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20世紀初,英國人塞繆·西蒙(SamuelSlmon)研究出以絲網作版印刷的方法。隨後,絲網印刷術得到廣泛套用與傳播。最先將感光劑用於印刷製版技術的當屬1914—1915年左右的美國,在此期間,歐洲人也正在嘗試著運用這項技術。照相感光製版技術真正意義上的完善成型應該說是在1925年,但並未取得專利,原因是在它之前的1918年,做為網印技術的印染模型版法已經被認可,並已取得了專利。1915年,美國人C·M·彼得和A·伊梅里等人發明了用乳劑(阿拉伯樹膠、牛皮膠、明膠、聚乙烯醇、聚乙烯醋酸鹽)調和重硌酸鉀和重硌酸銨等感光材料製成的感光劑。通過實驗,第一張通過感光製片方法得到絲網印版的技術正式誕生了,但此時的感光劑極為簡單,原始而不穩定。
20世紀20至30年代,絲網印刷技術被廣泛的套用於紡織印染工業中。當時的藝術家被請來參與設計具有時代氣息獨特風貌的圖案畫形,然後利用絲印技術,限量而非大批量的生產。這些印染產品具有不同於一般產品的審美價值,首先應該歸功於絲網照相製版技術在當時的套用。感光製版所用的正片底圖使藝術家們可以無所顧忌的繪製圖案底圖,不會產生底圖方向與印刷後產品圖案方向的倒錯問題。同時,藝術家可以儘自己的想像和發揮,創造出的任何精細紋樣都可以被準確無誤的複製出來。絲網印刷工藝的寬容性和適應性特點保證了它在紡織業中的延續生存。30年代紡織印染中的絲網印刷技術和印刷設備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大型自動化的絲網印刷機代替了手工操作,製版技術的發展也促使印製產品的圖案花色精細程度有了質的飛躍。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由於工業發展,特別是軍事的需要,絲網印刷得到大發展,本世紀五、六十年代照相製版絲印技術在美、日等國普遍使用。
特點優勢
1.設備簡單。最基本的設備就是絲網、網框和膠刮。
2.製版及印刷方法簡便、易掌握,尤其在多套色製版和印刷上,省時省力。
3.因網版是通透的,所以,底稿、版上畫面與印刷後所得之畫面是一致的,不必顧及反正。
4.印刷面積可以很大。
5.承印物不僅限於紙張,木材、皮革、玻璃、金屬等都可以用來印刷。
6.承印物不僅限於平面,由於絲網有彈性,在彎曲的表面、粗糙的表面都可以印刷。
7.表現方法多變化。印刷的顏料可為油性亦可為水性,都能運用自如。
9.突破了版畫以黑白為主的局限,實現了多色彩化。
製作工藝
選用材料
在材料方面,從籌建之初依賴北京印刷技術研究所和中國印刷技術研究所的技術支持,使用氣味濃重的溶劑型油墨作為印刷油墨,開始了中國絲網版畫最早的探索之路。製版方面用重鉻酸銨和明膠或聚乙烯醇混合制感光版,造成嚴重環境污染,影響人的身體健康,被勒令停止使用,探索不得不停止,制約了絲網版畫的進一步發展。後來,無污染重氮感光膠的研製成功,使得絲網版畫在中國的“生命”得以延續至今日,使其發展成為版畫家族中與木版、石版、銅版具有同等地位的四大版種之一。特別是2002年年末,由中國網印及制像協會從英國進口了絲網版畫專業的水基油墨,讓中國的絲網版畫在材料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帶動了絲網版畫向前發展的步伐,使一批具有新時代特色和新型版畫語言的優秀作品呈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耳目一新!
2005年,一套直接針對普及中國青少年絲網版畫製作,培養他們版畫審美情趣的“組合趣味網版”產品開始上市,它將掀起中國絲網版畫普及的一次熱潮,也定會迎來中國絲網版畫一個新的發展契機!
