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阿瑟·阿什1943年7月10日生於維吉尼亞州的里奇蒙,作為南北戰爭時期南部邦聯的首府,當時那裡有強烈的種族隔離傳統,他的成長經歷也是對歧視和不公的忍受和思考過程。童年的他並沒有顯示出多少運動員的跡象,人們說他“像稻草那樣瘦弱”。他最大的樂趣是同他虔誠的母親瑪蒂一起聽音樂、閱讀聖經和其它書籍,他嚮往聖經中人物的英雄氣質——正直、堅韌、與人為善。不幸的是,母親在他六歲時突然去世,但對母親的回憶始終是他生命靈感的來源。
觸摸球拍
無論身體和物質條件的局限如何,在他第一次觸摸球拍的時候,就像所有偉大的運動員一樣,顯露出令人吃驚的天份。他很快就成為學校和社區中的高手,高中畢業後,他獲得了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網球獎學金。在那裡,他成為了美國一流的球員。
成功旅程
“成功是一個旅程,而不是目的,你所要做的遠比結果更重要。”
在1963年20歲的阿瑟就以大學生的身份被選入美國戴維斯杯代表隊,他始終將其視作最大的榮耀。他是第一位非洲裔的美國戴杯隊員,是繼女子網球運動員埃爾西亞·吉布森(Althea Gibson)之後運動事業上美國黑人的開拓者。隨後他又贏得1965年全美大學生個人和團體的冠軍,1966年他以優秀的成績獲得工商管理學士學位。
1969年是阿瑟·阿什重要的一年。作為一顆正在上升的國際級球星,他奪得了美國公開賽的冠軍,並以主力身份為美國贏得當年的戴維斯杯。但還有另外兩件事具有比冠軍更重大的意義,它把這個虔誠、溫和的小伙子造就成他夢想中的英雄。
巨大成就
首先,是隨著媒體的發展,網球的受歡迎程度和商業潛力都有了極大的提高,但球員的獎金卻大大低於這一發展幅度。也許出於美國南方人特有的敏感和反叛,為了球員們的利益和公正待遇,阿瑟·阿什與其他幾名運動員在那一年發起創立了ATP--職業網球協會。是那樣一個小小的、舉步維艱的開始發展成了今天健全的網球世界,也使現在的球員們能享受高額的回報。其二是,那一年晚些時候,作為美國一號選手和世界最佳球員之一,阿什申請去參加享有盛譽的南非公開賽的簽證,他因眾所周知的膚色而被拒絕了。儘管早有預見,他決定採取更為勇敢的行動。他呼籲將南非從巡迴賽和戴維斯杯中排除以示對種族隔離制度的抗議,很快阿什的提議得到網球圈內外很多名流和組織的支持。事實上,他提升了全世界對南非種族問題的關注和反感,而南非國內也被他的行動所鼓舞,南非詩人唐·馬特拉(Don Mattera)在給他的信中寫道:“你使我們的黑人青年看到我們能與白人競爭並獲勝。”
到七十年代中期,為了回應關於對他在網球以外的事情耗費過多時間的議論,他對比賽變得更為投入,在1975年31歲時,他收穫了一個美妙的賽季和輝煌時刻——70年以來第二項溫布爾頓冠軍和世界排名第一,他也成為第一個世界排名第一的黑人。
正式退役
阿瑟·阿什1980年正式退役。在79和83年兩次心臟手術後,阿什將精力投入了新的領域,如記者、媒體、慈善事業。他出版了3卷本自傳《通往榮耀的艱難之路》(A Hard Road To Glory)。他是HBO和ABC長期的體育評論員、華盛頓郵報和網球雜誌的專欄作家、美國戴維斯杯的領隊。他還發起了幾個慈善組織和基金會,包括國家少年網球聯盟(NJTL)、ABC城市網球計畫、運動事業聯合會(ACC)、安全通道基金會(the Safe Passage Foundation)等。1985年他入選了網球國際名人堂。
災難降臨
然而就在他平穩地步入中年之際,災難已經悄悄地降臨。1988年他獲知,他的HIV病毒檢測呈陽性。可以肯定的是在83年第二次心臟手術的輸血中感染的。出於對家庭隱私、公眾的恐懼和憎惡、更出於對女兒卡米拉在正常環境中成長的考慮,在好友和醫務機構的幫助下,他們保留了這個令人震驚的訊息。後來面對新聞界的壓力,為了中止種種的訛傳,1992年4月8日,他在記者會上公開了病情,隨即他得到了廣泛的同情和支持。並促使他將最後的生命投入到防治和幫助愛滋病人的事業中。他的品格和工作效率一直保持到生命的最後時刻。
阿瑟·阿什於1993年2月6日去世,美國以國葬的禮儀為他送別。他故去的時候,愛滋病在美國已不再是恐慌和厭惡的代名詞。
網球對於阿瑟·阿什來說從來不只是個人的榮耀,而是一條挑戰不公、醜陋和蒙昧的道路,是可以使他給世界帶來變化的途徑,也是他兒時夢想的一部分。這使他在網球精英中是那樣的獨特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