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角樓

紫禁城角樓

紫禁城角樓是四面凸字形平面組合的多角建築,屋頂有三層,上層是縱橫搭交的歐山頂,由兩坡流水的懸山頂與四面坡的龐殿組合而成,因這種屋頂上有九條主要屋脊,所以稱做九脊殿。中層採用“勾連搭”的做法,用四面抱廈的歇山頂環拱中心的屋頂,猶如眾星拱月。下層檐為一環半坡頂的腰檐,使上兩層的5個屋頂形成一個複合式的整體。由於角樓的各部分比例諧調,檐角秀麗,造型玲瓏別致,成為紫禁城的標誌,使人驚奇,讚嘆與敬仰。

基本信息

整體簡介

紫禁城角樓紫禁城角樓

在紫禁城中,共有四城門,南面的午門,還有東華門,西華門和北面的神武門,整個宮城呈長方形,占地72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間。周圍環繞著10多米高的城牆和50多米寬的護城河。城牆的四角上,各有一個玲瓏奇巧的角樓。這些玲瓏多姿,絢麗多彩的角樓,為明代建築,至今已有560多年的歷史。角樓的平面布局為兩個”十”字相疊的曲尺形,四周環繞白玉石柱桿基座.重檐為面體型多角交錯,上層檐由四角攢尖頂和歇山頂組成.四面亮山,正脊縱橫十字交叉,中安銅鎏寶頂.角樓設計比例和諧,處理得非常巧妙,大小結構複雜精密,別出心裁,充分顯示了祖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外觀造型

紫禁城角樓紫禁城角樓

角樓造型奇特多姿,十字形屋脊,重檐三層,多角交錯,大木構架和斗拱是很複雜的。經過有關人員仔細實測和研究,才悟出其中絕妙規律,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非凡的智慧。目前經過修繕後的紫禁城西北角樓,已煥然一新。色彩調和,黃色琉璃瓦頂和鎏金寶頂在陽光下閃爍生光,襯著藍天白雲,越發顯得莊重美觀。

紫禁城垣四隅之上的角樓,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代重修。

角樓是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它與城垣、城門樓及護城河同屬於皇宮的防衛設施。

角樓坐落在須彌座之上,周邊繞以石欄。中為方亭式,面闊進深各三間,每面8.73m,四面明間各加抱廈一間,靠近城垣外側兩面地勢侷促,故抱廈進深僅為1.60m,而城垣內側的兩面地勢較開闊,抱廈進深加大為3.98m,平面成為中點交叉的十字形,蘊含著曲尺樓的意匠,使得角樓與城垣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建築形體,取得了有機的聯繫。

角樓由墩台下地面至角樓寶頂高27.50m,由多個歇山式組成複合式屋頂,復黃琉璃瓦,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上層檐為縱橫相交四面顯山的歇山頂,正脊交叉處置銅鎏金寶頂。檐下施單翹重昂七踩斗栱。二層檐四面各加一歇山式抱廈,四角各出一條垂脊,多角搭接相互勾連,檐下單翹單昂五踩斗栱。下層檐四面採用半坡腰檐,四角出垂脊,用圍脊連貫,檐下重昂五踩斗栱。下層檐和二層檐實際上四面各是一座重檐歇山頂加垂脊集合在一起的屋頂形式。角樓梁枋飾以龍錦枋心墨線大點金鏇紋彩畫,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門和檻窗極為精緻。

建築特點

角樓採用減柱造做法,室內減去四根立柱擴大了利用空間面積。在房屋構架上採用扒梁式做法,檐下樑頭不外露,使外觀上更加突出裝飾效果。

實際功用

紫禁城角樓紫禁城角樓

紫禁城角樓位於永定門外西南3公里處。為古南苑九門外的便門,專為附近佃戶進苑值差出入所設。村西的

角堡村,是當時南苑圍牆的西北角。與皇帝出入的九門(如南、北大紅門)不同,角門只有一小門和一值差更房。角門和角堡的地名為南苑圍牆範圍的一個標誌。

東南角樓

紫禁城角樓紫禁城角樓

東南角樓位於建國門南大街和崇文門東大街相交處 的內側,北京站東南殘留的一段城牆末端。北京城除於九門興建城樓、瓮城和箭樓外,為了加強城垣的防衛,於城牆四角城台上均建箭樓一座,其名為城角箭樓,簡稱角樓。此處是唯一保存下來的北京城的角樓。現存角樓建成於明正統四年(1439),此後歷代均有修繕。角樓建於突出城牆外緣方形台座上,台高12米,底邊長 39.45米,上邊長15米,樓高17米,通高29米。樓沿城台外緣轉角建起,平面呈曲尺形,四面磚垣,重檐歇山頂, 兩條大脊於轉角處相交成十字,灰筒瓦綠剪邊,綠琉璃列脊飾獸頭。樓體外側向東、向南兩闊面和向西、向北兩側 面,均辟箭窗,亦稱射孔。計:上檐下一排,下檐下三排,闊面每排14孔,側面每排4孔,共144孔。樓體內側(背 面)隨主樓各抱廈,亦相連成轉角房,辟二門,一西向、一北向。門上設直欞窗。樓內立金柱20根,支撐梁架,設射 孔,鋪設樓板三層。整座樓的建築面積有701.3平方米。1949年後城牆逐段拆除,東南城角一帶亦因1958年新 建北京火車站只保留了角樓城台和迤西近百米的一段城牆。

