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統治者殘酷的剝削和民族壓迫激起山東省中族人民的強烈反抗,山東人民被迫走上武裝反抗道路。其中規模最大、時問最長的是紅襖軍起義。紅襖軍起義爆發於金大安三年(1211),紅襖軍大本營設在馬亓山。
紅襖軍主要有三支:楊安兒領導的魯東紅襖軍,活動於莒、青、萊、密、登等州;李全領導的魯中紅襖軍,活動在淮州、臨朐、安丘一帶;劉二祖領導的魯南紅襖軍,活動在泰安、沂州、淄、滕、兗、單等州。其中以楊安兒一支力量最強,有眾幾十萬人。首領楊安兒原名安國,因販賣鞍材為業,改稱安兒,益都人,以展徽、王敏為軍師,母舅劉全為元帥,汲君立、王琳、閻通、董友、張正中、孫武正等各率眾歸附。首先在莒州、密州起事。迅速向東發展,很快控制山東半島大部分地區,並設定官府,國號“大齊”,改元天順。一時軍威大振。金派山東行省完顏霆、經歷黃國,率花帽軍討伐,大軍圍攻,展開激戰,楊安兒作戰失利,向即墨轉移。金人懸賞千金募其頭。行至巨禺山,被內奸、叛徒船夫曲成暗害,墮水而死。安兒無子,軍隊由其侄楊友統領,稱九大王。因不嫻軍務,後由劉全率眾奉安兒妹楊妙真統領。
楊妙真,人稱“楊四娘子”,狡悍善騎射,率眾萬餘人在磨旗山(今馬亓山)安營紮寨。不久李全率軍與楊妙真會師磨旗山,二人結為夫妻。紅襖軍力量更為強大,以磨旗山為根據地。堅持抗金鬥爭,開創了新的鬥爭局面。劉二祖犧牲後,部將彭義斌率起義軍歸附李全,山東各地紅襖軍基本統~起來。起義軍轉戰山東、江蘇、河北等地,給金兵以沉重打擊。
公元1218年,李全歸附南宋,宋授以京東路兵馬副都總管。李全遂用宋朝名義招集紅襖軍,先後收復山東南部諸州。李全率軍駐揚州淮陰一帶。
當時正值宋金對峙,蒙古南侵之際,政治局勢錯綜複雜,起義軍處於宋、金、元三者之問。面對女真貴旅和蒙古貴族兩大敵人,鬥爭更加艱苦。而此時南宋政權卻對義軍分化瓦解,暗中命令各部義軍互相攻殺,使義軍陷入分裂。李全受到猜忌排擠,投降了蒙古,1231年攻宋時,於揚州城外兵敗身死,楊妙真北歸。紅襖軍力量嚴重削弱。其後彭義斌獨自率紅襖軍打回山東,接連攻克東平、思州、大名、諸城,既與金兵作戰,又抗擊人侵的蒙古軍隊。表現了高尚的民族氣節。金哀宗正大二年(1225),彭義斌與蒙古軍戰於五馬山(今河北贊皇縣境內),不幸兵敗犧牲。
李全之子李檀後承襲父職,在元朝初年擁兵六七萬人,控制了山東東部數十城之地,割據山東30餘年,成為山東三大世侯中力量最強的一支,公元1262年,李檀乘忽必烈忙於平定阿里不哥叛亂之時,與南宋聯繫,在益都發動兵變,隨即占領了濟南。後在蒙古和漢族地方軍閥聯合進攻下,濟南城破失守,李檀兵敗被殺。
陳猱頭抗元起義
為了反抗元朝的殘暴統治,至正四年(1351)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劉福通發動了紅巾軍起義,建立了“龍鳳”政權。至正十六年(1356)派大將毛貴進軍山東,經徐州、海州(今連雲港)進入臨沂。十七年(1357)四月攻陷莒州、膠州、萊州、青州等地。山東各地軍民紛紛回響,很快占領山東全境,並設立政權。雞山村(今澇坡鄉)民陳猱頭,回響毛貴,舉兵抗元,屢立戰功,升任山東行中書省元帥府元帥。陳猱頭一度駐軍馬亓山,並在崖石上刻有“龍風辛丑年雞山陳元帥此山下寨”14個大字,此摩崖石刻至今尚存。《莒州志》《重修莒志》都收人《古蹟·金石》卷中。(考:龍鳳辛丑年為公元1361年,元順帝至正二十一年,韓林兒龍鳳七年。)
毛貴、陳猱頭領導的紅巾軍政權,沒收了元廷在山東的公田、蒙古貴族的田莊和失去業主的田地,減輕賦稅,得到人民擁護。紅巾軍治理山東達三年之久,曾兩次北伐直逼大都(今北京),並遠征遼陽。後來由於分裂,自相殘殺,被元軍各個擊破。至正二十一年(1361)只剩益都、莒州兩個孤立據點。義軍雖經頑強抵抗,終因孤立無援,軍糧匱乏,至正二十二年(1362)被元軍擴廓帖木爾部將關保攻陷,陳猱頭與田豐、王士誠被俘,殘遭殺害,於元大都(今北京)。
