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情概況
地理民情
素龍鎮位於東經111。35′、22。44′的羅定市東南邊,轄23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面積109.6平方公里,總人口10.9萬人,是羅定乃至雲浮市最大的建制鎮。1996年和2001年,分別被國務院、廣東省政府和雲浮市政府列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中心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重鎮建設鎮。2010年素龍鎮正式掛牌改為素龍街道
。
附:本鎮下轄村委會和居委會如下:
素龍、鳳搪、赤坎、潭井、平南,鳳西、大甲、大灼、新塘、馬蘭、沙步、桃子埇、中村、沙豪崗、上寧、崗咀、埇表、思圍、棠梨、大欖、七和、赤坭、龍稅等23村委會和素龍、潭井兩個居委會,共243個村民小組。
素龍鎮人傑地靈山川毓秀,有打造經濟大鎮的四大優勢。境內交通暢順,國道324線和省道德?線、素水線在鎮內交匯,可與規劃建設經羅定的三條高速公路相連線,羅定火車站和羅定機場又座落在轄區內,為招商引資,吸引國內外客商到素龍投資置業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通優勢。
素龍鎮有豐富的人文資源,在市內外黨政機關任處級以上職務的有62人,比較知名的企業家和海外僑胞有120人,他們熱心支持家鄉事業,時刻關注著素龍的發展,為打造經濟大鎮提供了豐富的人文的優勢。素龍鎮與市區相連線,有8個村委會半月形環抱市區,為鎮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
資源與景觀
該鎮境內有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的豐富土地資源和瓷沙、花崗岩、大理石、高嶺土等10多種礦產資源,素有羅定“八景”之稱的“石牛仙跡”、“八里明鏡”等自然景觀以及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古建築,為振興素龍經濟提出了豐富的資源優勢。
發展定位
素龍鎮充分發揮交通、人文、地緣、資源四大優勢,按照鎮委、鎮政府確立的“工業強鎮、特色農業興鎮、第三產業旺鎮”的發展定位,實施“項目帶動,特色引導,打造經濟大鎮,構建和諧素龍”的發展戰略,以實現企業和地方“雙贏”為目標,做大做好做活招商引資,發展特色產業的文章。
工廠方面,通過增強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改善投資環境,營造良好的政策、政務環境和人居環境等措施,不斷增強投資的吸引力和發展的競爭力,確保企業“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鎮域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雅仕電子廠、星晨電子廠、三基電子廠、鴻通電子廠、時藝時裝製衣廠、慧泰針織廠、輝揚針織廠、雅致針織廠、泰成玩具廠、廣東力拓民爆器材廠羅定分廠、躍瀧人造板廠、興祥絲膠化廠、廣西北流市涼亭禽業發展有限公司羅定涼亭雞總部等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紛紛落戶素龍鎮,僅2007年,引進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就有22個,總投資2.9億元,有18個項目已建成投產,完成投資2.1億元,成為振興素龍經濟的支柱產業。以悅龍大酒店、SOSO金沙娛樂城、聚龍灣大酒店、名都賓館、雅苑賓館、市建商住小區、銀龍置業房地產公司、合生創展地產高雅小區、龍宇房地產陽光都市小區等為引領的飲食服務業和房地產業蓬勃興起,成為素龍鎮經濟發展新的亮點。
農業方面,以實施“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生產加工優質米的“大家樂”、“稻香園”、“佳華”等企業以及七根松楊桃、上寧山地雞、龍稅大白菜、思維通心菜、鳳塘粉葛、素龍皺紗魚腐等農業品牌產品響譽省內外,為農民致富奔小康的好門路。2007年,全鎮實現國內產值4.2億元,工業總產值2.8億元,農業總產業4.3億元,財稅收入1368萬元,農村人平純收入5667元。
如今,素龍鎮已初步形成電子玩具、針織服裝、建材化工、飲食服務、房地產業、玉石皮鞋、品牌農業“百舸爭流、比翼競飛”的發展新格局。素龍鎮委、鎮政府和全鎮人民將以更優質的服務和更加好的政策環境、政務環境、人文環境、人居環境誠盼和歡迎國內外客商到素龍鎮投資置業,攜手共創素龍新輝煌。
經濟建設
工業
1979年以前,鄉鎮企業只有6個,年產值只有299萬元。改革開放後,素龍鎮積極實施“工業立鎮”發展戰略,不斷發展、調整、升級鄉鎮企業和民營經濟,鎮境內有各種企業1500多家,(包括村級、聯戶、私營、個體)。招商引資項目已達29個,利用外資3120萬美元,內資3.2億元,上規模的企業已達8個,全鎮已形成輕紡、建材、服裝、化工、橡膠、房地產等有特色的成規模的工業體系。個體私營企業如針織、玉石、蠟燭、皮鞋、紙製品、家私、糧食加工等也已形成一定的生產規模。2007年全鎮工業總產值達2.3億元,利稅1874萬元,從業人員9633人。
