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稱
晴隆縣紫馬鄉紫馬中學
地 址
貴州省晴隆縣紫馬鄉
郵 編
561408
職工人數
56 人
在校學生
1235人
聯繫人
陳榮(校長)
經營範圍
初級中學教育
省市
貴州
縣市
晴隆
相關新聞:紫馬中學被評為省級實驗示範學校
7月7日,筆者從晴隆縣教育局獲悉,該縣紫馬中學普及實驗教學工作通過省“普實”檢查團驗收專家組驗收,被評為省級實驗示範中學。
紫馬中學是晴隆縣紫馬鄉唯一一所初級中學,距縣城68公里,現有教職工36人,在校學生600多人。自2003年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先後共投入資金320餘萬元,改善校園基礎設施,較大程度地改善了辦學條件。今年,該校多方爭取,籌措資金10萬餘元,加大了對實驗室建設的投入,增設了物理、化學、生物三個專用實驗室,配置了9000餘冊圖書、大量的實驗儀器及藥品,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參與到實驗中來,實驗教學條件有了極大的改善,具備了普及實驗室教學的基本條件。同時,加強了實驗教學管理,提高了實驗教學水平,各實驗室管理較為規範,能按評估標準開展實驗教學。在州政府“兩基”複查、“普實”驗收過程中,紫馬中學順利通過州人民政府評估驗收,被州政府認定為州級實驗示範中學。
6月23日至26日的省級複查驗收過程中,該校又從全縣眾多學校中脫穎而出,順利通過省專家組的評估驗收,被認定為省級實驗示範中學。
晴隆縣紫馬鄉力抓控輟保學
晴隆縣紫馬鄉把“兩基”鞏固提高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地位,積極採取措施,力抓“控輟保學”工作,為今年10月省預檢和明年6月“國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該鄉黨委、政府領導團結廣大幹部民眾,齊心協力,艱苦努力,“兩基”工作於今年6月23日至24日順利通過了省政府的複查驗收。為進一步抓好“兩基”鞏固提高,近日,該鄉黨委、政府採取措施,著力抓實抓好“兩基”工作,促進基礎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加強宣傳力度,利用黑板報、集會、標語等形式宣傳教育法規,提高廣大家長送子女入學的認識;實施入學通知書制度,對適齡少兒,開學前下發入學通知書給家長,使家長按時送子女到指定學校就讀,對上學年輟學的學生,由政府下發復學通知書,敦促其返校;建立輟學干預機制,層層落實責任,把校長、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工作業績同學額鞏固掛鈎;建立輟學生追究制度,對學生輟學要找出原因,採取行政措施和法律手段,並嚴格追究責任人的責任;嚴格控制亂收費,除上級允許代收的作業本費外,不準以任何藉口亂收費,使學生交得起費,讀得起書;加強薄弱學校的建設,縮小薄弱學校與重點學校的差距,讓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加強學校內部管理,強化學籍管理,嚴格控制不足齡學生進入一年級就讀和初三畢業生返校就讀;對輟學生實行“三步到位”(即學校請入學、政府催入學和依法追入學),使其到校就讀;實行輟學生報告制度,學生兩天不入校,由班主任老師做動員工作並向學校報告,三天不入校,由學校上門了解情況,再次動員,五天不入校,由學校向政府報告,提交名單,採取措施敦保學生返校,做到早發現、早動員,早報告。
相關詞條
-
馬紫笙
馬紫笙,原名馬之澍,1884年生於河北省南宮縣原董家廟鄉馬家莊的一個地主家庭,他曾說,“很早以前,我家裡是個像樣的財主”,同時也是遠近聞名的書香門第。因...
簡介 風格 貢獻 -
紫馬鄉
紫馬鄉屬於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森林資源極為豐富,椿、秋、衫、板栗、油桐等就經濟林都有美好的發展前景,苡仁米、油茶、花生也是紫馬鄉盛產的主要經濟作物。...
基本概況 自然資源狀況 人口數據 特色產品 村莊名錄 -
紫泉中學
紫泉中學清代為紫泉書院,解放後建立新城中學(高中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後來成立國中部,後開設國小部,開始招收國小畢業生。 2001年新城中學改制為公...
歷史沿革 教學條件 地點 -
馬紫晨
馬紫晨,筆名甦柳,河北省冀州市馬家莊人,1933年10月18日生。當代戲曲、曲藝作家、作曲家,導演、戲曲理論研究家。民盟成員。
經歷 藝術成就 -
紫岩鄉[四川西充縣紫岩鄉]
紫岩鄉為四川省西充縣轄鄉。紫岩鄉建鎮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宋代以前為大陵鎮,明末清初為油井鎮。漢將軍紀信的故鄉,明代設場。1940年建紫岩鄉,新中國成...
位置面積 經濟建設 歷史沿革 歷史遺存 風土人情 -
紫馬嶺村
紫馬嶺村位於中山市東區紫馬嶺,總計房屋2戶。
周邊配套 -
西充縣紫岩鄉
紫岩鄉為四川省西充縣轄鄉。紫岩鄉建鎮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宋代以前為大陵鎮,明末清初為油井鎮。漢將軍紀信的故鄉,明代設場。1940年建紫岩鄉,新中國成...
鄉鎮介紹 農業主產 歷史沿革 歷史遺存 風土人情 -
昆明明德中學開遠分校建水紫陶獎盃
最近,有位學者在昆明收藏到一件由建水紫陶製作的“昆明明德中學開遠分校”獎盃。獎盃為博古瓶式,高20.7厘米,腹徑15.7厘米,口徑6.8厘米,底徑9.6...
-
紫岩鄉
紫岩鄉是漢將軍紀信的故鄉。位於西充縣城東北十六公里處,東接古樓,西靠義興,南鄰關文,北依西碾,幅員面積二十平方公里,人口一萬二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