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伊利·納斯塔斯](/img/0/9ee/nBnauM3X0QjM3ADNzAjMzcDMyITMwADOxAjMwADMwAzMxAzLwI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國籍:羅馬尼亞
生日:1946年7月19日
出生地: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
身高:182厘米
體重:75千克
持拍:右手握拍,雙手反拍
轉職業年:1969年
成績:
單打最高排名:1(1973年8月23日)
雙打最高排名:59(1983年1月3日)
現單打排名:已退役
現雙打排名:已退役
單打冠軍頭銜:53個
雙打冠軍頭銜:45個
職業戰績:730勝275負(單打)
480勝208負(雙打)
獎金:207,6761美元
大滿貫(5個(單打2個,雙打3個))
法網:男單冠軍(1972年)
男雙冠軍(1970年)
溫網:男單亞軍(1972年,1976年)
男雙冠軍(1973年)
美網:男單冠軍(1972年)
男雙冠軍(1975年)
簡介
![伊利·納斯塔斯](/img/b/f74/nBnauM3X0ATMyETMwkDM5UDMyITMwADOxAjMwADMwAzMxAzL5A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進入20世紀70年代,納斯塔斯的職業生涯開始走向巔峰。1971年年底,他奪得了4次年終總決賽冠軍的第一個,之後連續4年均闖入決賽並3次奪冠。1972年的溫布爾頓,他在1/4決賽中直落3盤戰勝後來的雙打搭檔康納斯,半決賽又擊敗奧蘭蒂斯。在決賽的5盤大戰中,擁有強烈發球上網風格的美國人斯坦·史密斯擊敗了以柔韌、頑強見長的納斯塔斯。那場比賽被認為是1933年傑克·克勞福德與埃爾斯沃斯·維恩斯決戰以來又一次經典對決。兩個月後,他在還採用草地球場的美國公開賽決賽中,在兩度落後的局面下,苦戰5盤戰勝阿瑟·阿什奪得自己第一項大滿貫單打冠軍。
1973年,他無往不勝,幾乎贏下了溫網以前的所有比賽。在贏得羅馬公開賽之後又在法網決賽中擊敗前南斯拉夫的皮利奇摘桂。接下來又一鼓作氣捧得女王杯。那一年,他33次參賽奪得17項冠軍。而1973年的溫布爾頓卻始終是人們最感興趣的話題。那一年,由於法國公開賽之後皮利奇拒絕參加戴維斯杯而被前南斯拉夫網協與ITF禁賽,溫布爾頓賽會排除了皮利奇,引發了上一年剛剛成立的ATP強烈抗議。有79位排位百名以內的球員罷賽抵制1973年溫布爾頓。本來準備與球員朋友同進退的納斯塔斯在獨裁者齊奧塞斯庫和國區域網路協的壓力下前往倫敦,被列為頭號種子,緊隨其後的高手只有捷克的寇蒂斯和英國本土的泰勒等寥寥數人。
為此,他的球迷們對1976年的溫布爾頓決賽記憶猶新。當時,納斯塔斯對陣已在法網成名的博格。他回憶道:“我的開局不錯,那一年,我曾在快速場地上贏過他,我認為自己應該輕鬆獲勝。”博格也背負巨大的壓力,人們說他的風格在溫布爾頓永遠不能成功。但所有人都錯了,那是博格連續五奪溫網的開始。在最後1分結束後,30歲的納斯塔斯跳過球網擁抱年輕他10歲的對手。他回憶說:“小伙子哭了,我早就說過他會成為傳奇人物。”納斯塔斯善於在對拉中甩開對手打出winner,他有高超的上鏇球功力,他最驕傲的是自己的快速反應和移動。像那個時代的高手一樣,他的底線和網前俱佳。1976年,納斯塔斯成為歐洲第一位職業獎金超百萬美元的選手,他的職業總獎金超過200萬美元。
納斯塔斯的職業生涯跨越業餘和公開賽兩時代,他是單、雙打冠軍數超過100個的5名球員之一。1991年,納斯塔斯進入網球國際名人堂。現在,他與家人定居紐約。他還是元老巡迴賽和各種慈善表演賽的常客。後記:1996年,納斯塔斯一度引起國際矚目,因為他宣布參選巨變後的布加勒斯特市長,但以失敗告終,“也許這對他和布加勒斯特都是最好的結果。”他的長輩和老朋友提里亞克調侃說。
運動員歷程
