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翅脊螢葉甲

綠翅脊螢葉甲

綠翅脊螢葉甲(學名:Geinula jacobsoni Ogloblin)為動物界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鞘翅目、葉甲科,別名綠翅短鞘螢葉甲。該物種為為害動物,中國分布於青海、四川、西藏。

基本信息

綠翅脊螢葉甲
 
學名 Geinula jacobsoni Ogloblin 鞘翅目葉甲科。別名綠翅短鞘螢葉甲。分布青海、四川、西藏
寄主 幼蟲為害麥類及禾本科雜草,成蟲不取食禾本科作物。

為害特點

以幼蟲蛀入正處在分櫱階段的麥苗根部莖節內,取食嫩莖的內壁組織,致受害苗變為灰綠色,苗心枯死,基部葉片增厚,常成團或成片受害,邊際受害重,造成小麥、大麥缺苗。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3.5—6mm,寬1.9—2.5mm,初羽化成蟲有變色現象,羽化後6—8小時鞘翅為金綠色,24小時多變為黑色,前胸背板黃褐色。觸角粗壯,第3節長於第2節,第4節長於第3節,1—7節黃褐色,8—11節黑色。頭部具較深的中溝,上唇略大,前緣中部凹陷很深,觸角間平,額瘤光滑;頭頂平,生有粗刻點及短臥毛;前胸背板四周有框線;盤區有凹窪3個;小盾片基部較寬,端部窄;鞘翅皮革狀,橫紋和短毛密布,刻點較粗,肩甲突出。足粗短。雄蟲腹部末端中部有寬凹切,雌蟲腹端中部平切。末齡幼蟲體長9.8—11.8mm。初孵幼蟲暗灰色至黃色。頭、前胸背板、臀板黑褐色,質地較硬。中部各節背面具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黑褐色斑點。尾節具瘤狀凸起2個。裸蛹長0.3一0.5mm,初乳白色,後變鮮黃色至金黃色。

生活習性

四川白玉縣年生1代,以卵在土內越冬,卵期平均為279天,成蟲於每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下旬產卵,於翌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孵化,幼蟲於6月下旬至9月下旬化蛹,蛹期9—18天。成蟲於產卵後3—15天死亡。成蟲期17—68天。成蟲有群集取食的習性,喜在田邊40m範圍內的艾篙、冷篙、臭篙、大薊上取食,有群集性轉移為害習性,有假死性。雌蟲生長迅速,雌、雄交尾一次完成需時5—7分鐘。該蟲後翅退化,不能飛行,主要靠爬行,活動範圍不大,產卵量14—140粒。

防治方法

(1)在成蟲取食階段尚未產卵時,噴灑2.5%敵殺死乳油2000倍液或5%滅掃利乳油2000倍液、5%來福靈乳油3000倍液、20%菊馬乳油1500倍液、21%滅殺斃乳油3000倍液。(2)在上年受害嚴重麥田的邊際受害重的地方,噴撤3%映喃丹顆粒劑或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或4.5%甲敵粉劑,每667m2 用藥3kg,拌細土20一30kg,於播種前撒在土面上,隨即耕翻或耙耱。(3)及時清除田間雜草,並剷除地塊邊際直徑50m內的篙類、大薊等雜草,切斷成蟲食源也是一種有效的農業防治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