製作工具
絲網版畫所用的工具是:200目以上的絲網、絲網框、膠刮、繃網膠、桃膠、洗網液、透明膠片、感光液、顏色等。絲網版畫的製作方法按其水印和油印的不同印刷要求,分刻膜製版法和感光製版法等,而運用最廣泛也是最新的製版方法是感光製版法。
製作過程
a、將準備好的草圖用透明膠片進行分色製版。
b、把配置好的感光液在暗房內用刮藥液槽刮至絲網上,進行烘乾。
C、將烘乾的網框壓在分色膠片上在曝光,曝光後用水把多餘的膠膜衝掉、晾乾。
D、把晾乾後的網框固定在印刷台上,對好版進行印刷。
注意事項
印刷作業
1、檢查印版
檢查印版封膠情況,印版有無砂眼破損,印版與底板安裝有無鬆動,網距是否恰當,印刷規矩定位是否正確,多套色有無走版現象。
2、刮刀的選用
刮刀的長度應稍長於印刷圖文,不同的承印物應選用不同形狀的刮刀。橡皮刮刀應有一定的柔性,以利改善網版與承印物接觸性能,使印墨均勻。刮刀口要求平整,如不平整套用砂紙磨平,刮刀材料可選用5mm的耐酸橡皮製作。
3、印料配製
印料的配製應根據印物材質和印刷要求來確定其種類和成分,調配時關鍵是調色、調乾燥度、調粘度,力求適應刮印的要求。印料應先調好,存放一天,使其性能穩定,調金色除外。還應查視印料內有無異物,以防刮印時劃破印板。
4、施放印料
印料一般倒在網框前方處於起始位置和刮刀寬度範圍內,網框內印料不可放置太多,隨時添加,以利刮印操作時易控制墨量。
5、刮印
①手持承印物擺放在裝有規矩的台板上,放下網版框架,印版與台板間留有一定的網距。
②手持刮板壓向絲網,刮刀刮動時應保持50-60°角,刮刀以一定的速度作刮墨運動,使印料在刮刀壓力的作用下,從鏤空圖文部分的絲網孔中漏印到承印物上,刮刀刮過後絲網回彈與承印物分離。視印刷面積的大小和刮板的長短,可採取單手或雙手刮印操作,但要控制好印料的量,印版版面要刮乾淨,不能有印料留在印版的圖文處。
③抬起網框,從台板上取出承印物。
6、擦洗網版
印刷過程中,發現印跡模糊和網孔堵塞時,便要擦洗印版,用脫脂藥棉或軟布蘸溶劑輕擦網版正反兩面,擦洗時應先擦洗圖文處,然後擦洗其它地方。印版的正反兩面都要擦洗乾淨,堵網處要疏通,並吸乾印版上的溶劑。印刷完成後也應將印版擦洗乾淨。
7、套色印刷
用於彩色的套色版刮印時要分清墨色層次,一般來說應先印淺色後印深色,先印次要後印主要,在制印版時就應安排好。套色版一定要套印準確,尤其是第一色版規矩要印得非常準確。在有混合色的刮印時,應視混合色走向變更印版的上版形式,以利於刮印。
8、印刷後的乾燥
每次印刷後都要進行乾燥,但兩色中間的乾燥只要求下道印刷不會沾污上道印跡,最後的乾燥還要考慮外墨層乾透,以保證墨層附著牢度。有些承印物因氣候變化極易膨脹和收縮,如套印不及時,長時間擱置會引起套印不準,這在乾燥時應引起注意。
因素調整
開始印刷後,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要穩定地獲得理想的印刷質量,必須對一些可變因素加以調整。
1、印版堵網
刮印時應避免沒有印物的空刮印和停印時間過長。天氣炎熱時,印料也常常將印版網孔堵塞,以致印不出圖文。這時在印料中可適當添加二丁酯之類緩乾劑解決,但像二丁酯之類粘性重,所以刮印好的印物不宜過厚堆積存放,以防印物產生粘連現象。
2、版面發粘
