絨制工藝品

絨制工藝品以優質蠶絲和細銅絲為主要原料製成的工藝品。

絨制工藝品

沿革 據《荊楚歲時記》、《魏書》等記載,絨制工藝品始於晉代或南北朝,多為婦女、小孩佩戴的頭飾。宮廷婚禮上,后妃們也佩戴絨花,稱為宮花。至今,北京故宮博物院還藏有清代帝後在婚禮時佩戴的各式絨花。絨花諧音“榮華”,所以民間凡喜慶佳節、敬香朝神等時節,婦女老幼都愛戴上一枝艷麗的鬢頭絨花。傳統的絨制小掛件,大多在花形的外框裡點綴柿、蝙蝠、“壽”字、牡丹等圖案,掛於居室,寓意榮華富貴,事事如意。清末民初,北京、江蘇南京和揚州已成為絨制工藝品的傳統產區。北京崇文門外的花市大街有“東勝永”、“瑞和永”、“鴻興德”、“春華慶”等近10家專門經營絨花的商號。1955年以來,絨制工藝品由傳統的絨花發展為絨鳥、絨獸以及盆景、建築等100多個新品種,出口日本和歐美國家。
工藝 有以下幾道工序:①煉絲,即將生絲煉成柔和、堅挺、不易倒毛;②將煉好的生絲染色;③下料,又稱勾條,即將染好的五彩生絲分成小束,每束分攤在台板上,用剪刀將兩端剪平,使之成為帶狀,然後用兩根細銅絲夾住,並加捻絞緊,成為一根均勻而滾圓的絨條;④造型,按照作品要求,用剪刀、鑷子等工具將不同色彩、規格的絨條粘合、組裝為成品。絨制工藝品的題材大多為民間喜聞樂見的寓意吉祥的內容,如富貴(牡丹)有餘(魚)、福(佛手)壽(桃)雙全(錢)、龍、鳳等。色彩以大紅為主,粉紅、中綠為輔,以黃、金色點綴,對比強烈,具有濃厚的民間氣息。
品種 傳統的絨花有鬢頭花、帽花、胸花、戲劇花(舞台表演用)等。絨鳥有孔雀、錦雞、鸚鵡、鳳凰、綬帶鳥等;絨獸有雛雞、 猴、 熊貓、松鼠、免子拜月等。此外,絨制工藝品還有聖誕老人、盆景、掛件等。50年代以來,北京藝人張寶善、夏文富陸續創作了高約2m的一對“百花籃”和“百鳥圖”以及“北京天壇祈年殿”等大型作品,其中“百鳥圖”以鳳凰為中心,在周圍山石、樹木上陪襯以 100多隻不同種類、神態的鳥禽。“北京天壇祈年殿”作為國家級禮品贈送蘇聯。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