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南才旦[中國詩歌學會會員]

索南才旦[中國詩歌學會會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索南才旦 筆名宇駝,青海省樂都縣人。曾在《西藏文學》、《青海日報》、《西藏日報》、《工人作家報》、《長江詩歌報》等報刊電台發表詩歌、散文詩等文章200餘(篇)首。出版有詩集《桑煙升起的地方》、《同行三江源》,系中國詩歌學會會員,青海省作家協會會員。

作品簡介

《同行三江源》:遠離娘親的鄉土情結

文/井石

在湟水流經的土地上,在卓倉聖潔的桑煙中,在雪域三江源,一個藏族青年背著生活的皮囊,唱著“花兒”和“拉伊”,跳著美麗的鍋莊朝我們一路歡歌而來,他就是土生土長於樂都的第一位藏族詩人——索南才旦。

索南才旦出生在樂都著名的瞿曇寺邊上一個叫浪營的村莊,這裡的民風極為純樸,瞿曇寺六百餘年常燃不滅的裊裊桑煙,就是對人間真善美的默默祈禱,在這樣一種人文環境中,瞿曇寺周圍出了不少的文化名人,而藏族詩人索南才旦的出現,又為這一祈禱增加了音量和色彩。

一孕千年/麥子的故鄉終於誕生/無可企及的穹宇好高/季節的花朵飄零/親人們收穫稞麥/一縷春風吹過/僵死的山溝復活……

這是索南才旦的詩。一粒麥子,一粒真善美的種子,就這樣開始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潛滋暗長。他的詩與周存雲、郭守先、許正大等同是樂都的詩人相比,明顯地多了一種民歌的韻味,而那韻律中滲透著臧家舞蹈千年的原態節奏。

央宗的神話久遠/姐妹們眷戀著永遠的大姐/種植麥子如淚似珠/犁鏵印記歲月的年輪//五月的箭手是冬日的爐火/故鄉的歌謠千年不衰/青稞和麥子更加熱戀土地……

詩句在舞蹈,這是索南才旦的詩給予我們最為深刻的感覺。

作為一個藏族詩人,一方面,他想心甘情願做一個流浪者,離開故土,背著生活的皮囊和盤纏放飛理想的翅膀,感知生命和大自然的偉大;另一方面,他又無時不眷戀著他的那個生長麥子和青稞的地方。這並非是哲學意義上的二律背反,是一個詩人即渴望如雄鷹一樣高飛遠翔俯瞰大地,又眷戀家鄉水土的情感展示。

無論他所進行的是人生流浪還是情感流浪,作為一個藏家的後代,他的生命中必然有對代表牧業文化的雪山、草原、牛羊、牧人的讚美和追求,又有對代表農業文化的土地、家園、青稞和麥子的讚美。

他的詩歌,給我們的感受一,是在紛擾的世界裡選擇孤獨,感受二,是對生命讚美,不信你讀:所有的選擇在流淌黑色的淚/但是,這次就這一次/我要孤獨遠行;在淚的空巷裡/我尋找可愛的山丹花;父親的歷史已成為歷史/但我憂鬱的鬍鬚長滿力量。不信你再讀:隆隆雪聲宏音已過/花開的時候/多少歡樂暢談只是一杯水/再開一次人生的玩笑/晨曦中樹起是旗幟飄揚/生命原本在滴血是歌唱。

而火一樣的熱情,是索南才旦的詩給我們最強的感受:花喜鵲吟唱故鄉的歌高高低低/紅色的眼睛裡掉落珍珠/一路風塵伴我朝朝暮暮/冰凌花的夜晚/乾涸的淚泉思念艷艷的山舟。

索南才旦選擇了流浪,然而,不管他走向何方,那個生長“麥子和青稞”的故鄉,那個六百餘年來升騰裊裊桑煙的聖地,終是一根牽著他的情感紅線,也是他迸發詩情的源泉。

背景簡介

文/郭守先

在中國版圖的西部,在緯度的高處和海拔的高處,有一塊以褐色為主的廣闊疆域,疆域的山峰之上塗滿了常年不化的冰雪。這裡高寒缺氧,紫外線輻射強,許多地方不要說樹木,連寸草都難以存活,但走過這片雪域的赤子都想復活成一棵樹,都想挺立成一個大樹,來抵擋這裡無處不在的風,因此這裡不僅誕生了踩著草浪打馬走進歷史的西王母、格薩爾王、松贊乾布,還誕生了昌耀、馬麗華、楊志軍、燎原等令當代中國文壇仰慕的文學英才,所以文化人喜歡把以它為中心的中亞帕米爾高原和北亞蒙古高原一同視之為精神的高地,並美其名曰:“高大陸”。作為一位天堂之外的凡夫,我不知道這片高天厚土正在和必將孕育多少照耀後世的星辰,但案頭《桑煙升起的地方》和《同行三江源》兩部詩集一再告訴我,十多年來它一直用它寒冷的冰霜和凜冽的雪雨雕鑿著一個跨世紀的文學青年——索南才旦,並企圖把他培育成樂都當代第一位藏族詩人。