版面發粘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刷制刻版紙時增塑劑使用量過多,刻版紙發軟,引起發粘,可用吹風機冷風吹乾版面。
②版面上殘留有刷制刻版紙時作隔離層用的粘液,套用溶劑清洗乾淨。
③網距過小,彈力不夠,引起刻版紙發粘,應適當增大網距,一般為3-5mm為宜。
3、版面漏墨
版面漏墨的主要原因,是在上版後封網時有些地方未封好膠,或是上版時刻版紙有些地方溶化,明膠印版可用明膠液修補,臘克印版可用臘克液修補。
4、印版、印跡發糊
印版反面蹭髒,印跡發糊是調配的印料太稀,刮印時印料滲漏到底層引起的。印跡發糊,可把印料適當地加稠,也可用刮板對印料量適當加以控制。
手工絲網印刷從繃網上版、鏤刻製版或感光製版、調配印料到印刷,設備簡單投資少,適當面廣泛,操作靈活方便,收益大見效快,它可平面物上操作,也可以在球面物、曲面物上操作,還可以在凹凸面上操作。它可以在各種紙品上印刷,也可在皮革、漆布、漆紙、紡織物品上印刷,還可在金屬、玻璃、塑膠、瓷器、器皿、木材等上印刷,印刷後的墨層厚實,立體感強,美觀醒目。因此在絲網印刷業向高新技術、現代化發展的同時,手工絲網印刷在一定範圍仍得到廣泛的套用。並仍處於相當優勢的地位。
工藝類別
網印製版
網印製版在操作技術上有鏤刻漆膜製版和感光曬版之分,視其承印物的印刷適性而選擇不同的製版方法。例如文字線條圖紋的網印可選擇鏤刻漆膜紙製版,連續調層次圖紋的網印可選擇掛網感光曬版法製版。現就其製版方法介紹如下。印製版
(一)漆膜紙配方及製作
1、臘克漆膜紙的配方及製作
配方
軟性清噴漆100克
特級香蕉水或醋酸丁酯200—300克
蓖麻油4—6克
操作
將描圖紙或玻璃紙貼在平整的木板或玻璃上,將橡膠水、汽油按1:1調配均勻,用底紋刷在紙上塗刷作隔離層,待乾後噴漆,噴塗時噴槍離紙面約六七寸為宜;噴上七八次即可。厚薄由自己掌握,一般臘克紙可備厚、中、薄三種。噴第一層待稍乾後再噴第二層,第三層......,如果製作量少,用底紋刷刷制亦可。
軟性清噴漆為無色透明體,在製作臘克紙時,必須將噴漆染色,即在噴漆內加入少許品藍或品紅、品綠顏料,便於刻版時分辨,調色宜淡,不宜太濃,否則影響鏤刻時的視線,染料應先用酒精溶解。
蓖麻油應根據噴漆性能、天氣變化而增減稱量。二丁酯可代替蓖麻油,但不如蓖麻油好。
2、明膠漆膜紙配方及製作
配方
特級明膠20克
清水100—300克
甘油3—7克
操作
將明膠放入用容器盛放的清水中,蒸煮溶化,再加入甘油和少許品藍染料,用玻璃棒充分攪拌均勻,用100目以上絲網過濾。
將聚酯薄膜片基貼在很平的木板或玻璃板上,用底紋刷將過氯乙烯漿和環乙酮溶解劑塗刷在紙上作隔離層,待乾後噴塗或用底紋刷刷制亦可(方法同前)。
讓其自然乾透,放置乾燥透風處存放備用。
配製時氣溫超過180℃時,可加硫酸鈉1克。
3、硝基清漆改性漆膜紙的配方及製作
配方
A方
硝化棉10克
醋酸丁酯90克
醋酸乙酯50克
丁醇10克
甲苯40克
B方
三聚氰胺甲醛樹脂12克
蓖麻油改性醇酸樹脂20克
操作
A方和B方進行調和,充分攪拌均勻。
操作方法同臘克漆膜紙,並在120℃下加溫2小時左右即可鏤刻製版。
鏤刻漆膜紙
將描畫好的墨稿放到漆膜紙下面,並用透明膠帶貼上好,用雕刻刀將印刷部位的漆膜從襯紙上剔除掉。
