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綜合創造的哲學與哲學的綜合創造:張岱年哲學思想研究》講述了:張岱年是當代具有重要影響的哲學家,他對中國傳統哲學和辯證唯物論所作的溝通,具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傳統哲學現代化的雙重意義。但學界對張岱年的綜合創造工作的研究卻不夠細緻,未能勾勒出其整個的哲學體系。作者在《綜合創造的哲學與哲學的綜合創造:張岱年哲學思想研究》中就是要努力完成這項工作——揭示張岱年綜合創造的哲學體系及其對哲學所進行的綜合創造。《綜合創造的哲學與哲學的綜合創造:張岱年哲學思想研究》在對張岱年思想中的各種不同要素進行梳理研究之後,勾勒出了作為綜合創造的結果的哲學體系的整體面貌。並在此基礎上,從方法論、宇宙論、人生論、知識論幾個方面,闡明了張岱年的哲學體系是與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中國哲學界最有影響的新實在論、當代新儒家思想及其他的新唯物論十分不同的特殊的哲學體系。
作者簡介
劉靜芳,1967年生於黑龍江。2005年在華東師範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上海大學哲學系我愛。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哲學。曾在《中國哲學史》、《學術月刊》等雜誌上發表相關論文。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章 綜合創造:從文化走向哲學
第一節 文化的綜合創造與全盤西化派及東方文化派
一、批判東方文化派和全盤西化派的籠統的思維方式
二、肯定中西文化既有同質性,又有民族的和時代的差異性
三、揚棄全盤西化派的環境決定論和東方文化派的意欲決定論
第二節 文化的綜合創造以哲學的綜合創造為核心
第二章 方法論上的綜合創造:體驗、解析、會通
第一節 體驗、解析、會通的結合
第二節 體驗、解析、會通相結合的哲學方法與其他哲學方法
一、體驗、解析、會通與辯證法
二、體驗、解析、會通與直覺法
三、體驗、解析、會通與傳統哲學方法
第三節 方法論上的綜合創造的理論意義
第三章 宇宙論上的綜合創造:以物為本、變易大化
第一節 “以物為本”的本體論
一、“以物為本”與傳統哲學的“唯氣論”
二、“以物為本”與新唯物論的本體論
三、“以物為本”與現代新儒家的本體論
第二節 變易大化的宇宙觀
一、“大化三極”與新實在論的“無極而太極”
二、“生生兩一”觀點對傳統哲學、新唯物論及新實在論的綜合
三、“一本多級”觀點對新唯物論、突發進化論及新實在論的揚棄
第三節 宇宙論上的綜合創造的理論意義
第四章 人生論上的綜合創造:“充生以達理”
第一節 人生之自然:“天人本至”
一、“天人本至”與傳統哲學的“習與性成”及馬克思主義人性論
二、在自由與必然問題上與新唯物論者的區別
第二節 人生之當然:“兼和”
一、最高的價值準則為“兼和”
二、“兼和”標準對傳統哲學“中庸”觀點的揚棄
三、“兼和”標準對新唯物論的發揮
四、“兼和”標準對中國新實在論者的價值論的批評
第三節 克服天然達於至善:“充生以達理”、“動的天人合一”、“與群為一”
一、充生以達理
二、動的天人合一
三、與群為一
第四節 人生論上的綜合創造的理論意義
第五章 知識論上的綜合創造:所知為實、知識三本、真知三表
第一節 知識論之問題及研究方法
一、知識論之問題
二、知識論的研究方法
第二節 外界的實在問題:所知為實
一、外界實在的證明
二、在外界實在問題上與金岳霖的區別
三、在感相與外部事物的關係問題上與金岳霖及張東蓀的區別
第三節 知識的來源與要素:知識三本
一、在知識的來源與要素問題上對新唯物論與傳統哲學的綜合創造
二、在知識的來源與要素問題上對張東蓀知識論的批判
第四節 真知的標準:真知三表
第五節 張岱年知識論的意義
第六章 綜合創造的哲學與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一節 綜合創造的哲學與中國哲學的合法性
一、從哲學內容上肯定中國哲學的合法性
二、從哲學形式上肯定中國哲學的合法性
三、從哲學方法上肯定中國哲學的合法性
第二節 綜合創造的哲學與哲學史研究的內容和方法
一、綜合創造的哲學觀決定了張岱年哲學史研究的內容
二、綜合創造的哲學觀決定了張岱年哲學史研究的方法
三、綜合創造的哲學觀決定了張岱年中國哲學史研究的階段性
結語
第一節 張岱年綜合創造的哲學體系的獨特性
一、與當時其他的新唯物論者的區別
二、與新實在論者的區別
三、與現代新儒家及其他唯心論者的區別
第二節 張岱年綜合創造的哲學體系的定性與評價
附錄一 張申府vs張岱年:啟蒙與建構
附錄二 艾思奇vs張岱年: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過程中的內部分歧
附錄三 張岱年哲學思想研究綜述
參考文獻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