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內容
( 圖片來自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官方網站 )
在畫中,表現的是一位婦女在餐桌前忙碌的情形。畫家以一塊高純度的紅色平面,限定了整個房間內的空間,所有的色彩都是在紅色的統攝下存在,窗邊縱橫兩條變化微妙的黃色帶,這兩條黃色的帶子所圍合的綠色,讓人聯想到那是一扇開放的窗戶,隔開了紅與綠的衝突,使大紅大綠之間形成了緊張而穩定的張力,使外面的世界與室內的世界形成了強烈對比。
創作背景
1907年至1925年馬蒂斯在慕尼黑遊歷時,曾參觀伊斯蘭宗教展覽。在參觀過程中他覺得自己發現了重要的畫面裝飾,結束了這次的遊歷之後,馬蒂斯回到巴黎開設了自己的畫室,並開始創作,《紅色的和諧》創作於1908年,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在這幅作品裡畫家進行了大膽的創新,整個畫面就像他見過的伊斯蘭紡織品一樣,都是平面的。
藝術鑑賞
形象
這幅畫表現的是一位婦女在餐桌前忙碌的情形。畫面似有兒童畫幼稚性的特點,色彩鮮艷濃厚,人物不作細描。餐桌上放著水果,瓶中所盛可能是甜酒,房內布局如夢如幻,畫中充溢著裝飾的味道。桌子,牆,地面的輪廓沒有用具體的線條勾畫,僅在這片紅色中用人物、椅子和瓶子等造型暗示出桌子、牆面與地板的位置關係.形成既有空間感,又是平面的畫面空間的特殊關係。藤蔓植物花紋均勻地分布在牆面和桌面上,它們增強了紅色調的畫面效果。
構圖
在構圖上,馬蒂斯並不追求外在的統一,而是竭力表達一種內心的和諧。如窗外的屋頂可以和椅子形狀類似,屋外樹枝和屋內桌面上的花紋幾乎一樣,而桌布上的花梗與女傭的頭髮則是同一種線條。這種繪畫方法不依照原物的真實面貌,卻又呈現出一種內在的和諧與統一的設計,並通過強烈的色彩對照和互應效果來感染人,體現出了馬蒂斯所探尋的那種獨特的風格。藉助斑斕的裝飾性圖案,將室內的桌椅、人物、花瓶、牆紙等陳設,與窗外的花草樹木等景色完全融人平面之中,突出點線要素的關係、節奏、旋律,獨創了現代主義藝術“點線節奏構成”的形式語言。平面構成具有強烈的裝飾性效果以及平面性的功能。
色彩
《紅色的和諧》的整個畫面以純色為主,沒有太多色彩的互相搭配,但卻給人以強烈的色彩效果。紅色是室內也是全畫的基調,和室外的藍綠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窗框的黃色和橙色,則使這對比顯得不那么突兀。 窗外房子的粉紅色, 與室內紅色相呼應。而室內桌布 ,牆紙上花紋以及桌上水果的色彩,則與窗外藍天綠地、黃花的顏色相諧和。純淨的色彩,使這幅畫顯得明麗而靜雅。儘管熱烈的紅色在畫上占據絕對的優勢,但冷靜的藍色卻仿佛是一個休止符,使畫面色彩的情緒回落下來。全畫給人以夢幻般清純,寧靜的感受。
名家點評
雲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馬惠龍:“以繪畫形式的純粹美感來愉悅觀者的內在情緒,試圖引導人類最原始的精神的解放,情緒流露更是坦蕩無疑,展示了繪畫語言最本質,最有個性的一面。”
後世影響
馬蒂斯不斷探索繪畫的平面感,企圖摒棄西方傳統的透視法和明暗法,而儘可能在平面上表達自己的感受。《紅色的和諧》是馬蒂斯成熟時期的作品。在這幅畫中,表現了一個新境界,它比印象主義畫家,甚至比高更所想像的東西更奇特,更神秘。從這幅畫的色彩上看,馬蒂斯超越了前輩革新者的概念。是將色彩徹底解放的第一人,給予色彩以極高的評價,使色彩獲得了全新的意義。
歷史傳承
該畫最早被俄羅斯收藏家舒金(Sergei Shchukin)收藏,1948年該畫從莫斯科新西方藝術國家博物館移交進入艾爾米塔什美術館。
作者簡介
馬蒂斯(1869—1954)是法國畫家。野獸派美術的代表人物,生於法國諾爾省。年輕時曾在巴黎裝飾美術學校學習,1895年,在巴黎美術學院的莫羅畫室學習,受到嚴格的基礎訓練。受過印象派影響,吸收了波斯細密畫、非洲雕刻等東方藝術及非洲藝術的表現手法。他曾提出“純粹繪畫”的主張,並發表《畫家筆記》表明其藝術觀。其代表作有《紅色的和諧》、《舞蹈》、《彈吉他者》、《畫家的家庭》、《馬蒂斯夫人像》等。他的作品造型誇張、構圖寧靜而有秩序感,多用單純粗獷的線描和平塗色塊組成裝飾感的畫風。使畫面具有單純、稚拙的裝飾趣味。馬蒂斯藝術風格和野獸主義的出現,標誌著西方美術發展到“形式革命”階段,推動了西方寫實主義美術向寫意化的轉變。馬蒂斯多才多藝,除油畫外還作版畫、裝飾性壁畫、壁掛、舞台美術、剪紙藝術和雕塑等,對西方現代美術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