多套色的鏤刻,要仔細審視畫稿,分清色彩重疊的先後順序。為防止走版,鏤刻時第一套色的範圍要比原稿稍大,第二套色的範圍和原稿等大,這樣印刷後則剛好吻合。先印的要鏤刻寬一點,後印的鏤刻要等大。另外鏤刻輪廓線時,被輪廓線壓的那道色彩應放在外線的二分之一處,輪廓線則鏤刻得要和原稿樣相等。
繃網
絲網和絲網目數的選擇應依據承印物、上版方法、印料性質來靈活選用,印刷精細圖文則可選用130—150目絲網,印刷較粗的圖文則可選用100—120目,明膠漆膜紙需借用溫度上版,可選用蠶絲絲網,臘克漆膜紙上版用藥水,上版無需溫度,因此選用尼龍絲網為好。
用繃網機或手工繃網的方法,將絲網繃在框網上,繃好的絲網應平整,彈性適中,並將絲網正反兩面用冰醋酸擦淨油污和髒跡。
上版
1、臘克漆膜紙上版
把雕刻好的版擺放在平整的玻璃紙上,並將繃好的網框放在上面,右手用脫脂棉蘸少許香蕉水在網版上面塗擦,左手拿乾脫脂棉按壓,讓臘克漆膜與絲網粘牢。
待印版完全乾透後,去掉襯紙,用汽油把印版反面與襯紙間隔塗刷的橡膠水跡擦淨。
如果版上有脫落的地方,可用香蕉水補牢,如有刀鋒相接的刀痕及細小筆劃的脫落,可用毛筆蘸臘克液修補。
2、明膠漆膜紙上版
在原稿上劃上規矩線,多套色版都以此規矩作為裝版規矩。
把刻好的版連同原稿,擺放在絲網台板適當的位置上,按原稿的規矩線把裝訂規矩的規矩片用乳白膠貼上在絲網台板上,並用紙片貼牢固。有幾套色就用幾個絲網台板定出統一的規矩。
把原稿連同刻好的版,擺放在定好規矩的台板上,放下絲網框,在絲網上面用熨斗對準刻好的明膠版四角邊沿定點熨燙,讓明膠版粘燙在絲網上後揭掉原稿樣。
在台板上放些厚硬紙,放下絲網框使明膠刻版紙墊平整,再在絲網上覆蓋一張聚酯薄膜片基起間隔作用,用熨斗來回熨燙幾次,使明膠膜熨燙在絲網上。
上好版後讓其自然乾透,然後揭掉襯紙並用環酮把版的反面與襯紙間隔塗刷的過氯乙烯痕跡擦洗乾淨。
如果版有脫落的地方可用冰醋酸補牢,如有刀鋒相接的刀痕及細小筆劃的脫落,可用毛筆蘸明膠液修補。
3、硝基清漆改性漆膜紙上版
硝基清漆改性漆膜紙的上版方法同前。
封網
封網即將絲網圖文以外的絲網用膠體粘堵起來,使印版在印刷時不漏墨。臘克漆膜版封網可用硝基清漆,明膠液可封明膠漆膜版和硝基清漆改性漆膜版。封好後的印版乾透後即可印刷。
感光曬版
感光曬版配方及製作1.明膠鉻鹽感光膠配方及製作
配方
特級明膠180克
紅礬鉀30克
清水1000毫升
重鉻酸銨10克
檸檬酸10克
硫酸鋇10克
酒精25毫升
氨水55毫升
操作
將上述藥品加熱溶解過濾,在暗室中塗於260目尼龍絲網版上,待自然晾乾後備用。
2、聚乙烯醇鉻鹽感光液配方及製作
配方
甲液
聚乙烯醇40克
十二烷基苯磺酸鈉0.5克
冰醋酸4毫升
水250毫升
乙液
重鉻酸銨5克
水30毫升
曙紅少量
聚醋酸乙烯酯(或加入二丁酯4毫升)40毫升
操作
聚乙烯醇選用1788,聚合度為1700,皂化度為88%為佳。
甲液的製備是將聚乙烯醇、磺酸鈉和水混合後在水浴中溶融,然後用180目絲網過濾,乙液在溶解後用濾紙過濾。
在暗室中將甲液、乙液兩液混合,充分攪拌,刮塗到絲網上,在絲網刮印面刮塗二次,緊貼承印物的印刷面刮塗四至六次,自然晾乾或用電扇吹乾備用。
註:冰醋酸能使聚乙烯醇加速溶解,顯影也方便,能提高感光膠分辨力,曙紅染料使膠體在感光固化後呈鮮艷的紅色,未感光部分被水沖洗掉露出絲網便於觀察,聚醋酸乙烯酯使感光膠同絲網牢固結合,解像力提高。
