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腫瘤性息肉

結直腸腫瘤性息肉是結直腸黏膜上皮細胞增生形成具有腫瘤生物學特性的息肉樣腫物。根據其組織學特徵和生物學行為不同,可以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管狀絨毛狀腺瘤(混合性腺瘤)。這些腫瘤都具有癌變的可能,基底面積越廣、腫瘤越大、含絨毛成分越多,癌變的機率越高。

病因

這一類疾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目前仍不清楚,環境毒素和遺傳傾向性是已知的導致腫瘤性息肉的危險因素,研究表明,影響腺瘤性息肉與結直腸癌發病的危險因素基本一致。

臨床表現

1.管狀腺瘤
占腺瘤的80%,多發生在直腸,乙狀結腸次之,直徑多在2厘米以下,常有蒂,呈梨形或球形。其癌變率為1%。糞便帶血是最常見的症狀,顏色鮮紅,多在糞便表面或排便後,若息肉大而且位置低,則常有下墜感、里急後重感,甚至排便不暢,腺瘤脫出肛門。
2.絨毛狀腺瘤
占腺瘤的15%,多發生在直腸,大多數廣基而無蒂,呈地毯或菜花狀,極易出血壞死,直徑多在2厘米以上,其癌變率為40%。黏液血便為主要症狀,並伴有排便不暢、腹瀉、里急後重,晨起排出大量蛋清狀的黏液為其特點。長期便血、腹瀉,可使人體代謝紊亂,出現全身症狀,如低鉀性心律失常、無力、體瘦、易疲勞等。如果息肉距肛門位置較近,可脫出海綿狀、紅色、易出血的腫物。
3.管狀絨毛狀腺瘤(混合性腺瘤)
是一種既具有腺管成分又具有絨毛成分的腺瘤,占腺瘤的5%,多發生在直腸和左半結腸,呈球狀,多有蒂,其表面有溝裂或分葉,腫瘤直徑多在2厘米以上,其癌變率約為20%。其臨床表現類似於管狀腺瘤,並因兩種成分的比例不同而有所差異。

檢查

直腸指檢可以發現大部分息肉的位置、大小、形狀以及有無出血;纖維結腸鏡檢查、X線鋇劑灌腸造影可以發現腫瘤並確定其位置與周邊的關係,病理活檢可以確定腫瘤的性質和分類。一般檢查如血常規、電解質等可以了解患者有無貧血及酸鹼平衡情況。

診斷

1.管狀腺瘤
根據病史及臨床檢查極易診斷,指檢時可於直腸觸及一質軟、活動度好、有或無蒂、表面光滑的球狀腫物,一般指套上有血跡,可通過結腸鏡檢查進一步確診,並同時取病理活檢定性,即可診斷。
2.絨毛狀腺瘤
根據病史和臨床檢查比較容易診斷,也可通過直腸指診、內鏡檢查和氣鋇灌腸造影以及病理活檢進行確診。
3.管狀絨毛狀腺瘤(混合性腺瘤)
其診斷方式跟前兩者一樣,根據病史和臨床檢查明確診斷。

治療

手術是主要治療手段,根據腫瘤的大小、部位、數目、活動度、有無癌變等情況制訂手術方案;對於多發性的腺瘤,在充分考慮患者情況及腫瘤情況的前提下,可考慮將病變腸段切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