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卡衝突

納卡衝突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簡稱納卡)位於亞塞拜然境內,面積4400平方公里,人口18萬,其中80%為亞美尼亞族人。歷史上阿亞兩族就納卡歸屬素有爭議。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納卡衝突納卡衝突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位於外高加索,面積4400平方公里。蘇聯時期,它是亞塞拜然西南部的一個自治州,多數居民為亞美尼亞族人。由於對當地經濟和生活條件不滿意,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人一直謀求將納卡併入亞美尼亞。1988年2月,主要由亞美尼亞人組成的納卡州蘇維埃要求把這一地區劃歸亞美尼亞共和國管轄。同年6月,亞美尼亞最高蘇維埃表示同意接管納卡州,但亞塞拜然方面堅決拒絕變更領土的任何要求。當時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也不同意改變納卡州的歸屬。與此同時,納卡州境內的亞美尼亞人和亞塞拜然人的衝突卻愈演愈烈。
蘇聯解體後,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兩國為爭奪納卡爆發戰爭,亞美尼亞占領了納卡及其周圍原屬亞塞拜然的部分領土。1994年,兩國就全面停火達成協定,但至今仍因納卡問題處於敵對狀態。
1992年,在俄羅斯倡議下,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歐安組織的前身)成立了由12國組成的明斯克小組,俄美法三國為該小組聯合主席國。自此,有關納卡問題的不同級別談判在明斯克小組框架內陸續舉行,但談判至今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1994年,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就全面停火達成協定,但至今仍因納卡問題處於敵對狀態,小規模衝突不斷。

情況介紹

早在70年代蘇聯國內民族問題突出的年代,納卡州的民族爭端成為蘇聯民族問題一個代表,但當時這一地區並未發生衝突事件,當時的蘇共中央有人建議把納卡州升格為納卡共和國,脫離亞塞拜然,也不歸屬亞美尼亞而歸屬蘇聯中央直接領導,以解決納卡問題,但是以勃列日涅夫為首的蘇聯領導層認為民族問題較為複雜,不要輕易改變當時的現狀和法律,以免發生更大規模的問題,納卡問題就此擱置,也埋下了日後衝突的種子。
1988年2月,納卡當局在亞美尼亞支持下宣布脫阿入亞。1989年6月宣傳獨立,亞阿兩族爆發衝突。蘇聯解體後衝突演變為阿亞戰爭,亞占領納卡及其附近地區。在俄羅斯等國調停下,阿亞雙方於1994年5月實現停火。兩國接受歐安組織明斯克小組(三主席為俄、美、法)的調解。1997年9月,三主席提出分階段解決納卡問題方案,即亞先撤出納卡以外的阿被占領土,然後就納卡地位進行談判。亞予以拒絕,堅持納卡作為一方參加談判,並提出撤軍與最終確定納卡地位一攬子解決。1998年11月,明斯克小組提出阿同納卡組成“共同國家”的方案。阿認為該建議賦予納卡同阿平等地位不能接受,主張納卡在阿主權範圍內享有高度自治。1999年至今,阿亞兩國總統進行了多次直接會晤,但尚未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立場

中國一貫主張國與國之間的爭端應通過和平談判政治解決。中方歡迎阿亞兩國總統直接會晤,希望兩國通過和談儘快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公正合理的解決辦法。中國支持國際社會為和平解決納卡衝突所作的努力,並將繼續在聯合國安理會等國際場合為促進該問題的和平解決作出自己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