曝光和顯彰
將照相製作好的陽圖底片緊貼在塗布過感光膠的絲網上,經日光燈或鏑燈曝光,燈距50cm——60cm,曝光時間6至8分鐘即可。
將曝光過的絲網版用溫水或冷水顯影,時間約1至2分鐘,或用噴頭沖洗,水流的壓力不宜太強,以免沖壞感光膠,待圖像全部呈現後,立即用清水沖洗並烘乾。
印版經修補後,在非著墨部分加塗一層清漆保護版面以備印刷。
印刷適性
臘克漆膜紙鏤刻版可用厚漆、塗料、染料、顏料、皮漿等作印料,適用漆紙、漆布、布類、紙張、玻璃等承印物的印刷。
明膠漆膜紙鏤刻版和硝基清漆漆膜紙鏤刻版及感光曬版法製版的印版除適應臘克漆膜紙鏤刻版的全部適性外,還可用溶劑性顏料,如塑膠油墨、過氯乙烯、聚氯乙烯等作印料,適用於塑膠製品、皮革等承印物的印刷。
印料性能
手工網印涉及面廣,不同承印物對印料有不同的選擇,根據常見承印物的印刷現介紹幾種印料的配製方法。
塑膠印料
(一)藥品性能
1、聚氯乙烯:粉狀樹脂
塑膠配方的主要原料,乾燥快易膨脹,易形成膠狀,無光澤,溶解於環乙酮時需加熱。
2、聚氯乙烯:糊狀樹脂
進口貨,透明度比粉狀的好,不用加熱就可溶於環乙酮內,使用時功能和粉狀樹脂相同。
3、過氯乙烯:絮狀樹脂
塑膠主要原料,乾燥時間較聚氯乙烯慢,有粘性,有光澤,但乾燥後比聚氯乙烯樹脂粘性重,在配方里不宜多加,否則乾燥後有粘連現象。
4、過氯乙烯清漆
清漆配在凡立水中作混合清漆用,它同漆性相比,乾燥要快,在印漆顏料中既可起穩固作用,又可起乾燥作用。
5、環已酮
溶劑,用來溶解聚氯乙烯樹脂和過氯乙烯樹脂,腐蝕性大,乾燥慢,如果用量過大使聚(過)氯乙烯樹脂溶解時,最好停止使用,改用醋酸丁酯或二甲苯。
6、醋酸丁(乙)酯
溶劑,在配方里起稀釋作用,乙酯比丁酯乾燥快,二種都有光澤,一般配方里常用丁酯。
7、二甲苯
溶劑,稀釋用,腐蝕性及揮發性較高,燥性大,調料內多放些能加速乾燥,但調配金或銀料時不能用。
8、鄰苯二甲酸二丁酯
溶劑,在配方中起增塑作用,乾燥緩慢,在配料中不宜多用。
9、硝基苯
溶劑,易燃有毒,揮發性小,能起緩乾作用,調配好的塑膠原料中加放少許,印刷時可防止封版,封版可用來解版。
10、各色印花塗(漿)料
粉質重,水份也大,調塑膠印料時不易多放,多放易結塊,印刷時起蜂窩。
(二)印料配製
1、聚氯乙烯漿配製
配方
聚氯乙烯樹指100克
環已酮500克
二甲苯500克
鄰苯二甲酸二丁酯100克
操作
將藥品順序倒入調料器皿內,每倒進一種藥品用玻璃棒或是木棒充分攪拌,讓其完全溶解。
調配料時需將調料器皿隔離放置熱水中加溫,促進藥品的溶解。
註:調好的聚氯乙烯漿呈透明狀,冷天容易形成膠凍狀,冬天在同其他配料一同使用時,需隔水加溫讓其溶化。
2、過氯乙烯漿配製
配方
過氯乙烯樹脂500克
環已酮500克
二甲笨500克
醋酸丁酯500克
操作
將藥品順序倒入調料器皿內,每倒進一種藥品需用玻璃棒或木棒充分攪拌讓其完全溶解。
調配此料時無需加溫,調配好的過氯乙烯漿呈棕紅透明狀。
3、白料配製
配方
聚氯乙烯漿500克
過氯乙烯漿500克
鈦白粉(二氧化鈦)500克
操作
將上述藥料順序倒入調料鐵桶內,用木棒稍加攪拌,再用攪拌機攪拌6小時以上,將藥料充分攪拌均勻細膩,並加進少許品藍塗料,這樣做的好處是調好的白料色彩鮮明。
用100目左右羅篩過濾後,盛裝到瓷罐中加蓋存放,並在料面上倒少許環已酮覆蓋表面以防乾燥。
