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論

組成論一詞的提出喚起了人們對這個基礎問題的注意。 張學文在“組成論”的初步研究中系統地引入了三個有關概念即廣義集合、分布函式和複雜程度。 發現過程:組成論實際是張在探索氣象現象的物理規律的漫長過程中逐步悟出的系統性認識。

成論提出了一個理論稱為“組成論”
意義:人類關於各種事物的組成問題早就從多角度進行了專門分析。但是過去忽略了關於組成問題的一般概念、模型、特徵、規律的統一探索。組成論一詞的提出喚起了人們對這個基礎問題的注意。張學文在“組成論”的初步研究中系統地引入了三個有關概念即廣義集合、分布函式和複雜程度。他把含義模糊的“客觀事物”清晰化為簡單的廣義集合概念(也割愛了客觀事物中某些個當時不想關心的內容),發現每個明確的廣義集合都具有一個對應的分布函式。每個分布函式又對具有一個稱為複雜程度的特徵值。研究還發現對於具有隨機性的客觀事物,廣義集合的複雜程度總是處於它力所能及的最大值(稱為最複雜原理)。他說明複雜程度在一定意義下等價於仙農的信息熵,或者物理學中的熱力學熵。而過去的熱力學第二定律、信息熵最大原理都是它的特例。他指出不同的約束條件與最複雜原理配合可以反求對應的分布函式,這也為尋找客觀規律提供了一種系統的思路。組成論建議用“複雜程度”代替“熵”這個神秘的詞,用最複雜原理代替“熵原理”。
發現過程:組成論實際是張在探索氣象現象的物理規律的漫長過程中逐步悟出的系統性認識。早期的資訊理論知識與氣象預告的結合(對應氣象預告問題的信息分析一書的出版)、中期的分布函式概念和最大熵原理在氣象學中的套用(對應熵氣象學一書的出版)都是前奏。他在推廣這些知識的基本思路的認識過程中力求普遍性和簡單性,為此補充了廣義集合概念、泛化分布函式概念,把熵概念改造為複雜程度概念,形成了這個系統認識。組成論是張30年探索的重要總結。
成果形式:組成論的系統認識從1998年就開始在張學文的個人網頁上系統介紹(最初用最複雜原理的名義),後來這個介紹移到了熵信息複雜性網站,2001年正式提出組成論一詞,2003年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出版《組成論》一書。它有44萬字,16開本,印2500冊,定價35元。
評論:除了序言中包括了三位學者的評論外,在網際網路上馮向軍、求同格、陳雨思等人發表了大量的評論意見。他們對這個研究的基礎性和創新性都給與肯定。
套用:組成論是作者在有關基本思想長期用於氣象等領域的基礎上形成的,所以它早已經套用了,而且熱力學第二定律,信息熵最大化也是早就廣泛套用的知識。組成論是橫跨各個學科的知識,它在正式提出以後應當在各個領域得到更快的推廣、套用。目前在評論中一些同志提出它對系統科學等領域是重要的研究成果。
組成論的四個副標題:
1.複雜度定律和廣義集合
2.系統科學的新分支
3.對統計學的補充
4.改造後的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