絞纈絹
製造年代: 北朝材料: 絲
收藏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介紹
此款系以絞纈工藝染成。
“絞纈”工藝主要有兩種,一是將穀粒等硬物大致均勻地包在織物內,用線紮緊,染色,晾乾後,拆去扎線,即出現遍地大小不等的菱形圈花紋,二是將織物連續摺疊,用針線穿過,抽緊釘牢,染色後晾乾,拆線後,花紋即顯出。
“絞纈”工藝較夾纈、蠟纈簡單,因此紋樣也單純,但同樣具有質樸美感。
絞纈,又名撮纈、撮暈纈,在民間通常稱之為"撮花" ,是一種把布料的局部進行扎結、防止局部染色而形成預期花紋的印染方法。它的操作順序是先把布料上的某些部分...
概述 歷史 現代絞纈此展品為北朝時期文物。長192厘米,寬72厘米。此件衣服呈褐色,交領,袖子為喇叭形的大袖。面料是平紋絹,用絞纈的工藝染出黃色小點紋。絞纈又稱扎染,在北朝開始流行,而保存如此完整的北朝女服尚不多見。現收藏於中國絲綢...
明夾纈絹,製造於明代,現藏於定陵博物館。
絞纈絹為絳地,白色方形花紋。 平紋,每平方厘米經線52根,緯線45根。 出於建初十四年(418年)韓氏墓。
染纈始於秦代,後唐馬縞的《中華古今注》有秦始皇始染纈的記載。 目前發現的秦漢時期的染纈品極少,說明那時的染纈工藝尚處於起步的階段。 有的因印染工藝方法而...
簡介 工藝特色 歷史傳承 相關資料 重要說明綠地十樣花灰纈絹產自於唐代傑出的印染技術,其花樣為菱形十樣花。
纈,古稱部分鏤空版印花或防染印花燈織物為纈;染花的絲織品;織物上的印染花紋。
筆畫 典故出處 古籍解釋鏤空型版雙面防染印花技術。將織物夾持於鏤空版之間加以緊固,將夾緊織物的刻板浸入染缸,刻板留有讓染料流入的溝槽讓布料染色,被夾緊的部分則保留本色。夾纈,中...
夾纈歷史 現狀發展 製作流程 作品欣賞 夾纈重生中國傳統印染技藝之一。中國傳統的印染技藝有所謂的“四纈”之說——夾纈、蠟纈、絞纈、灰纈,即今天所說的夾染、蠟染、扎染、藍印花布。
簡介 工藝特色 歷史傳承 製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