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紐芬蘭狼原本生活在加拿大紐芬蘭島上,它們的拉丁學名Canis lupus beothucus源自Beothuck人。Beothuck人是紐芬蘭島的原著居民,於1829年被正式宣布滅亡。
最後一隻紐芬蘭狼於1911年被射殺,但是直到1930年人們才正式將紐芬蘭狼列為滅絕物種,隨後直到1937年才有生物學家G.M.Allen和Thomas Barbour正式描述它們,並為它們命名。
事實上,在紐芬蘭狼滅絕前,甚至在他們滅絕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並沒有人描述過它們,更不要提研究了。最後一隻紐芬蘭狼於1911年被射殺,所以關於它們的照片只有來自博物館的標本,而關於他們習性也無法考證,不過人們大概可以從它們曾經的生活環境,和灰狼其他亞種的生活習性等等進行研究。
體態特徵
據描述,紐芬蘭狼是一種中體型到大體型的狼,體長從鼻頭到尾尖可以達到5英尺5英寸(約165cm),體重可以達到100磅(約45kg)。身體大部分為白色,沿脊背有一條黑色條紋。
此外,紐芬蘭狼的頭骨中還有如圖兩個特點
:
生活習性
紐芬蘭狼滅絕前生存在加拿大紐芬蘭島上,馴鹿是主要的食物來源,它們也捕捉海狸,田鼠和其他嚙齒類動物。
原本由紐芬蘭灰狼所占據的生態位,已被來自加拿大大陸的東方郊狼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