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特產
紫照鄉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物產豐富,盛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雜糧和柚、柑、桃、李等水果。[span]該鄉地處深丘地帶,地勢東高西低,海拔高度308—695米,年均氣溫17℃,年降雨量1100毫米。省道忠(縣)梁(平)公路過境。
機構代碼
500228205:~200桂香村 ~201青峰村 ~202先進村 ~203大丘村
歷史沿革
原名耙子丘,始建於清嘉慶年間。民國初置紫照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35.6平方千米,人口1.4萬,轄桂香、三聖、大堡、高平、青鋒、先進、中合、茂興、陶池、油橋、石廟、會龍、磨灣、高元、大丘、戰鬥16個行政村。
經濟發展
該鄉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2005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6000萬元,本級財政收入72.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50元。該鎮農村經濟穩步發展,主產的水稻、玉米、小麥、油菜、再生稻效益明顯,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形成了蠶桑、生豬、水禽、南江黃羊、鵝等五大骨幹產業。該鄉的工業經濟發展迅猛,投資興辦企業政策優惠,投資環境前景看好。該鄉基礎設施較為完善,集鎮建設初具規模,鄉村、組交通網路全部形成,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的“三通工程”。建有移動,聯通電話機站各一座,信號覆蓋率達100%。教育、醫療設施齊備。鄉黨委、政府將繼續堅持走“跳出農業抓農業,走出農村建農村,減少農民富農民”的工作思路,搶抓機遇,紮實苦幹。大力實施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帶動戰略。力爭到2010年實現GDP超過91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超過2500,城鎮化率達20%以上,努力把紫照建設成為東部的一個邊貿重鄉。
發展指標
一、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國民經濟成長速度接近全縣平均水平,到2011年,全鄉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420萬元,五年平均遞增5%;全鄉工業增加值達到350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個以上;財政總收入五年平均遞增10 %,到2011年末實現45萬元;三次產業結構由53.8 :13.2: 33 調整為25: 40: 35 。
二、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 2275元,五年平均遞增6%以上;
三、和諧紫照明顯見效。社會就業比較充分,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全社會創造活力增強,城鄉差距縮小,城鄉文明度、公民道德素質提高,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市民的幸福指數得到提高。
政策措施
(一)大力最佳化城鎮功能,加速推進城鎮化
(二)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加速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大力改善基礎條件,加速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四)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加速推進“和諧紫照”建設
1、著力構建民主團結的政治環境,促進乾群和諧。
2、著力構建文明誠信的道德環境,促進文化和諧。
3、著力構建惠民安民的社會環境,促進人的和諧。
4、著力構建公平正義的法制環境,促進法制和諧。
5、著力構建山清水秀的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五)堅持執政為民,深入推進黨的建設。
經濟轉型
紫照鄉原14個村有三分之二的村屬資源貧乏型。鄉黨委、政府組織幹部廣泛宣傳種草養牧、退耕還林(草)政策、宣傳種植優質“渝豆一號”、“渝黃一號”油菜等優質農作物栽培管理技術,在大丘村建立起種草養牧示範片,主動走出去與三江集團聯繫,實現了與三江集團聯合開發荒山荒坡種植飼草,飼養白鵝。在縣農牧局的大力支持下,引進了南江黃羊、鴨子、新榮I系雜交種豬,成立了梁平縣紫照鄉大丘村種養殖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訂立了合法的章程,同時對所有種養植戶實行技術、產量、收益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紫照鄉把“通過項目看能力,通過工程看實績,綜合評估看政績”作為幹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據,充分調動了鄉、村幹部助農增收的積極性。鄉領導朱存奎、黃大權等主動進村與農戶細算種植牧草發展養殖業和種植優質豆類、優質稻、優質伏淡季水果、優質油菜與小麥、洋芋、紅苕的對此帳,幫助農民轉變觀念。今年實現了全鄉糧油產量約有增加,退耕還林(草)面積提前完成、農民增收三重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