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紫闊鏈黴菌
拉丁學名Streptomyces(Act.)violaceolatus
參考文獻幾群放線菌的生物學(蘇聯),74-123,(113),1965;Intetn.J.Syst.Bacteriol.19:496,1969。
形態特徵
孢子絲5-8圈松敞螺旋形,圈徑較大,約10-12微米。孢子卵圓形、長圓形,表面光滑。
代表菌株:INMI4=ISP5438。克氏等還研究了10,34,159-A,559和197等菌株。
性狀特徵
克氏合成1號瓊脂:氣絲豐茂,絨狀或粉狀,灰白色、煙色、灰色,帶微藍或微粉色調。基絲好,暗藍色。可溶色素暗藍色。澱粉銨鹽瓊脂:氣絲灰色帶微粉色調。基絲暗藍色。可溶色素暗藍色。甘油天冬素瓊脂(ISP)、無機鹽澱粉瓊脂(ISP)、酵母精麥芽精瓊脂(ISP)、燕麥粉瓊脂(ISP):氣絲淺褐灰色、淺灰紅褐色或淺灰黃褐色,在第一種培養基上有時灰黃粉色。基絲反面藍色、絳紅色或紅色呈灰色至幾乎黑色,為pH指示劑:加0.05NNaOH,由紅色或紫色變藍色;加0.05NHCl,由藍色或紫色變紅色或粉色。可溶色素藍色、紫色或紅色,隨pH變化如基絲色。肉湯蛋白腖瓊脂:無氣絲。基絲弱。無可溶色素。魚粉瓊脂:氣絲豐茂,污白色。基絲好,微藍色或青色。可溶色素淡青色或無。<BR>明膠液化。牛奶腖化。澱粉水解。纖維素上生長弱或不生長。硝酸鹽還原。不產生類黑色素、酪氨酸酶和H2S。利用葡萄糖、鼠李糖、甘露糖以及麥芽糖、檸檬酸鈉;不利用阿拉伯糖。ISP:利用D-葡萄糖、L-阿拉伯糖、D-木糖、D-果糖、蔗糖、鼠李糖、棉子糖、肌醇、D-甘露醇。
放線菌(六)
放線菌因菌落呈放線狀而的得名。它是一個原核生物類群,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廣,主要以孢子繁殖,其次是斷裂生殖。放線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主要以孢子或菌絲狀態存在於土壤、空氣和水中,尤其是含水量低、有機物豐富、呈中性或微鹼性的土壤中數量最多。放線菌只是形態上的分類,不是生物學分類的一個名詞。有些細菌和真菌都可以劃歸到放線菌。土壤特有的泥腥味,主要是放線菌的代謝產物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