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相信
作 者:周俊華著
叢 書 名: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70742
出版時間:2008-10-01
版 次:1
頁 數:270
裝 幀:平裝
開 本:大32開
所屬分類:圖書 > 文化 > 民族文化
內容簡介
《納西族政治文化史論》選題新穎,研究角度獨特,對我國這樣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構建多民族和諧社會、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和少數民族的現代發展都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作者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解釋體系,從民族學的角度,以嚴謹、翔實的史料,較為全面地研究了納西族傳統政治文化從萌芽、形成、發展到近代發生嬗變的歷史過程,非常細緻地展現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的各個歷史時期,納西族政治文化變遷與發展的具體動因、時代性特徵以及功能和作用。並對納西族政治文化發展的非均衡性和變遷的內在邏輯做出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分析研究。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納西族先民早期的歷史文化與政治文化的萌芽
第一節 納西族先民歷史文化溯源
一、納西先民的主體“古羌人”及其遷徙
二、遷徙對納西族心理和行為模式的深刻影響
第二節 納西族先民的文化價值模式和早期政治文化的萌芽
一、東巴教內蘊的宗教倫理價值觀念和思維模式
二、東巴宗教倫理價值觀念對納西族文化價值模式和政治文化的影響
三、古代早期納西族社會政治生活及固有政治文化的萌芽
第二章納西族木氏土司時期的政治文化
第一節 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對其政治文化的影響
一、險要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
二、農耕文化與畜牧文化的二元並存
三、滇藏茶馬古道的重鎮
第二節 複雜政治生態中的力量博弈
一、錯綜複雜的民族政治關係
二、多重力量博弈中的政治價值取向
第三節 中央政權對納西族地區的民族政策及主流政治文化的影響
一、從“羈縻”到“土司制度”
二、主流政治文化的滲透和影響
第四節 納西族木氏土司時期的政治行為和價值取向
一、麥良內附
二、阿甲阿得歸順
三、軍政合一的“木瓜”行政管理體制
四、主動參與、認同中國大一統的積極回應
五、社會意識形態的多重組合結構
第五節 納西族木氏土司時期政治文化的特徵
一、共同體利益優先的社會秩序意識
二、和為貴的政治心態
三、以現實為指向的歷史秩序意識
四、強調傳統與注重變化的並行不悖
第六節 納西族木氏土司時期的政治文化對納西族社會發展的影響
一、促進了納西族社會良性的政治變遷
二、推動了納西族地區文化的發展
三、促進了納西族地區及其滇川藏交接區域經濟的發展
第三章納西族改土歸流時期的政治文化
第一節 清代麗江納西族地區政治制度與社會結構的巨大變革
一、清初政治動盪中納西族群體的沉穩選擇
二、中央政權對麗江納西族地區民族政策的調整
三、納西族社會內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訴求
四、木氏統治權力終結中木鐘這一政治角色沉痛與苦澀的政治心態
五、改土歸流與新的社會結構的形成
第二節 納西族改土歸流時期的文化變遷與政治社會化
一、外源性文化變遷產生的文化衝突與抵抗
二、衝突與融合中納西文化的“濡化”與“涵化”
三、儒學的世俗化與麗江納西族成員的政治社會化
第三節 納西族改土歸流時期政治文化的特徵
一、政治思想意識的全面儒化
二、對封建中央國家的政治認同
三、團結、合作的政治信任
四、忠順、支持的政權取向
第四節 納西族改土歸流時期政治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一、為維護國家政權的至上性和封建專制的一統性提供了政治思想保證
二、促進了麗江納西族地區的政治變遷與發展
三、為近代納西族社會的發展積澱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第四章 納西族傳統社會內部政治文化發展的非均衡性
第一節 納西族政治文化非均衡性的支系文化基礎
一、以梅、禾、樹、葉四個氏族為主體匯成的民族共同體
二、遷徙、地緣、文化、民族互動等因素重構的支系文化
第二節 納西族傳統社會內部政治制度發展的非均衡性
一、納西族地區土司制度的五種類型
二、土司制度類型多樣及其發展態勢殊異的原因分析
第三節 納西族其他支系傳統政治文化的特徵
一、藏傳佛教居於永寧、鹽源和木里納西族社會思想意識形態的主流
二、與納西族主導政治文化基本一致的永寧納西族政治文化
三、鹽源的“五所四司三馬頭”對中央政治體系的“疏離”與“冷漠”
第五章近代社會激烈動盪中納西族傳統政治文化的嬗變
第一節 近代納西族政治文化發展和變遷的主要動因
一、商貿經濟的繁榮
二、抗日戰爭時期麗江“工合運動”的興盛
三、文化教育的昌盛與納西族成員的政治社會化
四、各種新思潮的涌動與激盪
五、民間社會活躍,社會自組織能力增強,革命組織興起
第二節 納西族近代政治文化的特徵
一、愛國主義精神和較高的國家認同意識
二、積極回應近代中國社會政治變革的政治價值取向
三、科學、民主、自由、革命思想逐漸活躍與革命政治文化的傳播
四、子民、臣屬的傳統政治文化嬗變為革命、進步、自我解放的政治文化
結論與啟示
一、納西族政治文化變遷與發展的大致脈絡
二、納西族傳統政治文化的歷史作用
三、納西族傳統政治文化的歷史局限性以及發展的非均衡性
四、歷史啟示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