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紅豆屬高蛋白質、低脂肪的高營養榖類食品,而且含有蛋白質、糖類、脂肪、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維生素E、鉀、鈣、鐵、磷、鋅等營養素。紅豆有豐富的鐵質,可以使人氣色紅潤,可以補血、促進血液循環、強化體力、增強抵抗力。近親有赤小豆,主要用於中藥材,常與紅豆混用,然而赤小豆藥效較佳。
形態特徵
植物形態:一年生直立草本,高可達90cm。莖上有顯著的長硬毛。三出複葉互生;頂生小葉卵形,長5~10cm,寬2~5cm,先端漸尖,側生小葉偏斜,全緣或3淺裂,兩面疏被白色柔毛;托葉卵形。總狀花序腋生;花萼5裂;花冠蝶形,黃色,旗瓣具短爪,龍骨瓣上部捲曲;雄蕊10,二體。莢果圓柱形,長5~8cm。種子6~8粒。花期6~7月,果期7~8月。赤小豆
又名:豬肝赤(《本經逢原》),杜赤豆(《本草便讀》),米赤豆、茅柴赤、米赤。一年生半攀援草本。莖長可達1.8米,密被倒毛。3出複葉,葉柄長8~16厘米;托葉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小葉3枚,披針形、矩圓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6~10厘米,寬2~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三角形或近圓形,全緣或具3淺裂,兩面均無毛,僅葉脈上有疏毛,紙質,脈3出,具柄。總狀花序腋生,小花多枚,小花柄極短;小苞2枚,披針狀線形,長約5毫米,具毛;花萼短鍾狀,萼齒5;花冠蝶形,黃色,旗瓣腎形,頂面中央微凹,基部心形,翼瓣斜卵形,基部具漸狹的爪,龍骨瓣狹長,有角狀突起;雄蕊10,兩體,花葯小;子房上位,密被短硬毛,花柱線形。莢果線狀扁圓柱形;種子6~10枚,暗紫色,長圓形,兩端圓,有直而凹陷的種臍。花期5~8月。果期8~9月。栽培或野生。分布廣東、廣西、江西及上海郊區等地。
赤豆
又名:紅飯豆(《增訂偽藥條辨》)。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90厘米。莖上有硬毛。3出複葉;托葉線形,被白色長柔毛;小葉卵形至斜方狀卵形,長5~10厘米,寬3.5~7厘米,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三角形或近圓形,全緣或極淺3裂,兩面被疏長毛。花2~6朵,著生於腋生的總花梗頂端;蝶形花,形與上種相同;莢果扁圓筒狀,於種子間收縮,無毛;種子6~10粒,暗紅色,矩圓形,兩端截形或圓形,種臍不凹。花期6~7月。果期7~8月。
分布
產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和台灣。多生於山溝、溪邊、林中或栽培於園庭。緬甸、高棉、寮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也有分布。
品種分類
紅豆樹、海紅豆和相思子等植物種子的統稱。
紅豆在植物學上是一個大類,至少涉及三種植物,為糾正人們的一些錯誤認識,茲略述如下:
1、藤本相思子,不是王維詩中的紅豆(種子半紅半黑)
2、常綠喬木紅豆樹,別名相思樹,真正的紅豆、相思豆(種子全紅)
紅豆樹(Ormosiahosiei):豆科。喬木。春季開花,蝶形花冠,白色或淡紅色,圓錐花序。莢果木質,長橢圓形,種子鮮紅色,光亮。產於中國中部和華東地區,供觀賞;木材堅重,紅色,花紋美麗,為優良的雕刻和細木工用材。
3、落葉喬木海紅豆,別名相思樹,真正的紅豆、相思豆(種子全紅)