4、金(銀)色料配製
配方
聚氯乙烯漿120克
過氯乙烯漿80克
金(銀)粉(800目以上)100克
操作
金(銀)粉調配前需要用環已酮浸泡一段時間。
順序將藥料倒在玻璃板台上用墨鏟調配。
金(銀)料隨調隨用,不宜存放過久,以免時間過長光澤變暗,而影響印刷後的效果。
金(銀)料乾稠或乾燥過快,可加環已酮稀釋,但不能加放二甲苯,否則易引起掉金。
5、深色料配製
配方
過氯乙烯漿30克
聚氯乙烯漿70克
印花漿料適量
操作
在調料板上用墨鏟按原稿色樣調配,但是顏色要比原稿稍淺,印刷乾燥後才能和原稿的色彩一致。
6、淺色料配製
配方
白料適量
印花漿料適量
操作
在調色板上用墨鏟按原稿色樣調配,但顏色要比原稿稍深,印刷乾燥後才能和原稿的色彩一致。
(三)常見配方參考
1、共衣漿配製
配方
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衣樹脂200克
環已酮500克
醋酸丁脂400克
操作
將藥品順序倒入調料器皿內,每倒進一種藥品用玻璃棒或是木棒充分攪拌讓其完全溶解加入顏料即可使用。
2、共巨漿配製
配方
氯乙烯-醋酸乙烯共巨樹脂150克
醋酸丁酯400克
環已酮500克
苯甲酸甲酯200克
操作
將藥品順序倒入調料器皿內,每倒進一種藥品用玻璃棒或是木棒充分攪拌讓其完全溶解加入顏料即可使用。
上述兩種配方操作簡便,不需加溫溶解,不須混合,單一使用,光澤度和牢固度都比較理想,但要根據氣候變化和原材料的性能,靈活掌握使用。
漆印料
(一)藥品性能
1、各色厚漆
印刷漆布、漆紙的主要材料,粉質重,粘性比油墨小,有光澤,易乾燥,印在物面上有立體感。
2、各色樹脂型油墨
粘性大,有光澤,不易乾燥。
3、燥油
促進厚漆和油墨的乾燥,以氣候定量,冷時多加,熱時少加。
4、脂膠清漆(舊名凡立水)有光澤,粘性好,稀釋用。
5、松節油
稀釋用,揮發性小,分解力好,無光澤,是厚漆的一種良好溶劑。
6、甘油
無色無臭粘滯性液體。
7、汽油
稀釋用,揮發性大,無粘性,用時不能過多。
8、魚油
有光澤,不易乾燥,有少許粘性,調金粉時可多用。
(二)印料配製
1、白油漆配製
配方
立德粉15斤
脂膠清漆8斤
甘油1斤
操作
調和時用壓墨機壓數次即可。
2、黑油漆配製
配方
炭黑15斤
脂膠清漆12斤
甘油1斤
黑墨1.5斤
操作
調和時用壓墨機壓數次即可。
3、紅油漆配製
配方
甲苯胺紅3.5斤
脂膠清漆6斤
甘油1斤
紅墨1斤
操作
調和時用壓墨機壓數次即可。
4、各色厚漆印料配製
配方
厚漆60-80
印刷油墨40-20
燥油1-15
稀薄劑適量
操作
根據原稿色樣在調墨台上用墨鏟進行調配,深色要比原樣淺點,淺色要比原樣深點,乾後才能和原樣一致。
棉紡織品
(一)熟漿配製及操作小麥澱粉1000克,以冷水調成均勻漿糊,加熱煮沸數分鐘,使漿熟透後,再加溫水沖至5000克備用。
(二)印花料配製及操作
粉狀快色素150-300克
中性太古油150-250克
燒鹼(40°Be)100-150克
工業用酒精150-250克
熟漿(小麥澱粉)3000-2750克
熟水(50-70℃)1450-1300克
先把染料稱好,依次加入中性太古油,燒鹼液(如太古油系酸性,則應先燒鹼液後太古油),工業用酒精,調勻成漿後,倒入50-70℃熱水中充分攪拌,直至染料完全溶化為止,最後將染料液在攪拌下加入到已稱好的漿糊內,調和均勻即成棉紡織品印花料。
