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雪果

紅雪果

紅雪果是一種植物,主要分布於北美及中美洲,株高1米左右,直立,小枝纖細,有毛;葉片長3厘米,革質,卵形深綠色,有毛;花淡粉色,花期6月末至7月末,分櫱多,生長蔓延快,由於當年生枝條可開花,所以在春天修剪枯枝,不影響當年開花結果。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紅雪果 紅雪果

紅雪果(Symphoricarpos orbiculatus ‘Red Snow-berry’) 為忍冬科毛核木屬落葉灌木,別名小花雪果、小花毛核木、圓葉雪果、印地安雪果等。原種產於美國東海岸、加拿大、墨西哥等地,我國引種栽培。近幾年在華北地區套用越來越廣泛,河北省任丘市華北石油工礦區土壤屬中度鹽鹼地,生長良好,冬季觀賞其紅果,別有一番風味。

紅雪果株高1 - 2. 5 m,直立灌木,幼枝纖細,成紅褐色,有短柔毛; 葉片長2. 5 cm,卵形,有毛; 花小,無梗,淡粉色,穗狀花序; 果卵圓形,酒紅色,成串 。

習性:雪果不擇土壤,喜光,耐寒,較耐旱,喜濕潤及半陰環境,但喜歡石灰質壤土,耐鹽鹼,病蟲害少。分櫱多,生長蔓延快,由於當年生枝條可開花,所以在春天修剪枯枝,不影響當年開花結果 。

繁殖

紅雪果可採用扦插、播種和分株繁殖。由於扦插繁殖極易成活,生產中多採用扦插繁殖,有時也採用播種繁殖 。

栽培

紅雪果適應性強,早春、晚秋均可移栽,極易成活。移栽定植株行距為50cm×50cm,定植前在栽培土壤中施入充足的腐熟農家肥作基肥,每平方米用肥6~7kg,深翻整平。栽後適當修剪。生長期適時澆水、中耕除草,並結合灌水追施 1 ~ 2 次氮肥。花後應加強灌水,追施 1 次氮、磷、鉀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以利於結果繁盛,觀果持久。紅雪果分櫱多,生長快,當年生枝條可開花,在春天修剪枯枝,不影響當年開花結果。由於果實秋冬可供觀賞,因此花後不宜修剪。成活後,為防止生長散亂,可每隔 2 - 3 年重剪更新 1 次 。

病蟲害防治

紅雪果主要有蚜蟲和黑邊天蛾危害。對於蚜蟲可噴施1.2% 苦煙乳油 800 -1000倍液,或 6% 吡蟲啉乳油 3000 - 4000倍液,或 5% 啶蟲脒乳油 5000 - 6000 倍液,或 50% 辛硫磷乳油 800- 1000 倍液, 或 2.5% 敵殺死2500 - 3000 倍液等其中一種進行葉面噴霧。氧化樂果也是防治蚜蟲的良藥,但是對桃花、榆葉梅、貼梗海棠等薔薇科植物可能產生藥害,因此使用時要格外小心,儘量不用。

對於黑邊天蛾,利用幼蟲受驚易掉落的習性,在幼蟲發生或將其擊落殺死。幼蟲 3 齡前,可施用含量為 16000IU/mg的 Bt 可濕性粉劑 1000- 1200 倍液,讓天蛾幼蟲中毒後在樹上慢慢死亡腐爛,不直接掉到地面,既保護各種天敵,又防止污染環境衛生。幼蟲期也可噴施20% 除蟲脲懸浮劑 3000- 3500 倍液,或25%滅幼脲懸浮劑2000-2500倍液,或 20%米滿懸浮劑 1500 - 2000 倍液等仿生農藥。蟲口密度大時,可噴施 50%辛硫磷 2500 倍液,或 2.5% 功夫菊酯乳油 2500- 3000 倍液,或 2.5%溴氰菊酯 2000 - 3000 倍液等藥物,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

套用

紅雪果 紅雪果

紅雪果樹勢旺盛,枝葉豐滿,初夏開花繁盛,紅色果實成串下垂,雪果喜光,耐半陰,果為漿果狀核果,觀果期從10月到深冬,經冬不落尤為獨特,是華北地區極為美觀獨特的觀花觀果灌木。在園林中可用於基礎栽培、護坡栽植,還可作插果的花材,適合在我國華南、西北及東北部分地區種植,可植於草地一隅,或做園林矮籬,或叢植一片,均有一定觀賞效果 。

北京市植物園引進4個雪果屬植物品種,這裡介紹其中的3個。雪果 原產美洲東部(從阿拉斯加到加利福尼亞)。株高可達1.2米,枝條纖細,直立,略有毛;葉片長5厘米,卵形至倒卵形,有時有缺刻,深綠色,葉背色淺,有柔毛;花淡粉色,成串,花期夏季;果直徑約1厘米,成串下垂,經冬不落,是秋、冬季觀果的優良園林樹種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