海紅豆(Adenantherapavonina):亦稱“相思格”、“相思樹”、“孔雀豆”。豆科。落葉喬木。花小,白色或淡黃色,成狹窄的總狀花序。莢果成熟時彎曲鏇卷。種子凸鏡形,鮮紅色。產於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斯里蘭卡;亦見於中國廣東、海南、廣西、雲南以及喜馬拉雅山東部。木材堅硬,心材紋理略粗,耐水濕。為優良造船用材,又可作建築、家具、槍托等用材。種子鮮紅色,晶瑩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來鑲嵌飾物。
4、赤豆,又名紅豆,是蔬食紅豆,與愛情和相思無關(種子暗紅)
赤豆(Phaseolusangularis):古稱“小菽”、“赤菽”,俗稱“赤小豆”、“紅豆”、“赤豆”、“紅小豆”、“小豆”。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花黃或淡灰色。莢果無毛,種子橢圓或長橢圓形,一般為赤色。原產於亞洲;中國栽培較廣。種子富含澱粉、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等,可作糧食和副食品,並可供藥用,是進補之品。
5、台灣相思樹,不長相思豆(種子深褐色)
台灣相思樹(Acaciaconfusa):豆科。常綠喬木。高可達15米。4~10月開花,頭狀花序,花金黃色。莢果帶狀,扁平。種子深褐色,有光澤。分布於中國台灣、福建中部以南和廣東、海南的丘陵、平原酸性土地。木材堅實、細緻、耐久,供建築及制農具用。樹批可提栲膠。又為華南地區的行道樹、觀賞樹。
6、紅豆杉,非屬豆科,與紅豆毫不相干(種子全紅)
紅豆杉(Taxuswallichianazucc):紅豆杉科。常綠喬木。小枝至秋季變黃綠色或淡紅褐色。種子扁卵形,兩側各有一不明顯的棱背,圍有紅色肉質杯狀假種皮。為中國特有樹種,分布於甘肅、陝西、湖北以及四川、雲南。木材可作建築、舟車、家具、器具等用材;種子榨油。
栽植
在常溫之下,紅豆沉於清水中,一天之後便會發芽,再移至淺泥中生長。病害立枯病
防治方法
為避免病源菌蔓延,豆苗期不需灌水
白絹病
病毒病
白粉病
蟲害莖潛蠅類(俗名:鑽蠅)
蕃茄斑潛蠅(俗名:繪圖蟲、二能蟲)
薊馬類(俗名:苔、刺馬)
夜蛾類
斜紋夜蛾(俗名:黑蟲、黑土蟲、行軍蟲、巢蟲)
甜菜夜蛾(俗名:青蟲)
蕃茄夜蛾(俗名:青蟲、大綠蟲、棉鈴蟲、鑽心蟲)
豆螟(俗名:青蟲、鑽心蟲)
小葉綠蟬(俗名:青跳仔、跳仔)
黑豆蚜(俗名:龜神)
葉瞞類(俗名:紅蜘蛛)
收穫人力收穫、機械脫粒
豆類聯合收穫機採收
乾燥貯藏
食用指南
食用方法紅豆的小豆莢可食用。紅豆有一種獨特的味道,可以像綠豆一樣烹食,還可發芽或烤後當做搭配咖啡的點心食用。用冷水浸泡過的紅豆需煮20分鐘,未浸泡過的需煮25分鐘;紅豆乾燥後可食用,經常與大米一起做粥;在亞洲,紅豆可做成麵團,味道香甜並可替代番茄麵團,紅豆磨成麵粉後可做各式糕點。
赤小豆鯉魚湯
原料:赤小豆500克,活鯉魚1條,蔥、姜、鹽適量。
製法:將赤小豆洗淨,活鯉魚宰殺乾淨,加水、蔥、姜、鹽燉熟。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清熱解毒,補虛消腫。適宜腎性水腫患者食用。
適宜人群
宜食:腎臟性水腫、心臟性水腫、肝硬化腹水、營養不良性水腫以及肥胖症等病症患者適宜食用,如能配合烏魚、鯉魚或黃母雞同食,消腫效果更好;同時產後缺奶和產後水腫的婦女也宜食,用赤小豆煎湯喝或煮粥食用。
忌食:尿多之人不宜食用,主要是由於赤小豆具有利水的功能。
藥用價值
基本信息
功效健脾止瀉,利水消腫。《食療本草》:“和鯉魚煮爛食之,甚治腳氣及大腹水腫。”《食性本草》:“赤小豆堅筋骨,抽肌肉,久食瘦人。”《產書方》:“下乳汁,煮赤小豆取汁飲。”《本草綱目》:“通乳汁,和鯉魚、鯽魚、黃雌雞煮食。”
忌食:赤小豆能通利水道,故尿多之人忌食。
