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績效評價

綜合績效評價

”“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指標由二十二個財務績效定量評價指標和八個管理績效定性評價指標組成。 綜合績效評價指標: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指標由22個財務績效定量評價指標和8個管理績效定性評價指標組成。 企業經營的目的就是要實現其戰略目標,因此績效評價的第一項原則即評價體系與企業戰略目標保持一致或正相關。

概述

綜合績效評價【注音】zōnghéjīxiòopíngjià、【釋義】是指推動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的評判、引導和診斷工作。
根據《中央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開展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應當充分體現市場經濟原則和資本運營特徵,以投入產出分析為核心,運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橫向對比與縱向對比互為補充的方法,綜合評價企業經營績效和努力程度,促進企業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開展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應當制定既符合行業實際又具有標桿引導性質的評價標準,並運用科學的評價計分方法,計量企業經營績效水平,以充分體現行業之間的差異性,客觀反映企業所在行業的盈利水平和經營環境,準確評判企業的經營成果。”
“企業綜合績效評價工作按照產權管理關係進行組織,國資委負責其履行出資人職責企業的綜合績效評價工作,企業集團(總)公司負責其控股子企業的綜合績效評價工作。”
“企業年度綜合績效評價工作,一般結合對企業年度財務決算審核工作組織進行;企業任期綜合績效評價工作,一般結合對企業負責人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組織實施。”
“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指標由二十二個財務績效定量評價指標和八個管理績效定性評價指標組成。”

指標

綜合績效評價指標:
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指標由22個財務績效定量評價指標和8個管理績效定性評價指標組成。
1.財務績效定量評價指標
財務績效定量評價指標由反映企業盈利能力、資產質量狀況、債務風險狀況和經營增長狀況總計四個方面的基本指標和修正指標構成。
2.管理績效定性評價指標
企業管理績效定性評價指標包括戰略管理、發展創新、經營決策、風險控制、基礎管理、人力資源、行業影響、社會貢獻總計八個方面的指標,主要反映企業在一定經營期間所採取的各項管理措施及其管理成效。

原則

1.目標一致原則


企業經營的目的就是要實現其戰略目標,因此績效評價的第一項原則即評價體系與企業戰略目標保持一致或正相關。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其評價指標應是企業戰略目標實施計畫的分解,評價指標很好地完成就能保證戰略目標計畫的完成。從制度經濟學角度講,在存在交易費用的情況下,不同制度安排將導致效率不同的資源配置,績效評價指標本質上是企業內部的一種制度安排。因此必須考慮它是否能誘致評價客體做出與企業目標相符的決策,從而實現有利於企業的資源配置。
2.溝通原則
綜合績效評價最好能用被評價者依規定製定的標準及方法先行自我評價,然後再與評價專家進行相互溝通,這樣可使評價者不致忽略和抹殺了被評價者的貢獻,並從而得知其未能注意到的地方,而被評價者亦可因而獲悉什麼事情該做,該怎么做,並據以改進。這種充分的雙向溝通方式,能使控制系統更能為組織成員所理解和接受,從而使企業綜合績效評價工作順利進行。
3.激勵原則
一般而言,報酬是績效的函式,以報酬作為激勵是現代企業中不可缺少的有效管理工具。因此,設計一套績效評價制度時應使其具有激勵作用是相當重要的。
4.客觀公正原則
運用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對企業實施評價,如果不能做到客觀公正,就會導致評價結論的使用者做出錯誤的決策,企業及其各類人員也不能受到激勵。所以,在合理設計指標體系、科學選取評價方法的同時,制定統一的評價標準,規範評價操作程式,評價時應儘量以可驗證的根據及資料作為評價的依據,使績效的評價能做到不偏不倚。另外,需憑藉專家以其獨立的立場和精湛的能力加以判斷,合理地度量績效才能使績效評價工作不受人為因素的影響——因主觀、成見及不勝任等而產生偏差。
5.比較原則
進行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數字是最佳的衡量工具,但缺乏比較基準的數字資料沒有任何意義。因此,需對企業績效評價結果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比較,找出被評價企業與同行業其他企業對比存在的優勢和差距,以便實現企業的持續改進。
6.可控原則
獎懲之前應首先確定責任的歸屬,確認責任時則須明確是否在當事人的權責範圍內,並且是否為當事人可控制事項。在評定績效時,應儘量將其他部門或個人行為的影響剔除,才能真正使績效評價工作公平合理。
7.實用性原則
無論多完美的評價體系,如果操作複雜,也不可能廣泛使用,而且容易出現操作失誤。所以為了確保評價操作的準確性,提高工作效率,便於推廣使用,應簡化指標設計和評價程式,並儘可能充分利用現代處理技術,配置設計評價操作軟體,縮短從獲取數據到形成評價結果的時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