(三)顯色酸液配製及操作
將66°Be濃硫酸100g及元明粉(又叫無水芒硝)150g分別倒入2000g冷水中,攪拌均勻後再加熱水至總重量為5000g。注意切不可將濃硫酸倒在熱水裡或把清水倒在硫酸中,否則極易使酸液爆出濺到皮膚上引起腐蝕燒傷。
棉紡織品印好花後,將棉紡織品在空氣中暴露過夜(至少18-24小時),在70-80℃的酸液中翻動的情況下再浸半分鐘,取出以清水沖洗數次,使棉紡織品上不留酸質為止。
(四)皂煮液配製及操作
清水5000g
肥皂15g
將顯色後的棉紡織品再放到沸肥皂液中煮練,10分鐘後取出用清水洗淨,洗淨後的棉紡織品印花顏色鮮明堅牢。
(五)常見淺色配方參考
①粉紅色:白料為主,略加桔紅、桃紅
②肉色:白料為主,略加桔紅、中黃
③米色:白料為主,略加桔黃、中黃、黑
④湖藍色:白料為主,略加孔雀藍,如需深些略加品藍,如需耐光可用亮光型藍
⑤湖綠色:白料為主,略加亮光型藍、淡黃,如需深些略加中黃
⑥淡雪青色:白料為主,略加桃紅、品藍
⑦灰色:白料為主,略加黑墨、品藍,如需帶黃、帶藍、帶紅,略加深黃、亮光型藍、桃紅
⑧翠綠色:孔雀藍加檸檬黃
⑨橄欖黃綠色:白料為主,加淡黃和孔雀藍,略加桃紅
⑩墨綠色:深黃加中藍,再略加深紅,如需嫩些略加中黃、孔雀藍
⑾銀灰色:白料為主,略加銀漿、黑墨,如需藍些略加品藍
⑿象牙黃色:白料為主,加中黃、孔雀藍和桔紅
⒀假金色:深黃為主,略加深紅、中藍,如底深些略加黑墨,如需淡一些略加白墨。
⒁青蓮色:孔雀藍加桃紅
⒂古銅色:深黃為主,略加大紅、黑墨
五、印料的適應性
配製好的塑膠印料適用於塑膠、塑膠製品、合成革及皮革等承印物的印刷。
配製好的油漆、厚漆印料適用於金屬板、玻璃、漆紙、漆布及紙製品等承印物的印刷。
配製好的棉紡織品印料適用於各類布匹、背心、襯衫之類承印物的印刷。
手工絲網印刷的方法
手工絲網印刷時,手持刮板,在絲網版面上稍加壓力刮動,將印料壓到印版著墨部分的網孔,擠到承印物上,使承印物再現與原稿相同的圖文。
照相製版
照相製版是利用照相複製和化學腐蝕相結合的技術製取金屬印刷版的化學加工方法。照相製版的原理是把所需的文字和圖像按要求縮放到底片上,再將底片貼合在塗有感光膠的金屬板上進行曝光,經過顯影便可在金屬板上形成所需要的文字或圖像的感光膠膜。然後對膠膜進行抗蝕性處理,使之成為一種有很強的耐酸鹼性、有光澤的琺瑯質薄層。再將金屬板浸入硝酸或三氯化鐵溶液中,無琺瑯質膠膜的金屬表面便被腐蝕溶解,形成凸出的文字或圖像的印刷版。
1822年,法國的涅普斯首先進行了照相製版的實驗。1839年,蘇格蘭的龐頓闡明了現代照相製版方法。1850年,法國的吉洛發明了銅鋅版的照相製版法。1948年,美國發明了無粉腐蝕法,照相製版開始獲得廣泛使用。
照相製版是光刻和化學雕刻等加工工藝的基礎。
中國發展
成長曆程