![伊利·納斯塔斯](/img/5/74f/nBnauM3X2IjNyATNxkDM5UDMyITMwADOxAjMwADMwAzMxAzL5A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納斯塔斯涉足網壇的60年代,正是澳大利亞天王埃莫森在四大滿貫稱王稱霸的年代,在業餘網球界,年輕的納斯塔斯與埃莫森這位前輩比起來顯然不具備挑戰的實力。而納斯塔斯也一直沒有進入職業網球界,更不用說與另外一位澳洲天王拉弗較量了。60年代是澳大利亞球員的天下,拉弗、羅斯維爾、埃莫森和科特的光芒,壟斷了網壇的每一個角落。而這十年,也是納斯塔斯不斷完善自己的時光。這十年也為後來納斯塔斯在網壇上稱霸一時奠定了基礎。
是金子總會發光。1966年,納斯塔斯和他的老師伊翁·提里亞克搭檔獲得法國公開賽的雙打亞軍,引起了國際網球界的關注,被認為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在羅馬尼亞這樣一個網球小國里,納斯塔斯的冒尖令人興奮。他也是羅馬尼亞歷史上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級頂尖球手。在此期間,納斯塔斯也系統科學的完善了自己的技術,不但加強了以往已有的強大底線抽擊的力量,更把自己發球上網的技術有了一個質的突破,此後他在草場上的戰績也一日千里。1969年戴維斯杯半決賽,年輕的納斯塔斯率領羅馬尼亞隊在全英網球俱樂部的溫布爾登中央大球場擊敗英國隊進入決賽。這也是羅馬尼亞歷史上首次進入戴杯決賽。在那個年代,戴維斯杯象徵著網壇的另外一個最高榮譽。無數的名將為之全力奮戰,誓要把獎盃捧回。作為一個熱血青年,納斯塔斯是羅馬尼亞戴維斯杯隊伍忠心不二的戰將。從1966年到1985年,納斯塔斯沒有一年在一旁當觀眾,連續二十年參賽,這也是戴杯歷史上一段傳奇。而納斯塔斯一生的主要成就,也基本上凝聚在了戴維斯杯中。他在52次與各個國家隊伍的交鋒高達146場(含單雙打),他取得了其中109場的勝利。此外,他曾經率領羅馬尼亞於1969年、1970年、1971年連續三年進入決賽。雖然最後連續三次都是敗在了強大的美國隊手下,但羅馬尼亞可以說雖敗猶榮,畢竟美國隊里有康納斯、阿瑟阿什、史密斯等超級名將,而羅馬尼亞只有納斯塔斯獨撐大梁。在戴維斯杯賽上的納斯塔斯,是網壇榮光的一個重要組成。
![伊利·納斯塔斯](/img/c/402/nBnauM3X2UTNxgjNykDM5UDMyITMwADOxAjMwADMwAzMxAzL5A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他決賽的對手是上一年(1971年)的美國公開賽冠軍美國名將斯坦·史密斯。然而命運就像在作弄了納斯塔斯,在決賽的五盤大戰中,納斯塔斯終於沒有能夠笑到最後。這場比賽驚心動魄,比分交替上升,難分難解。無數次的,納斯塔斯就要獲得網壇的最高榮譽了,但是始終無法更進一步。以柔韌、頑強見長的納斯塔斯最終敗在擁有強烈發球上網風格的美國人史密斯的拍下。這場比賽被認為是1933年傑克·克勞福德和埃爾斯沃斯·維恩斯決戰以來又一次經典對決。這場比賽的激烈精彩和殘酷,比起1980年兩大巨星博格和麥肯羅的那場溫網世紀之戰也不遑多讓。而這場失敗,仿佛也給納斯塔斯上了詛咒,此後納斯塔斯雖然無數次的接近溫網冠軍獎盃,始終是功虧一簣。溫網也成了納斯塔斯的一塊心病和職業生涯的最大遺憾。兩個月後,他在還採用草地球場的美國公開賽決賽中,在兩度落後的局面下,苦戰五盤力克美國黑人名將阿瑟·阿什奪得自己第一項大滿貫單打冠軍。
1973年,納斯塔斯進入職業生涯頂峰的一年。他戰無不勝,幾乎拿下了溫網以前的所有比賽德冠軍。在贏得具有崇高地位和聲譽的羅馬公開賽(此時羅馬公開賽的重要性甚至要超過澳大利亞公開賽)之後又在羅蘭加洛斯球場中擊敗南斯拉夫名將皮利奇把火槍手杯捧回老家。接下來又一鼓作氣奪得女王杯。那一年,他33次參賽奪得17項冠軍。一年17項冠軍的紀錄,也是歷史之最。這個紀錄一直保持到今天都是無人能夠接近的。包括球王桑普拉斯。也是在這一年的納斯塔斯近乎神奇的勝利,近乎無敵的狀態,他毫無爭議的成為那一年的霸主。
![伊利·納斯塔斯](/img/e/4ad/nBnauM3XxAjNzQDM2kDM5UDMyITMwADOxAjMwADMwAzMxAzL5AzLw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在賽場上的被警告、罰款、禁賽對納斯塔斯來說是家常便飯。不過,場下的納斯塔斯卻是個和善爽快的人。1976年溫網決賽,納斯塔斯敗在瑞典小將博格的拍下,在比賽最後一分結束後,30歲的納斯塔斯跳過球網,熱情的緊緊擁抱著比自己年輕10歲的對手,博格激動得淚流滿面。很多年以後,納斯塔斯回憶起這個歷史的時刻:“小伙子哭了。我早就說過他會成為傳奇人物。”納斯塔斯是正確的,這場比賽是博格溫網五連冠偉業的開始,也照亮了未來天皇博格的年輕時代。