農業
1979年以前,全鎮4.5萬畝水稻全部靠人畜耕作,水利設施滯後,農業生產單一,水稻畝產只有280多公斤。改革開放後,解放了生產力,逐步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不斷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改變了單一的農業生產方式和耕作方式,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並著力推進農業科技入戶,專業化生產,糧食產量不斷提高,年年獲得豐收。水稻畝產量已達498公斤,總產量達3.84多萬噸。已形成了水稻、水產、畜牧、水果、蔬菜、特色養殖等6大農業支柱產業,是羅定市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農副產品供應基地。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助促了農業總產值的增長。農業總產值由1979年的3844萬元,增至4.3億元,增長了94倍。農村人平收入由1979年的148元,增至5677元,增長了261倍。
圩鎮建設
1979年前,鎮政府所在地素龍圩只有一條3米寬,長500多米的小街道,沿街兩旁是磚木結構的瓦房,面積只有0.5平方公里。現已構成了“兩縱兩橫,三街六路”的格局,街道兩旁都是鋼筋水泥結構的5、6層高的樓房,圩鎮面積擴展到3.9平方公里,相當於當時的8個素龍圩。圩鎮內有政府機構、郵政、電信、廣播電視、文化中心、酒店、醫院、中國小校、購物中心、銀行等行政和生活設施一應俱全。綠化面積2.8公頃,街燈、公廁、排水、環衛等設施較配套。有供水量365萬噸的自來水廠一間,供水管網總長110公里,綜合農貿市場2座,圩鎮人均住宅建築達38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28平方米。鎮黨委、政府現正進一步實施圩鎮的“綠化、亮化、美化、淨化”工程。
鄉村的建設也大為改觀,1979年前,90%的民眾住的是坭磚木結構的瓦房,人均居住面積不到10平方米。90%的民眾住上了鋼筋水泥結構的樓房,人均居住面積達38平方米。85%的農戶喝上了純淨水,50%的農戶飲用自來水。
交通通訊
交通
1979年前,只有一條黃沙鋪就的公路穿過圩鎮,鄉村的道路面窄,晴天凹凸不平,雨天泥濘不堪,有單
車騎人之說。國道324線、省道廣海北線以及羅定至信宜、陽春公路在鎮內交匯,公路四通八達。圩鎮到村委會的道路已全部實現硬底化,村委會到各自然村的道路也已有80%實現硬底化,總里程達380多公里,形成鎮、行政村、自然村的水泥硬底化道路網路,過去的道路狀況已一去不復返了。羅定民用航空機場、羅定火車站均座落在素龍鎮內。
郵電
1979年前不足50台的搖把電話機已成為歷史見證。鎮內已開通程控電話,圖文傳真,行動電話,寬頻網等,全鎮100%自然村實現了電話程控化,固話裝機用戶達1.6萬多戶,同時,有12%的用戶上寬頻網,電腦也已進村入戶。
社會事業
教育
1979年前,全鎮有完全國小23間,1間完全中學,1間初級中學,在校學生萬多人,教職員工近500人。有完全中學1間,初級中學3間,完全國小28間,有一定規模的幼稚園4間,在校學生2萬多人,教職員工1500多人。教育“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教育質量穩步提高。
衛生
1979年前,只有一間只能診治常見病的衛生院,醫護人員只有20多人。鎮衛生院已被評為甲級衛生院,醫護人員70多人。增設了120多萬元的醫療器械,有留醫部,病床48張,並設有婦產部。23個村委會都設有醫療所,疾病診療疫情防控,婦幼保健和醫療保障能力不斷提高,城區居民的衛生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城鎮、農村實施新型合作醫療保障制度。2008年全鎮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8127萬人,參合率達100%,另外,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4%,計畫生育率達92.2%。同時,按政策落實低保,全鎮落實低保2335人,資金到位率,發放率均為100%。
文化
改革開放前,民眾文化生活比較單調,看一場電影也要走較遠路程,鎮有文化中心一個,一座影劇院,一個數字電影放映隊,23個村委建有文化室。全鎮有四個曲藝社,四個文學社,5支業餘文藝演出隊,5支業餘籃球隊,20個村委建有籃球場,桌球桌,健身器材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在政府的主導下,民營文化,全民健身活動正在我鎮蓬勃興起。1979年前,黑白電視機也罕見,有線電視已復蓋全鎮。這些,為建設和諧的農村增添了活力。
古蹟
鳳塘村八里明鏡;赤坎村黃氏宗祠;潭井村梁氏大宗祠(三達祖廟);鳳西村鳳陽古村落;大甲村鴻峰博物館;沙豪崗村梁門植氏太君古墓;上寧村梁氏哲寓、楊氏老建築群、古窯址;埇表村梁榮球公館;赤坭村陳氏大宗祠;大欖村石牛仙跡、文峰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