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昨天下午,市委宣傳部召開治理虛假報導會議,要求本市各新聞單位要以紙餡包子這一虛假新聞為負面典型教材,吸取教訓、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隊伍建設。(上海電視台《新聞報導》2007年7月25日)
介紹:
“紙餡包子”被證實為假新聞所產生的轟動效應,與“紙餡包子”的新聞所產生的轟動效應是一樣的。也許這則假新聞的暴露的轟動效應會產生另一個效果,即會造成人們對具有轟動效應的新聞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也許這則假新聞的暴露的轟動效應會導致一個不該出現的後果,即出現無論官方還是民眾對假冒偽劣商品的關注度被大大淡化了——很有必要防止這些負面影響。
按照正常的心理反應,“紙餡包子”給公眾本來具有的對假冒偽劣商品的反感起到了火上加油的心理作用,本來“紙餡包子”與“大糞臭豆腐”的一南一北的兩則新聞交相呼應,掀起了公眾對假冒偽劣產品(商品)的極度憤慨之情,食品質量食品安全問題再度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但是,“紙餡包子”被公布為假新聞後,由此帶來的衝擊波,卻極有可能轉移了人們對於假冒偽劣食品的關注視線,而把關注的投入點放在辨別新聞真假上了。客觀地說,假新聞畢竟極其有限,這些年曝光的假新聞不過是幾條而已,這說明我國的記者和其他新聞采編髮布人員還是很講新聞操守的。如果,因為出了幾條假新聞公眾把注意力就轉移到對新聞真假的辨認上而淡化乃至遺忘廣泛的社會真實和社會責任,那么這種心理轉移是並不恰當的。
對廣大公眾來說究竟是“紙餡包子”的假新聞最關乎他們的切身利益,還是真正吃到了假餡包及其他假冒偽劣食品最關乎他們的切身利益?明眼人都能夠立刻作出回答:沒有誰,(除非她是痴呆傻)不把食品質量、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作為與自己最近乎的切身利益。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製造“紙餡包子”的作俑者理當被抓、被捕,依刑律該判就判,但是不妨反思,“紙餡包子”的假新聞為何有那么大的殺傷力,為什麼能讓舉國震驚,難道不能從中反證了我國食品質量食品安全問題多么嚴峻這一事實,如果食品質量食品安全不存在觸目驚心的問題,人們日常食用的都是放心的綠色是食品,為什麼會有那么多人相信“紙餡包子”?
假新聞要制止要防範要打擊制售假新聞,但不能把真新聞當成假新聞——這在過去是常有的毛病,一些真實的情況,真實的新聞被當成謠言對待,變成了假亦真來真亦假。“紙餡包子”的假新聞告訴人們不僅對社會負面的新聞報導要屬實,而且對社會正面的新聞報導也要屬實,不能只報喜不報憂,也不能只看到陰暗不看光明,正面和負面的真實都是必要的新聞真實,有個傾向值得注意,就是報喜不報憂,報喜言過其實甚至把計畫當成果胡吹濫侃而不予追究。
不妨從“紙餡包子”的假新聞獲得另一種啟示,全國各地對包子餡原料來一番徹查,看看是不是各地的包子有多少是假餡包子,摻假包子。不妨對各種食品來一番徹查,看看有多少食品質量能過關,公之於眾,讓制售假冒偽劣產品者及其產品在陽光下曬一曬,直至其傾家蕩產。不妨對各地、各種媒體新聞的真假都做出鑑別,把虛假政績的新聞報導和虛假負面的新聞報導都晾出來,對虛假新聞來一番徹底的清算,誰作假處理誰,不管他位子多高,過去的功勞有多大,統統依紀依法處理,以還一個完全真實的國內新聞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