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

這是李白經過下邳(在江蘇邳州)圯橋時寫的一首懷古之作。詩飽含欽慕之情,頌揚張良的智勇豪俠,其中又暗寓著詩人的身世感慨。張良,字子房,是輔佐劉邦打天下的重要謀臣。詩起句“虎嘯”二字,即指張良跟隨漢高祖以後,其叱吒風雲的業績。但詩卻用“未”字一筆撇開,只從張良發跡前寫起。張良的祖父和父親曾相繼為韓國宰相,秦滅韓後,立志報仇,“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皇”(《史記·留侯世家》)。“破產不為家”五字,點出了張良素來就是一個豪俠仗義、不同尋常的人物。後兩句寫其椎擊秦始皇的壯舉。據《史記》記載,張良後來“東見滄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遊,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詩人把這一小節熔鑄成十個字:“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以上四句直敘之後,第五句一折,“報韓雖不成”,惋惜力士椎擊秦始皇時誤中副車。秦皇帝為之寒慄,趕緊“大索天下”,而張良的英雄膽略,遂使“天地皆振動”。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 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
創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子房未虎嘯,破產不為家。
滄海得壯士, 椎秦博浪沙。
報韓雖不成,天地皆振動。
潛匿游不邳,豈曰非智勇?
我來圯橋上,懷古欽英風。
唯見碧流水,曾無黃石公。
嘆息此人去,蕭條 徐泗空。

作品賞析

這是李白經過下邳(在江蘇邳州)圯橋時寫的一首懷古之作。詩飽含欽慕之情,頌揚張良的智勇豪俠,其中又暗寓著詩人的身世感慨。張良,字子房,是輔佐劉邦打天下的重要謀臣。詩起句“虎嘯”二字,即指張良跟隨漢高祖以後,其叱吒風雲的業績。但詩卻用“未”字一筆撇開,只從 張良發跡前寫起。張良的祖父和父親曾相繼為韓國宰相,秦滅韓後,立志報仇,“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皇”(《史記·留侯世家》)。“破產不為家”五字,點出了張良素來就是一個豪俠仗義、不同尋常的人物。後兩句寫其椎擊秦始皇的壯舉。據《史記》記載,張良後來“東見 滄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遊,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詩人把這一小節熔鑄成十個字:“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以上四句直敘之後,第五句一折,“報韓雖不成”,惋惜力士椎擊秦始皇時誤中副車。秦皇帝為之寒慄,趕緊“大索天下”,而張良的英雄膽略,遂使“天地皆振動”。七、八兩句“潛匿游下邳,豈曰非智勇”,寫張良“更姓名潛匿下邳”,而把圯橋進履,受黃石公書一段略去不寫,只用一個“智”字暗點,暗度到三句以後的“曾無黃石公”。“豈曰非智勇?”不以陳述句法正敘,而改用反問之筆,使文氣跌宕,不致於平鋪直敘。後人評此詩,說它句句有飛騰之勢,說得未免抽象,其實所謂“飛騰之勢”,就是第五句的“雖”字一折和第八句的“豈”字一宕所構成。
以上八句夾敘夾議,全都針對張良,李白本人還沒有 插身其中。九、十兩句“我來圯橋上,懷古欽英風”,這才通過長存的圯橋古蹟,把今人、古人結合起來了。詩人“懷古欽英風”,其著眼點還是在現實:“唯見碧流水,曾無黃石公。”這兩句,句法有似五律中的流水對。上句切合圯橋,橋下流水,清澈碧綠,一如張良當時。歲月無常, 回黃轉綠,大有孔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感慨。下句應該說是不見張良了,可是偏 偏越過張良,而說不見張良的恩師黃石公。詩人的用意是:他所生活的時代未嘗沒有如張良一般具有英風的人,只是沒有像黃石公那樣的人,加以識拔,傳以太公兵法,造就“為 王者師”的人才罷了。表面上是“嘆息此人去,蕭條徐泗空”, 再也沒有這樣的人了;實際上,這裡是以曲筆自抒抱負。《孟子·盡心下》說:“由孔子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去聖人之世,若此其未遠也,近聖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表面上孟子是喟嘆世無孔子,實質上是隱隱地以孔子的繼承人自負。李白在這裡用筆正和孟子有異曲同工之處:“誰說‘蕭條徐泗空’,繼張良而起,當今之世,捨我其誰哉!”詩人在《 扶風豪士歌》的結尾說:“張良未逐赤松去,橋邊黃石知我心。”可以看作是這首詩末兩句的註腳。
一首懷古之作,寫得如此虎虎有勢而又韻味深長,這是極可欣賞的。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稱與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少年時居住在四川,讀書學道。二十五歲出川遠遊,先後居住在安陸、魯郡。在此期間曾西入長安,求取功名,卻失意東歸;後來奉詔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受讒言出京,漫遊各地。安史之亂起,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軍幕僚;後來永王為唐肅宗所殺,因受牽連而被流放夜郎。遇赦東歸,投奔族叔當塗(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不久病逝。他因寫詩而聞名,為當時的人們所激賞,稱讚他的詩可以“泣鬼神”。他以富於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歌反映現實,描寫山川,抒發壯志,吟詠豪情,因而成為光照古今的偉大詩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