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蓮村

新農村建設移民示範村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洪江市江市鎮,地處雪峰山區的沅水河岸,位於沅水邊,東接里坪村,南鄰板粟灣,西界荊竹村,北接龍尾村,距江市鎮政府所在地1.0公里,距洪江市10.0公里。全村國土面積5 平方公里,轄16個村民小組。全村東西寬2公里,南北長4.5公里,一境內群山環抱,一江河穿流,屬典型的山區丘陵地形,土壤肥沃。最高點在王進沖,海拔600米;最低點在哈江河邊,海拔150米。屬亞熱帶季風性溫潤氣候,氣候溫和,降雨充沛,日照充足,年降水量1310—1550毫米之間。適合種植水稻柑桔油菜等農作物。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收入為主。[1]

歷史革沿

據史料記載東漢年間大樹將軍馮異的後人,從原籍河南開封府祥符縣遷湘入紅蓮坪,開荒墾地以種植蓮子為生,紅蓮坪的蓮子品質極優,故有湘蓮甲天下,紅蓮冠湖湘之譽。湘蓮是我國四大籽蓮之一,在歷史上曾作為貢品,素有貢蓮之稱,戰國時紅蓮坪產的蓮子和藕粉就進貢朝庭,漢、唐、宋、明、清各代都把它納為貢品。因村里盛產蓮子固有漢朝皇帝賜封紅蓮坪之說,1949年建國後改為紅蓮村。新中國成立前屬江市鄉。新中國成立後屬四區(托口區),1957年建立紅蓮村民委員會至今。[2]

自然資源

紅蓮村茶山紅蓮村茶山

據資料顯示,全村耕地面積5850畝,人均耕地2.66畝,林地3,800.00畝。(其中:水田2050 畝,林地3800畝),人均耕地2.66畝,主要種植水稻、西瓜、柑橘、蔬菜等作物;人均經濟林果地1.5 畝;水面面積1000 畝,其中養殖面積20畝。[3]

基礎設施

截止2004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500戶通自來水,其中100多戶為一家一口吊井,通訊發達,開通了移動基站和聯通基站,電話進村入戶已達16個組400門。有線電視收視率達80%,電視收視率達100%。

全村交通便利,4.5米寬的村級水泥公路平坦暢達,“紅蓮村大橋”飛架南北,通往村外公路有五條,有村組公路10條,里程50公里。距離最近的車站(江市客運站)1.5公里,距離江市集貿市場1.0公里,距離懷通高速板粟灣進出口只有0.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2輛,慢慢游5輛,機車60輛,耕田機52台,大中型收割機2台。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152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5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 .68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0戶。全村16個組已通自來水;有16個組已通電;有16個組已通路;有16個組已通電視;有16個組已通電話;有16個組已通寬頻;沒有組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有100戶居住磚瓦結構二層樓房;有100戶居住磚瓦結構一層平房;有350戶居住於木瓦結構住房。[4]

人口衛生

截止2008年底,該村有農戶550戶,共有鄉村人口100人,其中男性1180人,女性1020人。其中農業人口2100人,勞動力120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0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馮姓為第一大姓,其次是:危姓、王姓、周姓和楊姓。

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00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6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有醫務室2家,有鄉村醫生4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5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6戶,占農戶總數的0.01%。[5]

文化教育

據資料顯示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擁有教師9人,在校學生200人,距離鎮中學2.5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00人,其中小學生200人,中學生100人。

全村還沒有建設文化活動室、圖書室,組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黨總支下設兩個支部,現有黨員100名,其中女黨員22名。

現任領導班子,村委書記:馮小海、書記助理:馮寶春,村主任:馮瑞林,會計:蔣敏志,婦女主任:竇萬青,網路建設:長庚。[6]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政務公開、組務公開、組賬公開 。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7.76畝,該村沒有已流轉的土地。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但沒有組織實施過一事一議籌資酬勞。有固定資產15.728萬元,年末集體無有收益集體收入,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 會議方式公開。[7]

發展重點

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辦企業等基礎設施薄弱,產品結構單一,種、養殖業科技含量不高。

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逐步建立養殖小區,引進先進企業,促進本村經濟發展。到"十二五"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10000元。[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