陶弘景云:“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瘦。”《食性本草》:“久食瘦人。”《本草新編》:“赤小豆,可暫用以利水,而不可久用以滲濕。濕症多屬氣虛,氣虛利水,轉利轉虛而濕愈不能去矣,況赤小豆專利下身之水而不能利上身之濕。蓋下身之濕真濕也,用之而有效;上身之濕,虛濕也,用之而益甚,不可不辨。”《本草綱目》:“赤小豆,其性下行,久服則降令太過,津液滲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隨息居飲食譜》:“赤小豆,蛇咬者百日內忌之。”
按語:赤小豆的營養成分不如大豆,除含蛋白質、脂肪外,並含有維生素A、B、C和植物皂素以及鋁、銅等微量元素。另據元代賈銘《飲食須知》中介紹,赤小豆的花叫“腐婢”,能解酒毒,食之令人多飲不醉。
赤小豆與相思子二者外形相似,均有“紅豆”之別名。相思子產於廣東,外形特徵是半粒紅半粒黑,過去曾有誤把相思子當做赤小豆服用而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食用千萬不可混淆。
別名:紅豆、野赤豆。
來源:為豆科植物赤豆PhaseolusangularisWight的種子。
採制:秋季莢果成熟而未開裂時拔取全株,曬乾,打下種子。
性狀:種子矩圓形,兩端較平截,長5~7mm,直徑4~6mm。表面暗紅色,有光澤,側面有白色線性種臍,長約4mm,不突起。子葉兩片肥厚,乳白色。
化學成分:含α-、β-球朊(α,β-globulin)、脂肪酸、煙酸、糖類,維生素A1.B1.B2,植物甾醇、三萜皂甙等。
性味:性平,味甘、酸。
功能主治:利水消種,解毒排膿。用於水腫脹滿、腳氣浮腫、黃疸尿赤、風濕熱痹、癰腫瘡毒、腸癰腹痛。
附註:同屬植物赤小豆P.calcaratusRoxb.的種子亦作赤小豆使用。
赤小豆
(《本經》)
【異名】亦豆(《日華子本草》),紅豆(《綱目》),紅小豆(《本草原始》),小紅綠豆、虱拇豆(《陸川本草》),朱赤豆(《中藥材手冊》),金紅小豆、朱小豆(《藥材學》)。
【來源】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種子。
【採集】夏、秋分批採摘成熟莢果,曬乾,打出種子,除去雜質,再曬乾。
【藥材】
①赤小豆:乾燥種子略呈圓柱形而稍扁,長5~7毫米,直徑約3毫米,種皮赤褐色或紫褐色,平滑,微有光澤,種臍線形,白色,約為全長的2/3,中間凹陷成一縱溝,偏向一端,背面有一條不明顯的棱脊。質堅硬,不易破碎,除去種皮,可見兩瓣乳白色於仁。氣微,嚼之有豆腥味。以身乾,顆粒飽滿,色赤紅髮暗者為佳。
主產廣東、廣西、江西等地。
②赤豆:又名飯赤豆。乾燥種子,呈矩圓形,兩端圓鈍或平截,長5~8毫米,直徑約4~6毫米,種皮赤褐色或稍淡,平滑有光澤,種臍位於側緣上端,白色,不顯著突出,亦不凹陷;其他性狀與亦小豆相似。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藥材以赤小豆品質為好,但貨源不多,漸為赤豆所代替。
【化學成分】
每百克含蛋白質20.7克、脂肪0.5克、碳水化物58克、粗纖維4.9克、灰分3.3克、鈣67毫克、磷305毫克、鐵5.2毫克、硫胺素0.31毫克、核黃素0.11毫克、尼克酸2.7毫克。
功用主治
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治水腫,腳氣,黃疸,瀉痢,便血,癰腫。①《本經》:“主下水,排癰腫膿血。”②《別錄》:“主寒熱,熱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脹滿。”