絲網版畫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鐘聲進入中國的,寬鬆的社會環境與開明的文化政策,為其發展提供了自由而廣闊的空間。中國第一幅絲網版畫是廣軍先生創作的《秋天你好》,當時還是用油印機印製的,帶有明顯的木版畫的痕跡。中國絲網版畫走出木刻版畫的陰影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80年代中期的現代藝術運動為絲網版畫的進一步拓展提供了契機,整個美術界“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西方”的整體取向,使得沒有傳統重負的絲網版畫在技法完善的同時,以相比其他版種更為開放的姿態廣泛吸納國內外的藝術養份,並自由地借鑑各種藝術表現形式,因此發展速度蔚為可觀。90年代中期以來,絲網版畫呈現出三世同堂的新局面:第一代絲網版畫家漸次成熟,第二代絲網版畫家嶄露頭角,近幾年第三代亦浮出水面。從知識結構上看,新一代的絲網版畫家與其前輩存在很大差異,如果說第一代所接受的還多是傳統教育的話,那么年輕的絲網版畫家則是在現代主義藝術的洗禮中接受版畫教育的。因此觀念新,接受新事物快,注重物性探索,加之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設備材料的改進,以及大量國外媒材的輸入,使得絲網版畫語境轉換、圖式更新、技法精進,加速了自身的現代化進程。
發展事跡
1979年—1980年,在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主任李樺先生的倡導下,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建立了大陸第一個絲網版畫工作室,從此,中國的絲網版畫開始了它的發展歷程,至今僅有短短20多年的歷史。1981年—2003年,連續八屆的全國銅版、石版、絲網版畫展(也就是經常提到的“三版展”),對推動中國絲網版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82年至今,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和四川美術學院絲網版畫工作室相繼建成的基礎上,一批批美術學院畢業的學子奔赴全國和各學院選派的進修教師學成回校,全國各大美術學院陸續建立起一批現代化、系統化、規模化的絲網版畫工作室,大大加速了絲網版畫在中國的發展速度。
2001年5月,在北京展覽館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和中國網印及制像協會聯合舉辦的“首屆中國絲網版畫作品展”;2004年9月,在天津美術學院現代藝術學院展覽館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中國網印及制像協會和天津美術學院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國絲網版畫作品展”;2005年5月,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由廣州美術學院和《中國版畫》聯合主辦的“中國絲網版畫回顧展”;2005年7月,在北京四分之三畫廊舉辦的“絲網—中國當代絲網版畫20人邀請展”。這一系列關於絲網版畫的大中型展覽,積極影響和推動了絲網版畫在中國的發展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