1976年,納斯塔斯成為歐洲第一位職業獎金超百萬美元的選手。他的職業總獎金超過二百萬美元。納斯塔斯的職業生涯跨越業餘和公開賽兩個時代,無論在哪個時代里,納斯塔斯都以他自己的方式,在世界網壇贏得了尊重和地位。他是歷史上單、雙打冠軍總數超過100個的5名男子球員之一。1991年,納斯塔斯入選網球名人堂。現在,他與家人定居於紐約。他是元老巡迴賽和各種慈善表演賽的常客。納斯塔斯出現和顛峰時期的年代正是世界網壇進入公開賽時代,作為公開賽時代以來第一個真正當代意義上的排名世界第一的球王,納斯塔斯在網壇歷史划過一道耀眼光芒。
職業生涯
大滿貫
男單冠軍
男單亞軍
年終大師賽
冠軍
ATP單打冠軍(53)
1970(1):羅馬
1971(7):里奇蒙德、翰普頓、尼斯、蒙特卡洛、瑞典公開賽(巴斯塔德)、溫布利、年終大師賽
1972(12):巴爾的摩、奧馬哈、蒙特卡洛、馬德里、尼斯、杜塞道夫、蒙特婁、美網、南橙郡、西雅圖、倫敦、年終大師賽
1973(14):奧馬哈、卡爾加里、巴塞隆納、蒙特卡洛、佛羅倫斯、法網、羅馬、皇后會、瑞士公開賽(格斯塔德)、辛辛納提、馬德里、巴塞隆納-2、巴黎室內賽、年終大師賽
1974(6):里奇蒙德WCT、華盛頓WCT、般尼茅夫、雪松林、馬德里、巴塞隆納
1975(5):巴塞隆納、瓦倫西亞、馬德里、南橙郡、年終大師賽
1976(5):亞特蘭大WCT、梳士巴利、百事大滿貫、拉科斯塔、南橙郡
1977(2):墨西哥城WCT、普羅旺斯埃克斯
1978(1):邁阿密
ATP雙打冠軍(45)
1970(4):辛辛納提、費城WCT、法網、羅馬
1971(3):布宜諾斯艾利斯、翰普頓、蒙特卡洛
1972(6):漢堡、馬德里、翰普頓、肯薩斯城、蒙特婁、羅馬
1973(10):南橙郡、斯德哥爾摩、溫布爾登、卡爾加里、蒙特卡洛、巴黎室內賽、翰普頓、梳士巴利、巴塞隆納、馬德里
1974(4):印第安納波利斯(RCA錦標賽)、倫敦、巴塞隆納、般尼茅夫
1975(4):梳士巴利、南橙郡、美網、馬德里
1976(1):斯德哥爾摩WCT
1977(4):休斯敦WCT、倫敦WCT、聖路易WCT、普羅旺斯埃克斯
1979(5):辛辛納提、薩拉索塔、亞特蘭大、特拉維夫、蒙特卡洛
1981(3):巴塞爾、南錫、巴黎室內賽
1985(1):特拉維夫
神秘球童
那是一場深夜的比賽,情緒化的伊利·納斯塔斯打得非常糟糕。惱怒的他一氣之下將球拍扔給了斯匹茨,然後走到了斯匹茨所在的球場底線的位置。此時,球場上響起了掌聲,斯匹茨開始發球,球被接回之後,斯匹茨的新搭檔,約翰·紐科比將球擊中,奪得一分。觀眾開始喝彩,斯匹茨再度發球,紐科比拿下第二分。這時,納斯塔斯拿回自己的球拍,但要求斯匹茨再幫他一個忙。“這次,他希望我能替他找一條他可以比賽穿的網球裙。”斯匹茨說道,“我費了番功夫,替他找了一條。
軼事
ATP祝賀《網球》創刊周年
![伊利·納斯塔斯](/img/c/951/nBnauM3X2cTN5kTNwAjMzcDMyITMwADOxAjMwADMwAzMxAzLwI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男子職業網球聯合會(ATP)於1972年美國公開賽舉行期間創建,最初只是一個單純的球員工會組織。首任總裁由南美球員克里夫·卓斯戴爾擔任,執行長由公認的偉大球員傑克·克拉默擔任。1973年ATP創立了排名積分系統,羅馬尼亞的伊利·納斯塔斯成為歷史上首位世界排名第一的球員。1988年,ATP在美國網球公開賽球場外的停車場發表聲明,接管高級別職業比賽。1990年,在ATP團結了職業球員和高級別賽事之後,一個嶄新的職業網球時代到來了。
進入21世紀以來,憑藉費德勒、羅迪克、科里亞和斯里查潘等優秀年輕球員的出色表現,ATP延續了強勁的發展勢頭。而對中國來說,新世紀裡最大的收穫便是上海連續三年承辦ATP最精彩的年終“大師杯”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