角樓非樓

紫禁城角樓紫禁城角樓

紫禁城四座角樓輪廓優雅,造型獨特,玲瓏絢麗,翹起的檐角層層疊疊,蔚為壯觀。上世紀60年代我在地安門中學上學,每年暑假都要到故宮進行除草勞動,為的是國慶放花避免火災,有幸到城牆上看到故宮的角樓。其實,角樓並不是真正的樓,從它的外面觀看,三重檐飛翹的屋檐,層層疊疊總計有28個翼角,16個窩角,28個窩角溝,10面山花、72條房脊。但是當你進入角樓的裡面時,就會發現,屋內乾淨利落,沒有一根落地的柱子,更沒有樓梯、樓層,稱其為角樓大概是因為它建在城牆上。

傳說

紫禁城角樓紫禁城角樓

故宮的四個城角,每一個角上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建造的可好看了。這四座角摟是怎么蓋的呢?北京有這么個傳說:

明朝的燕王朱棣在南京做了永樂皇帝以後,因為北京是他做王爺時候的老地方,就想遷都北京,於是就派了親信大臣到北京蓋皇宮。朱棣告訴這個大臣:要在皇宮外牆——紫禁城的四個犄角上,蓋四座樣子特別美麗的角樓,每座角樓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並且說:“你就做這個管工大臣吧,如果修蓋的不好是要殺頭的!”管工大臣領了皇帝的諭旨後,心裡非常發愁,不知如何蓋這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

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後,就把八十一家大包工木廠的工頭、木匠們都叫來,跟他們說了皇帝的旨意,限期三個月,叫他們一定要按期蓋成這四座怪樣子的角樓,並且說:“如果蓋不成,皇帝自然要殺我的頭,可是在沒殺我的頭之前,我就先把你們的頭砍了,所以當心你們的腦袋。”工頭和木匠們對這樣的工程都沒把握,只好常常在一塊琢磨法子。

三個月的期限是很短的,一轉眼就是一個月了,工頭和木匠們還沒想出一點頭緒、一點辦法來,他們做了許多樣型,都不合適。這時候,正趕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氣,熱得人都喘不上氣來,加上心裡煩悶,工頭和木匠們真是坐也不合適,躺也不合適。有這么一位木匠師傅,實在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閒遛去了。

走著走著,聽見老遠傳來一片蟈蟈的吵叫聲,接著、又聽見一聲吆喝:“買蟈蟈,聽叫去,睡不著,解悶兒去!”走近一看,是一個老頭兒挑著許多大大小小秫秸編的蟈蟈籠子,在沿街叫賣。其中有一個細秫秸棍插的蟈蟈籠子,精巧得跟畫裡的一座樓閣一樣,裡頭裝著幾隻蟈蟈,木匠師傅想:反正是煩心的事,該死的活不了,買個好看的籠子,看著也有趣兒,於是就買下了。

這個木匠提著蟈蟈籠子,回到了工地。大伙兒一看就吵嚷起來了:“人們都心裡怪煩的,你怎么買一籠子蟈蟈來,成心吵人是怎么著?”木匠笑著說:“大家睡不著解個悶兒吧,你們瞧……”他原想說你們瞧這個籠子多么好看呀!可是他還沒說出嘴來,就覺得這籠子有點特別。他急忙擺著手說:“你們先別吵吵嚷嚷的,讓我數數再說。“他把蟈蟈籠子的梁啊、柱啊、脊呀細細地數了一遍又一遍,大夥被他這一數,也吸引得留了神,靜靜地直著眼睛看著,一點聲音也沒有。

木匠數完了蟈蟈籠子,蹦起來一拍大腿說:“這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么?”大夥一聽都高興了,這個接過籠子數數,那個也接過籠子數數,都說:“真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樓閣啊,”

大伙兒受這個籠子的啟發,琢磨出了紫禁城角樓的樣子,燙出紙漿做出樣型,最後修成了到現在還存在的角摟。

周邊景點

故宮 國子監 孔廟 雍和宮 中山公園 安外清真寺柏林寺

北京古觀象台 北京蠟像館北新倉 博物館大廈 蔡元培故居

成賢街景區 崇禮住宅 淳親王府 翠明莊 大佛寺 大公主府

當鋪李 地壇 東方廣場 東交民巷景區 東四清真寺 東堂

段祺瑞宅 段祺瑞執政府舊址 孚郡王府 貢院 鼓樓 桂公府

國貿大廈-恒基中心 翰林院遺址 和敬公主府 洪承疇宅 華表 皇史宬

黃寺 基督教青年會舊址 基督教聖經會舊址 吉安所 老舍故居 黎元洪宅

禮士胡同四合院 李鴻章祠堂 柳蔭公園 祿米倉 毛澤東故居 毛主席紀念堂

茅盾故居 南館公園 凝和廟 歐陽予倩故居普度寺 青年湖公園

人民英雄紀念碑 榮祿故宅 睿親王府 僧格林沁祠 聖米厄爾教堂 聖母堂原址

聖尼古拉教堂 首都博物館 順天府大堂 嵩祝寺及智珠寺 肅親王府 孫中山行館

太廟古樹 堂子 太廟 天安門 天安門廣場 通教寺

婉容舊居 王府井商業街 文天樣祠 五頂廟 宣仁廟 循郡王府

于謙祠 正陽門(前門) 中國革命博物館 中國歷史博物館 中國美術館 鐘樓

總理衙門 北京文博交流館 明瑞府 文昌帝君廟 智化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