樂都位於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結合部,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方,其中藏族人口接近四萬,占總人口的13%。從文獻記載來看,樂都古代歷史上不要說藏族詩人,就是漢族詩人也廖若星辰,除吳敬亭、謝子元等為數極少的幾位漢族移民後裔殘存的一些詩稿外,就是過境文人留下的點滴篇章,新近出現的青海知名學者(蒲文成、謝佐等)也很少利用詩歌這種語言藝術,所以歷史和現實都渴望民族詩人的加入,來繁榮我們的文藝。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已經成年的索南,靜靜地從故鄉的黎明中醒來,並踏著霧靄走出了樂都第一中學。他的父親是一位老藏族知識分子,在父親和故鄉花兒薰陶下長大的他,按喜好本來前定是要學文科的,可是不知道是父親懼怕1958年“反右”中個人故事的重演,還是中國人無法更改的對“裙帶關係”的過分依賴(索南的一位遠親在某民族師範學校任職,該校只招理科不招文科),全家一致要他學理科,不料喜歡文科的他在高考理科考試中跌下了獨木橋。在中國農村高考一旦失利,超過十八歲的你,也同時意味著將失去被繼續供養的權利,現實要求你必須馬上接過父母的犁頭和鋤頭,來接替支撐家庭生計的重任。索南的哥哥體弱多病,姐姐正讀長達五年的醫學院,面對父親日漸衰老的身影和剎那間失神的眸子,面對母親越捻越小的念珠和突然變白的長髮,鬍鬚里儲滿力量的索南不想再給家庭增加更多的負擔,一家的炊煙,早已喚醒了他的雙足,他決定遠行,他決定要像路遙《平凡世界》中的孫少平那樣儘快矗立成家庭的頂樑柱,他堅信只要意志不倒,那裡都可採摘到香氣襲人的玫瑰,只要意志不倒生命定會創造出出人意料的奇蹟,於是他抗著無形的創傷走向草原,走向雪域,開始了他艱難而又漫長的高大陸行走,他的詩就是行走情感的真實記錄,通過《孤旅》、《走過巴塘灘》、《唐古拉,永鑄軍之魂》、《面對西藏》、《夜訪青海湖》、《茶卡夜行》、《柴大木抒懷》、《走進玉樹》、《同行三江源》、《做臥在香達的夜空下》等詩的詩題我們就能夠一覽他行走的具體行程。

在孤寂的行走中,沒有人為他鼓掌,也沒有人為他搖動閃爍的螢光棒,於是詩歌就成了他自我激勵的精神力量:“走!我們去吆喝黃昏\吉祥的太陽拎著愛憐與困頓回家\走!朝著扎西湖畔走\走進不眠的冬日”;“走吧!讓我們同行三江源\把春天的思念夏天的奔放\及其秋天的收穫和冬天的智慧\像風馬一樣撒向美麗的天空\在祝福中記憶綠色高地的變遷”;“飛吧!讓靈魂棲息於這潔淨之地\而後在九月的江源之上\讓無奈的軀體隨翼歸航”。讀著這樣的詩句,你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新中國老一代建設者們抗著夯子,一邊打夯一邊喊唱號子的情景,據說詩歌最初也就是這樣誕生的。“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這是古人對詩歌原初的詮釋,也是每一個開始詩歌創作者的必經之路。

索南上國小後就中斷了對母語的學習,在學校里他全盤接受的是漢語和漢文化,所以儘管他的詩行里到處是雪域的具象,如瑪尼石、經幡、皮襖、桑煙、華蓋、氂牛、帳篷、鷹鷲、草原、白塔等,但其心田中新栽的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漢文化之根,這也是支撐他在高大陸上長期行走的精神資源。所以在他的詩歌中既有“酒杯可以雜碎,生活可以重新開始”的果敢,也有“鏗鏘的腳步終究會播撒回音”的自信,還有“覆蓋生命的是皮襖,誕生生命的也是皮襖”,“風能熄滅燈燭,也能吹燃烈火”的哲思。正因為索南有這樣堅挺的支撐,所以在拉薩漂泊時雖因當時還沒有改革的“戶籍制度”而多次被用人單位阻之門外,為了生活他還販賣過檯曆,但他始終沒有傾倒,經過幼兒教師隊伍中的短暫沉潛和一年多報社記者遊走生涯之後,他很快就在玉樹州一次公開招聘秘書的選拔考試中脫穎而出,後來還出任了囊謙縣第一任旅遊局局長。

