築學專業實踐環節建設的研究與探索 (527)
十五、建築裝飾技術課教材建設與教學法探討 (530)
第五篇 太陽能利用
一、新型建築外牆在夏熱冬冷地區套用研究--以太陽能牆體為例 (535)
二、住宅建築太陽能熱水套用的調查研究 (541)
三、基於通風換氣層面對被動式太陽能採暖技術的一點改進思考 (549)
四、透明絕緣材料套用於太陽能系統的研究 (554)
五、良好的開端--寫在《大連市太陽能熱水器建築設計導則》編制之後 (561)
六、傳統火炕的生態技術改造--太陽炕系統 (566)
七、使用掛壁式太陽能熱水器的節能估算--以同濟大學嘉定校區7號學生宿舍樓為例 (570)
第六篇 熱環境、聲學
一、山東建築大學生態學生公寓測試與分析 (581)
二、黃土高原地區生態建築設計熱學模擬研究 (587)
三、陝南秦嶺山地夯土牆民居的構築方式及其室內熱環境的實測分析 (595)
四、哈爾濱地區居住小區風環境模擬分析及規劃布局對策 (601)
五、熱環境分析與城市及建築節能探析--基於CFD仿真模擬的熱環境分析 (606)
六、延邊朝鮮族鄉村住宅冬季室內熱舒適溫度研究 (610)
七、論既有建築節能改造中圍護結構隔熱性能測定的方法和意義 (615)
八、中小城市居住區環境質量綜合評價初探 (620)
九、綠色生態居住小區風環境CFD研究 (627)
十、平行風對建築群間距影響的研究 (631)
十一、小區集中供暖系統的最佳化運行節能分析 (636)
十二、從測試看玻璃圍護結構對建築節能性能的影響 (643)
十三、典型建築布局的通風及熱環境研究 (647)
十四、集中供熱系統節能技術的綜合套用 (653)
十五、集中供暖系統最佳化調控的節電分析 (658)
十六、重視節能設計薄弱環節 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 (662)
十七、徐州市體育館建聲設計 (665)
十八、社區廣場聲環境初探--南京龍江小區月光廣場聲環境調查 (670)
第七篇 建築設計
一、寓歷史 賦新意 求共生--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閘博物館方案創作札記 (677)
二、可持續建築實例研究--杭州西湖國際科技大廈 (679)
三、北方嚴寒地區的屋頂設計--以長春市財政局職工住宅小區為例 (683)
四、依靠學科優勢 塑造教學品牌--中國首屆太陽能建築設計競賽獲獎評析 (687)
五、農村節能省地型住宅設計探討--參加全國太陽能建築設計競賽有感 (693)
六、虛擬城市與建築環境套用研究與發展探討 (700)
七、寒冷氣候地區的住宅小區綠化設計 (704)
八、現代醫院非診療空間淺析 (708)
九、簡析南京地區多、高層住宅中節能的建築設計方法 (713)
十、電影業的發展歷程及電影院的技術改造 (718)
十一、建築工程的動態設計 (722)
十二、寒地城市公共運輸的無障礙設計研究 (725)
編後 (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