清兵屠諒莒州 崇禎十一年(1638)九月,清兵由多爾袞、岳托兩軍於涿州合兵後,分兵八道內犯。因兵部尚書楊嗣昌、監軍高起潛主款議和,不敢與清兵交鋒,致使清兵長驅直下,所過州府皆遭蹂躪。十二年(1639)正月初二日,清兵攻濟南,而明兵“各滯一隅,逗怯觀望”,援兵不至,城陷,殺13萬人,全城焚諒一空。接著破城60座,擄去人口46萬,金銀財物無數,所到之處,“鄉村鎮店無一處,無一家不被焚劫擄掠,滿目流離,慘不忍聞。”十五年(1642)春,清兵占領莒州,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官衙民舍盡皆焚陷,清兵在莊稼地里解鞍牧馬至八月始去。崇禎十六年(1643)正月初三,清兵又至,歇馬月余。“城關廬舍,拆毀無存,地盡荒,戶口僅存十之二三。”(《莒志述遺》) 納200人的食宿和訓練。自1989年開始,按照上級民兵預役軍事訓練的指示精神,縣各年度的民兵軍事訓練均以縣民兵預備役訓練基地為依託,按多批次、小批量的要求由縣集中組織訓練。至1993年,縣依託訓練基地完成訓練任務4809人,其中,民兵連(排)幹部1528人,基幹民兵3281人(其中專業技術兵2035人,步兵1246人),完成總訓練日73260個。
相關詞條
-
紅襖巾抗金起義
宋金戰爭以來,金朝對漢族人民的剝削壓迫日趨嚴重。蒙古攻金以後,北方人民又遭蒙古軍的蹂躪,激起了山東、河北農民起義,反抗金朝腐朽統治。較大起義有山東益都的...
簡介 經過 起義餘聲 -
紅襖軍
紅襖軍是指中國金末山東、河北農民起義軍。在蒙古侵金的同時,山東、河北地區的人民,紛紛舉行了反抗金朝黑暗統治的武裝起義,少者數萬人,多者至數十萬。起義者穿...
紅襖軍概況 各支隊伍簡介 -
李全[金朝紅襖軍首領]
李全(1190—1231),金朝濰州北海(今山東濰坊)人,漢族,金末地方武裝集團的首領。早在章宗泰和、大安年間,山東就有益都(今屬山東)人楊安兒領導的起...
個人簡介 生平事跡 其妻介紹 敗亡之路 其子介紹 -
忠孝軍
忠孝軍是金朝晚期抵抗蒙古軍的一支勁旅,由在蒙古侵略過程中投附金朝的各族組成,包括畏兀兒、乃蠻、羌、渾及中原被俘逃來的漢人。忠孝軍的歷任首領有完顏陳和尚、...
軍隊結構 成立背景 民族成分 戰術問題 軍紀問題 -
金[中國歷史朝代]
金朝(1115年-1234年),正式國號是大金(女真語為amba-an antʃu-un,“諳班按春”),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十帝,...
國號 歷史 疆域 政治 軍事 -
金國
金國(1115-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一個部族國家。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於會寧府建都立國,國號大金,改元收國。貞...
基本簡介 歷史沿革 帝王世系 政治情況 軍事情況 -
金朝[中國歷史朝代]
金朝(1115年-1234年),正式國號是大金(女真語為amba-an antʃu-un,“諳班按春”),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十帝,...
國號 歷史 疆域 政治 軍事 -
蒙金戰爭
蒙金戰爭,發生於1211年(金大安三年、蒙成吉思汗六年)至1234年(金天興三年、蒙窩闊台汗六年),是由成吉思汗發動、木華黎繼續、窩闊台汗完成的攻滅金朝...
戰爭背景 戰爭過程 重要戰役 戰爭結果 戰爭影響 -
聯蒙滅金
南宋聯蒙滅金決策是如何形成的?因為金宣宗的南掠政策,排除了金、宋和解及聯合抗蒙的可能,打破了宋廷中企圖藉金為屏障者對金所存的幻想,使南宋關於對金政策的爭...
基本介紹 背景 起因 經過 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