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使系統行為發生突變的系統狀態控制參量數值,又叫臨界值。
例如在我們所熟悉的水的狀態變化中,當壓強不變時,溫度決定著水的狀態,在標準大氣壓下,當溫度由高溫下降到100℃時,水蒸汽就會液化成水,溫度繼續下降到0℃時,水又會結成冰,在這裡,對水來說,溫度為100℃的沸點及溫度為0℃的冰點就是它的臨界值,當溫度越過這一數值時,水的狀態就會發生變化,這是系統平衡相變時的情形。對遠離平衡態的非線性系統,一般也有某種外界控制參量決定著系統的行為,如貝納德對流實驗中,上下兩個液面的溫度差決定著液體的行為,當溫差超過某一數值△Tc時,液層就會出現巨觀有序的對流狀態,形成對流花樣,發生從無序到有序的突變,△T就是閾值。
某種臨界值的存在是非線性系統自組織現象的一個顯著特點,各種各樣的耗散結構的形成,都存在著臨界參數值,當控制參量變化到閾值時,系統處於臨界點附近,此時控制參數的微小改變就可以從根本上改變系統的性質,使系統發生突變。前面我們提到在貝納德對流實驗中,兩個液面的溫差存在著閾值△T,從巨觀靜止的熱傳導狀態到巨觀有序的對流狀態,就是在△T略小於△Tc到△T略大於△T的微小變化區間內發生的,從理論上講,這是因為△T<△T時,無序的熱傳導狀態是穩定的,但當△T超過臨界值△Tc時,原來的無序狀態失去了穩定,一個微小的擾動就會使系統進入到巨觀有序的耗散結構狀態。系統的控制參量超過一個閥值後,往往還存在著下一個閾值,進一步改變控制參量,當它超過新的閾值後,就會發生新的突變,使系統進入更高級的有序狀態,正是這樣逐漸高級的突變行為,才使系統的功能變得豐富和完備起來。從這裡我們可以粗略地體會到生命和世界是怎樣通過一個又一個的臨界點,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突變而進入今天的。
光閾絕對閾值
又稱絕對視閾(abso-lutethreshold)、絕對光感覺。在完全暗適應的情況下,能惹起光覺的最小刺激量,稱絕對閾值。絕對閾值不是一固定量,而是時刻有改變的。前10分鐘的快相代表圓錐體的閾值;10分鐘後以桿狀體的慢相開始而告終,其後則為桿狀體的閾值;約20分鐘後趨於穩定。桿狀體的絕對值為2.06logu lambert、分布範圍1.00logu(±2s),最高生理介質2.56logu,圓錐體到桿狀體的稍行期為6.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