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荷之魂

紅荷底魂啊! 愛美的詩人啊! 花魂啊!

基本信息

名稱:紅荷之魂
體裁:現代詩
作者:聞一多

作品原文

紅荷之魂
序:盆蓮飲雨初放,折了幾枝,供在案頭,又聽侄輩讀周茂叔底《愛蓮說》,便不得不聯想及於三千里外《荷花池畔》底詩人。賦此寄呈實秋,兼上景超及其他在西山的諸友。 
太華玉井底神裔啊!
不必在污泥里久戀了。
這玉膽底里的寒漿有些冽骨嗎?
那原是沒有墮世的山泉哪! 
高賢底文章啊!雛鳳底律呂啊!
往古來今竟攜了手來諛媚著你。
來罷!聽聽這蜜甜的讚美詩罷!
抱霞搖玉的仙花呀!
看著你的軀體,
我怎不想到你的靈魂?
靈魂啊!到底又是誰呢?
是千葉寶座上的如來,
還是丈余紅瓣中的太乙呢?
是五老峰前的詩人,
還是洞庭湖畔的騷客呢? 
紅荷底魂啊!
愛美的詩人啊!
便稍許艷一點兒,
還不失為“君子”。 
看那顆顆袒張的荷錢啊!
可敬的──向上底虔誠,
可愛的──圓滿底個性。
花魂啊!佑他們充分地發育罷! 
花魂啊,
須提防著,
不要讓菱芡藻荇底勢力
吞食了澤國底版圖。 
花魂啊!
要將崎嶇的動底煙波,
織成燦爛的靜底繡錦。
然後,
高蹈的鸕鶿啊! 
熱情的鴛鴦啊!
水國煙鄉底顧客們啊!……
只歡迎你們來
逍遙著,偃臥著;
因為你們知道了
你們的義務。

