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賽音朝克圖(1914~1973)

納·賽音朝克圖(1914~1973)

1945年到蒙古人民共和國學習。 人們讚譽他是牧民中的詩人,詩人中的牧民。 納·賽音朝克圖繼承了蒙古族古典詩詞和民歌的凝鍊、整齊、音樂性強、對仗工整等特點。

納·賽音朝克圖(1914~1973)

正文

現代蒙古族詩人。原名賽春嘎。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族人。1914年2月23日生於一牧民家庭,自幼喜愛文藝。中學畢業後,入日本東京東洋大學留學。1942年畢業回國任教。1945年到蒙古人民共和國學習。195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曾任作協理事、《詩刊》編委、內蒙古自治區文聯副主席、作協內蒙古分會主席等職。
納·賽音朝克圖深受本民族文學傳統的薰陶和普希金拜倫海涅惠特曼托爾斯泰以及日本進步作家的影響。他早年的抒情詩,如《壓在籬笆下的小草》、《視窗》、《希望的源泉》、《我的青春》等,表現出對光明、自由的熱烈追求,但有時也流露出迷惘、徘徊的感情。內蒙古解放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滿懷激情,歌頌新的時代、新的生活。人們讚譽他是牧民中的詩人,詩人中的牧民。《狂歡之歌》是詩人50年代的代表作,詩中充滿強烈的政治熱情,樸素真摯的民族感情。
納·賽音朝克圖繼承了蒙古族古典詩詞和民歌的凝鍊、整齊、音樂性強、對仗工整等特點。他的詩讀起來琅琅上口,鏗鏘動聽,自然優美,親切感人。在35年的創作生涯中,有30多部蒙、漢文詩集出版。主要代表作品有詩集《我們雄壯的呼聲》(1955)、《幸福和友誼》(1956),敘事長詩《南迪爾和孫布爾》(1960),抒情長詩《狂歡之歌》(1960)以及《納·賽音朝克圖詩選(1981)等。《蘭緞特爾力克》是納·賽音朝克圖詩中最得到廣大讀者喜愛和傳誦的一首。

配圖

納·賽音朝克圖(1914~1973)納·賽音朝克圖(1914~1973)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