索南是一個高舉攀登旗幟闖蕩高原的憂鬱歌者,他渴望能像唐古拉築路的軍人和可可西里守護草原的索南達傑一樣,能用“生命的火柴,點燃通天的火炬”,所以讀索南的詩不僅能讀出藏族青年歌者的真性情,還能夠獲得一種催人奮進的衝力。這種詩歌的真性情和衝力來源於其家庭、個人生活以及民族包袱的重壓,否則一個不滿20周歲的青年,不可能在遠離故土和親人的情況下,在高大陸惡劣的自然和人文環境中長期穿行,並取得驕人的成績。不僅如此,高大陸長期的學習和行走,也使索南很快在思想上成熟起來,從他後期創作的一些詩歌來看,他已從關注個人命運轉向憂患民族發展,他堅定地認為古寺的桑煙是熏不出孩子燦爛的明天的,轉山老人蹣跚的步履也是不可能踩出民族興旺之路的,一個落後的民族只有不斷地吐故納新,才能復活乃至繁榮昌盛,所以有時候他還情不自禁地去巴顏客拉山山口,站在落日的餘暉里孤獨地望“風”,傾聽時代邁進的步伐。

走在索南所營造的詩歌大陸上,你不僅會被他行走的堅毅所感染,還會被他遺落在詩草中的淚水所打濕。翻閱他的詩章,詩行中到處是“淚”、“淚水”、“淚滴”、“哭泣”等令人傷感的字眼,甚至有些詩題都落滿了淚痕,如《不要眼淚》、《哭泣遙遠》等,這似乎與我前文所描述的索南的精神氣質相悖,但只要你結合生命經驗深究,你就會發現這種痛楚恰巧是一個人成長為文藝工作者的必備氣質,這種痛楚是來自於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縱向差距,而非發端於現實生活中的扁平爭鬥,他呈現的不是淚水和鼻涕一起亂抹臉夾的沮喪,而是一位精神內斂的男人,在夜的中央點燃一根蠟燭,然後坐在草原深處聆聽一隻受傷飢餓的野狼在荒原上的嗥叫。沒有張揚沒有呻吟,只有靜靜的風悄悄撫摩男人的創傷,這時候一顆淚珠在別人看不見的心壁上悄悄滲出。我認為這就是以靈魂痛楚為依據的精神哭泣,他不是以肉體疼痛為原由的面部情感。索南的哭泣儘管不全是前者,但這樣的哭泣在他的詩歌中占了相當的篇幅,比如“面對太陽的眼睛乾枯\我怎能忘卻那個憂鬱的黃昏\從古樹上墜落的小鳥終於落淚\慘烈的聲音如同夏雷”;“多情的夜晚\以兄長的身份死守靈魂\隆起的頭顱\低沉的聲音在流血\瑪尼石堆是一條無軌的航道”,因此索南的哭泣並不影響索南的行者形象。

不過索南對“哭泣”也有不同的個人理解,他認為“哭泣遠方不是為了痛苦,而是體驗生命的過程”,“哭泣不是為了黑暗,而是為了一次生命的感動”,所以在遠離父母妻兒的日子裡他也灑下了許多思念之淚和相思之淚:“父親,兒未能在臨行前送您一程是我一生的痛苦和心淚。父親,請允許我捧一掬三江源之水,獻給在泉台長眠的您,同時洗去我對你的某些不敬和不孝吧”;“飄向遠方的是風\守候寂寞的卻是夜\初冬的夜晚\點燃溫暖的蠟燭\一種瞬間的完美滴落成愁\那是我親手種植的玫瑰”;“熄滅你思念的仇恨\而後灑一把牽掛的淚\把整個世界\都浸泡在相思的夜晚”。在“常回家看看”成為一種期盼和呼喚的今天,在“才上心頭,就上炕頭”成為當下情愛風景的今天,如果沒有對婚姻情感的傾心守護,如果沒有漢文化倫理的強力滲透,他是不可能寫出這樣刻骨銘心的詩句的。

索南來自高大陸的帶淚抒情和行走志願共同構築了索南豐富多彩的詩歌世界和生命華章,也為索南成為樂都第一位藏族詩人奠定了堅實基礎,但如果要想進一步擴大戰果,索南還需要在漢語言文字上下苦功夫,因為索南有些原生態詩歌材料沒有嚴格圍繞主題取捨,使主題顯得有些鬆散,一些詩句的意象和具象之間的過度和轉換上還不是很順暢。但這並不影響我對索南詩歌的關愛,因為我寧肯通過閱讀索南等“小詩人”情動於衷的作品,來透視生命的真實狀態,也不願耗費精力去琢磨和猜測“大詩人”們爬在書屋裡的夢囈。(2008.7.2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