作品賞析

聞一多曾經說過:“美的靈魂若不附麗於美的形體,便失去他的美了。”同樣,美的形體若沒有美的靈魂的充溢,也將成為一個空洞乏味的軀殼。《紅荷之魂》正是詩人從美的形體中開掘出美的靈魂的一次成功嘗試,它將紅荷的形與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借自然物的優美明澈投射出人類主體精神的高尚聖潔。
通讀全篇,那華美的語言,清麗的氣韻,深雋的情思,使人有一種飄飄欲仙,中人如醉的感受。我們不禁疑惑,詩人究竟是丹青國手,還是大哲的化身,怎能用平凡的文字構築出如此精美的圖畫,抒寫出如此深刻的哲理?
詩作開篇,詩人就以一種熱情洋溢的讚美詩般的筆調,歌詠了“紅荷”的身世和境遇。“太華玉井底神裔啊!/不必在污泥里久戀了。/這玉膽底里的寒漿有些冽骨嗎?/那原是沒有墮世的山泉哪!”“飲雨初放”的紅荷,在詩人筆下變成了凌波微步的仙子,她脫盡根下的污泥,濯飲玉膽瓶里“冽骨”的“寒漿”,寧願投身於“沒有墮世的山泉”,也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開篇一節,短短的四行,就用清麗高雅的筆調,勾劃出一幅超凡脫俗,亭亭玉立的“紅荷圖”,為下文的抒情感嘆奠定了基調。
在第二節中,詩人更張揚起想像的翅膀,任它緊隨著荷花的清香,在上下五千年華夏文明中自由馳騁。此時詩人的筆已從案頭獨對“紅荷”的現實,沉入到民族傳統積澱中,將“荷花”這一極富民族色彩的審美形象加以歷時地充分展示。“高賢底文章啊!雛鳳底律呂啊!/往古來今竟攜了手來諛媚著你。身為“花之君子”的蓮花,牽動了我們祖先多少璀璨的靈感,多少深雋的情思;她那聖潔美好的形象,盛開在我們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詩情里。於是,詩人不禁提出疑問,難道千百首“蜜甜的讚美詩”只因紅荷是“抱霞搖玉的仙花”嗎?“看著你的軀體,/我怎不想到你的靈魂?/靈魂啊!到底又是誰呢?”至此,詩人利用對傳統的反觀,自然而然地從描寫荷花之形轉到探索荷花之魂,並進一步細膩深刻地描繪出荷花內在精蘊的奧秘。在下四句中,詩人用排比句式將四個有關荷花的典故羅列,襯托出荷花之魂的四種不同傾向:似“如來”般神聖、如“太乙”的飄逸,似“五老峰前的詩人”純真質樸,如“洞庭湖畔的騷客”正直高尚。寥寥四行,既巧妙地嘗試了在新詩中化用“古典”的可行性,又烘托出荷花之魂的厚重和豐富。
然而,無論“太乙”、“如來”、還是“詩人”、“騷客”,都只是紅荷之魂對古人之精神的象徵。那么,在二十世紀的新時代光輝中,“紅荷之魂”又該有怎樣的內涵呢?在第三節中,詩人直面紅荷,使主體精神與荷花之魂互相溝通、互相融匯。“紅荷底魂啊!/愛美的詩人啊!/便稍許艷一點兒,/還不失為‘君子’”。在年輕的詩人心中,紅荷之魂應該是蓬勃熱忱,鮮活美麗的,她沐浴著生命的陽光,飽含著充沛的活力,正直而又美好。而“荷錢”那對理想“向上底虔誠”,對社會“圓滿底個性”,又恰是花魂完美的補充,使她更為豐富更為新穎。花魂正是詩人之魂的投射,她年輕、自信、昂然向上,有著無盡的發展餘地。
當然,詩人的深刻目光即使在美好的心靈瞬間也不會消散。歌詠了花魂之美後,詩人又諄諄告誡她要警惕現實的險惡:“花魂啊,/須提防著,/不要讓菱芡藻荇底勢力/吞食了澤國底版圖。”這正表現了詩人對現實的深刻體悟。這告誡既是詩人對個人行動的自勉,也是他對千里之外的詩友們的勸慰。
在最後一節中,詩人以浪漫主義的激越筆調,描繪了一幅水國太平和樂的景象,“崎嶇的動底煙波,”經過“花魂”的努力,變成一幅“燦爛的靜底繡錦。”這無疑顯示了詩人改造社會,創造自由光明世界的理想”。然後,/高蹈的鸕鶿啊!/熱情的鴛鴦啊!/水國煙鄉底顧客們啊……/只歡迎你們來/逍遙著,偃臥著;/因為你知道了/你們的義務。”鸕鶿和鴛鴦象徵著未來時代的新人,他們自由、活躍,負有社會責任感。在詩人心中,只有這樣的人,才配得上花魂的高尚,才能生活在由擁有花魂一樣美好心靈的人們,所創造的新世界中。《紅荷之魂》寄託了詩人的高潔的情思,也寄寓了他美好純潔的社會理想。

作者簡介

聞一多(1899-1946) ,著名現代詩人、文史學者、革命烈士,原名亦多,字友三,後改夕夕,又改名一多,曾用筆名夕夕。1899年11月24日生於湖北浠水縣。1925年聞一多回國,在北京藝專任教,並成為徐志摩主編的《晨報副刊·詩鐫》的主要撰稿人。他在論文"詩的格律"中要求新詩具有音樂的美(音節),繪畫的美(詞藻),建築的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由實踐到理論為新詩發展探索一條值得重視的藝術途徑。1922年,去美國留學,學習繪畫,進修文學,研究中國古典詩歌和英國近代詩歌,1928年1月,第2本詩集《死水》出版。1927年任第四中山大學文學院教授並被選為校務會議中文學院的唯一代表。1928年秋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1930年秋轉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長兼國文系主任。1932年8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1944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抗戰勝利後出任民盟中央執行委員、雲南總支部宣傳委員兼《民主周刊》社社長,經常參加進步的集會和遊行。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慘遭國民黨特務暗殺。聞一多在7月15日雲南大學舉行的李公朴追悼大會上講演,憤怒斥責國民黨反動派,當晚即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