③《藥性論》:“消熱毒癰腫,散惡血、不盡、煩滿。治水腫皮肌脹滿;搗薄塗癰腫上;主小兒急黃、爛瘡,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與雞子白調塗熱毒癰腫;通氣,健脾胃。”
④《食療本草》:“和鯉魚爛煮食之,甚治腳氣及大腹水腫;散氣,去關節煩熱,令人心孔開,止小便數;綠赤者,並可食。暴利後氣滿不能食,煮一頓服之。”
⑤《蜀本草》:“病酒熱,飲汁。”
⑥《食性本草》;“堅筋骨,療水氣,解小麥熱毒。”
⑦《日華子本草》:“赤豆粉,治煩,解熱毒,排膿,補血脈。”
⑧《綱目》:“辟溫疫,治產難,下胞衣,通乳汁。”
⑨《本草再新》:“清熱和血,利水通經,寬腸理氣。”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3~1兩;或入散劑。外用:生研調敷。”
【宜忌】①陶弘景:“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
②《食性本草》:“久食瘦人。”
③《隨息居飲食譜》:“蛇咬者百日內忌之。”
植物文化
文獻記載
1、韓憑夫妻死,作梓,號曰相思樹。(三國魏·曹丕《列異傳》)2、戰國宋國韓憑夫妻殉情而死,兩冢相望,“宿昔之間,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於下,枝錯於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恆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音聲感人。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曰“相思樹”。相思之名,起於此也。(晉·乾寶《搜神記》)
3、戰國時,衛國苦秦之難,有民從征,戍秦不返,其妻思之而卒。既葬,冢上生木,枝葉皆向夫所在而傾,因謂之相思木。(梁·任昉《述異記》)
4、楠榴之木,相思之樹。(晉·左太沖《吳都賦》)
5、相思,大樹也,其材理堅強,邪斫之則有文,亦可作器。其實赤如珊瑚,歷年不變。東冶有之。(東漢·劉熙)
6、相思子圓而紅。故老言:昔有人歿於邊,其妻思之,哭於樹下而卒,因以名之。(北宋·李頎《古今詩話》)
7、豆有圓而紅、其首烏者,舉世呼為相思子,即紅豆之異名也。其木,斜斫之則有文,可為彈博局及琵琶槽。其樹也,大株而白枝,葉似槐,其花與皂莢花無殊。其子若扁豆,處於甲中,通身皆紅。李善云:“其實赤如珊瑚”,是也。(唐·李匡乂《資暇集》)
8、紅豆本名相思子,其葉如槐,莢如豆。子夏熟,珊瑚色,大若芡實,微扁。其可以飼鸚鵡者,乃蔬屬藤蔓子,細如綠豆,而朱裳黑啄,結實甚繁,乃籬落間物,無足貴也。其木本者,樹大數圍。結子肥碩可玩。(清·屈大均《廣東新語》)
9、按古今詩話雲,相思子圓而紅。故老言:昔有人沒於邊,其妻思之,哭於樹下而卒,因以名之。此與韓馮冢上相思樹不同,彼乃連梓木也。或雲即海紅豆之類,未審確否。”(明·李時珍《本草綱目》)
10、海紅豆樹高二三丈,宋祁益部方物略云:結莢枝間,其子累累珠綴。若大紅豆而扁,皮紅肉白以得名,蜀人用為果飣。(《九通通志》)
11、相思豆樹高三四丈,有莢如皂莢而細,每枝四五莢,如攢一處,長一寸而大僅如指。子三四粒綴莢中,冬間莢老裂為兩片,盤縮如花朵,子猶不落。其子如豆之細者而扁,色如點朱,珊瑚不能比其彩也。余索的合許。(明·徐霞客《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四》)
文學比附
