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終身誤
都道是金玉良緣 ,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 ;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 ,到底意難平。
作品注釋
詞句注釋
金玉良姻:符合封建秩序和封建家族利益的所謂美滿婚姻。此處特指寶玉與寶釵的婚姻。
木石前盟:“金玉良緣”的對立面。指賈寶玉和林黛玉建立在共同反抗封建禮教基礎上的愛情。
“空對”句:意思是說寶玉與寶釵婚後,雖為夫妻而缺少真正的愛情。山中高士,比寶釵,喻其清高、潔身自好。雪,“薛”的諧音,指寶釵,兼喻其冷。
“世外”句:“世外仙姝”,指林黛玉本為絳珠仙子。姝,美女。寂寞林,寫明黛玉孤獨死去。此句寫結了婚以後,賈寶玉總是念念不忘林黛玉,他愛的是林黛玉,所以“意難平”。
齊眉舉案:又作“舉案齊眉”,原指送飯時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後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愛。案:有足的小食盤。《後漢書·梁鴻傳》:梁鴻家貧,但妻子孟光對他十分恭順,每次送飯給他時都把食盤舉得同眉毛一樣高。後以“舉案齊眉”為封建婦道的楷模。
1.金玉良姻:符合封建秩序和封建家族利益的所謂美滿婚姻。此處特指寶玉與寶釵的婚姻。
2.木石前盟:“金玉良緣”的對立面。指賈寶玉和林黛玉建立在共同反抗封建禮教基礎上的愛情。
3.“空對”句:意思是說寶玉與寶釵婚後,雖為夫妻而缺少真正的愛情。山中高士,比寶釵,喻其清高、潔身自好。雪,“薛”的諧音,指寶釵,兼喻其冷。
4.“世外”句:“世外仙姝”,指林黛玉本為絳珠仙子。姝,美女。寂寞林,寫明黛玉孤獨死去。此句寫結了婚以後,賈寶玉總是念念不忘林黛玉,他愛的是林黛玉,所以“意難平”。
5.齊眉舉案:又作“舉案齊眉”,原指送飯時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後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愛。案:有足的小食盤。《後漢書·梁鴻傳》:梁鴻家貧,但妻子孟光對他十分恭順,每次送飯給他時都把食盤舉得同眉毛一樣高。後以“舉案齊眉”為封建婦道的楷模。
白話譯文
說金鎖和寶玉相配才是美好的姻緣,我只念念不忘和黛玉的前世之盟。每天面對人們都認為是端莊穩重的薛寶釵,卻始終忘不了仙女一樣聰明寂寞的林黛玉。可嘆啊,我今天才相信人世間美好的事情總有不足。縱然寶釵像漢代的孟光一樣賢惠,也不能消除我對林妹妹的一片深情。
創作背景
曹雪芹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將《紅樓夢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釵正冊判詞》寫在了“賈寶玉神遊大虛境,警幻仙曲演紅樓夢”這一回,這兩組結構完整的組詩是“金陵十二釵”形象塑造的提綱。《紅樓夢十二支曲》乃至於《紅樓夢》全書有一些情節是表觀愛情的,對於那種庸俗低級“才子佳人”式的愛情,曹雪芹是反對的。曹雪芹所肯定的愛情是建立在背叛封建宗法秩序,背叛儒家倫理道德,具有共同思想基礎上的愛情,而這樣的愛情實質上是一個政治問題,是封建社會末期思想鬥爭的一種反映。曹雪芹把《終身誤》放在十二首曲子的第一位,表明了寶玉對於寶釵和黛玉兩人截然不同的感情和心意,抒發了寶玉對於誤他終身的"金玉良緣"的憤恨。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十二支曲子的第一首,以《終身誤》為曲名,點明主題是“誤了終身”。曲子以寶玉的自訴口吻,演唱自己與寶釵感情始終不能融洽的不幸婚姻,抒發對黛玉懷念和眷戀之情,表現出對封建包辦婚姻的強烈不滿。
曲子開首兩句就以強烈的對比總起,顯示了寶玉思念前情的心情。前句中的“金”指寶釵,“玉”指寶玉,後句中的“木”指林黛玉,石”自指寶玉。語意是儘管他人都異口同聲稱讚寶釵與寶玉如金玉般匹配,強迫他們結合,但當事人寶玉卻不以為然,懷念和眷戀的卻是他與黛玉的,被他人認為比不上“金玉”的木石前盟。
三、四句仍以對比的手法,分寫寶玉對寶釵、黛玉的不同感情與態度。前句中的“高士”本意指品德高尚的人。賈府中許多人認為薛寶釵品德高尚,為人溫柔敦厚,可以稱為“高士”,而寶玉卻不以為然,曲中運用“高士”一詞指寶釵,語帶諷刺意味。”雪“與“薛”同音,既點出寶釵的姓氏,又寫出了寶玉與寶釵相處時冰冷的感受。後句中的“世外仙姝”與“林”均指林黛玉,林黛玉因不能與寶玉結合,最後抑鬱而死,“寂寞”一詞表現其境遇。前一句中的一個“空”字既描述了寶玉與寶釵結婚後因意志情趣不合的難堪境遇,表現寶玉對寶釵的冷漠,又反襯出寶玉對黛玉終生難忘的眷戀之情。
五、六句是寶玉經歷了不幸婚姻後的人生認識。即在未與寶釵成婚前,儘管寶玉也看到他人生活的一些不幸,聽到他人對生活的某些抱怨,但他自己對生活和愛情畢竟還存有信心和美好幻想;與寶釵的結婚及婚後生活,打破了他的美夢,因此發出“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的慨嘆。
最後兩句,表達了寶玉對封建社會造成他不幸婚姻的憤懣不平心情。既然封建包辦婚姻使寶玉不能與自己所愛的黛玉結合,那么新婦寶釵縱使變成了孟光那樣舉案齊眉的賢婦,也不可能撫慰平息他痛苦不滿的心情。
整首曲以強烈的對比手法,通過寶玉之口表現了作者曹雪芹對沒有愛愛情的封建包辦婚姻的否定和不滿。
名家點評
武漢大學珞珈學者陳文新《紅樓夢詩詞曲賞析》:此曲”語句潑撒,不負自創北曲”。
作者簡介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寧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經歷了曹家盛極而衰的過程。少年時期曾經在南京過了一段“錦衣紈絝”、“飫甘饜肥”的生活。十三歲遷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家產抄沒。乾隆十五年(1750)左右遷居北京西郊黃葉村(現為曹雪芹紀念館),“蓬牖茅椽、繩床瓦灶”,貧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涼。最後因貧病無醫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能詩善畫。其詩立意新奇,風格近唐代詩人李賀。他最大的貢獻在於小說創作,他所創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壇上享有崇高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