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工藝
索米衝鋒鎗最突出的地方不是設計,而是製造工藝。芬蘭人製造索米衝鋒鎗力求盡善盡美,材料是 瑞典的優質鉻鎳鋼,由芬蘭著名的精密儀器行Joonas Matarainen製造,採用狙擊步槍的製造工藝標準。精益求精的結果,就是索米衝鋒鎗具有無以倫比的可靠性和準確性。衝鋒鎗連發射擊時精確度通常很差,曾經有專家試射索米,向100米以外的靶子自動發射50發子彈,結果有48發擊中靶心。由於索米衝鋒鎗具備上乘的質量,芬蘭軍隊有時採用9毫米 馬格南彈藥(拋射火藥加倍),使索米的有效射程增加到300米,加上每分鐘900發的射速,這在當時都是令人瞠目結舌的指標。索米衝鋒鎗是芬蘭和瑞典軍隊的標準裝備,並大量出口到其他 波羅的海國家。索米衝鋒鎗在1940年蘇芬戰爭中聲名遠揚,雖然此時芬蘭軍隊只裝備了大約1千支。面對40萬入侵蘇軍,芬蘭官兵依靠靈活的戰術多次挫敗蘇軍攻勢,造成可怕的傷亡,最終迫使 史達林放棄了吞併芬蘭的打算。
1941年, 德國黨衛軍擴編,組建“維京”師,吸收了大約1千名芬蘭志願人員組成一個營。這個營裝備大量索米衝鋒鎗,著實讓其他部隊羨慕不已。不過索米衝鋒鎗是精英部隊的武器,造價過高,工序過於複雜,並不適合大量生產。索米因此在二戰中沒有發揮什麼作用。
性能參數
索米1931A步槍全長87公分,空槍重4.6公斤,使用9 x 19毫米魯格手槍彈,20、50發彈匣,或者70發彈鼓,射速每分鐘900發,有效射程200 - 300米。
M1931式衝鋒鎗只保留了M26式衝鋒鎗的可卸槍管和拉機柄,槍機基本上是全新的設計,全槍比M26更重,長度則縮短了4厘米:取消了射速調節機構,快慢機-保險手柄改設在扳機附近,採用片狀準星和弧形座式可調錶尺,最大標稱射程500米(實際上有效射程遠達不到如此);套筒前方設計成向下的斜面可起到一定的防跳作用,令武器在射擊時更加平穩;木製槍托也有所改進,以便使抵肩更加舒適;供彈具為25發盒式直彈匣和40發彈鼓。 制約M1931普遍使用的主要原因在於複雜的結構和工藝以及苛刻的選材(選用瑞典的優質鉻鎳鋼製造)帶來的高昂成本。30年代期間,索米衝鋒鎗在芬蘭國內裝備數量的增長速度很慢。1932年,M1931式衝鋒鎗的裝備量約為1000支,1934年為1400支,到1939年11月蘇芬戰爭爆發之時只有4144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