產於兩廣一帶,又名相思子,形如豌豆,朱紅色。古人常用來象徵愛情或相思。紅豆又名相思子.相思紅豆是我國的獨特的文化產品,是中華民族悠久,神秘。古樸的傳統文化。“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這是唐代詩人王維根據當時社會的民族風情寫就的膾炙人口的《相思》詩,它反映出哪個歷史時空的青年男女在確定終身大事時,以紅豆飾品作為情物相贈情人的動人情景。從此,紅豆成了純潔愛情的象徵。愛情無價,紅豆無價。相思紅豆的寓意,不僅包括男女之情,還包括親情,友情,師生情,患難與共分離後的情,民族國家之情,人類相依相愛之情。此情博大,相思無限。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王維
相思豆的由來
相傳,古時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於高山上的大樹下祈望;因思念邊塞的愛人,哭於樹下。淚水流乾後,流出來的是粒粒鮮紅的血滴。血滴化為紅豆,紅豆生根發芽,長成大樹,結滿了一樹紅豆,人們稱之為相思豆。日復一日,春去秋來。大樹的果實,伴著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變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紅色心型種子——相思豆。
紅豆,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真正的相思紅豆,粒形特大,直徑8~9毫米,一市斤1700粒。這種真正的相思紅豆,大自然賦於它一種特質:質堅如鑽、色艷如血、形似跳動的心臟,紅而發亮,不蛀不腐,色澤晶瑩而永不褪色。其外形及紋路,皆為“心”字形。真的是大心套小心,心心相印。傳說是心有相思之苦的人,落淚樹下,難以化解,最終凝結而成。
在民間,相思紅豆和玉一樣,是有靈性的開運吉祥神物:定情時,送一串許過願的相思豆,會求得愛情順利;婚嫁時,新娘會在手腕或頸上佩帶鮮紅的相思豆所串成的手環或項鍊,以象徵男女雙方心連心白頭到老;結婚後,在夫妻枕下各放六顆許過願的相思豆,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
相思紅豆飾品風靡南國,時尚女性以佩帶紅豆精美飾品為榮,男女戀人紛紛為對方選擇相思紅豆飾品表達心中的愛意。紅豆作為相思寄託之物,古已有之!
紅豆與數字
不同數量的相思豆代表不同的意義。1顆代表“一心一意”
2顆代表“相親相愛”
3顆代表“我愛你”
4顆代表“山盟海誓”
5顆代表“五福臨門”
6顆代表“順心如意”
7顆代表“我偷偷地愛著你”
8顆“深深歉意請你原諒”
9顆代表“永久的擁有”
10顆“全心投入的愛你”
11顆“我只屬於你”
51顆代表“你是我的惟一”
99顆代表“白頭到老,長長久久”
文化節日
紅豆七夕節來源於我國民間四大傳說之——牛郎、織女的故事。由這一傳說形成的七夕節,在我國有著1000多年的歷史,貴在一個情字,重在一個思字。宋朝著名詞人秦觀曾寫下一首膾炙人口的詞作《鵲橋仙》來歌頌牛郎、織女愛情的真摯。《鵲橋仙》詞中寫到“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相思》詩中寫道: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一詞一詩雖然內容不同,但意境相通。我們可以想像牛郎、織女分居兩地,但以紅豆寄相思。其他植物的別名
在王維詩作《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中,“紅豆”是指雞母珠(Abrusprecatorius,又名相思子、相思豆,故有相思之意。),然而其含有毒蛋白,不可誤食;雖然雞母珠亦是一些中醫師治癌的中草藥方,以及抗癌藥物的提煉對象。
“紅豆”有時指孔雀豆(Adenantherapavonina),其種子有毒。
若是專指王維詩作《相思》,紅豆指的是紅豆樹,並非是雞母珠或小實孔雀豆的種子(相思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