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簡介
序言
思想之路東方之光
佛經里稱中國是——震旦。這是一個響亮和輝煌的名字,《易·說卦》曰:”震,東方也;震旦者,東方之光也。”震旦——讓東方之光更加燦爛,她象徵著20世紀中國的時代精神。
兩個太陽——這是黑格爾的著名比喻,用來比喻世界精神和世界歷史的發展路徑。一個是物質的太陽,一個是精神的太陽。自然物質的太陽東升西落,世界精神的太陽也是如此。黑格爾寫道:”太陽——光明——從東方升起來,光明是一種簡單的對自己的關係,它雖然具有普遍性,同時卻又在太陽里有一種個性。”如果把太陽之光比作人類走出愚昧,創建文明,那么在這種太陽之光面前,人們卻表現了不同層次的自由意識。
這位偉大的哲學家是借用自然界物質的太陽東升西落的象徵意義,表明他所謂的世界精神的太陽也是走了同一路徑。這樣,亞洲自然處於世界歷史的開端。在開端處,就如同盲人從失明到獲得光明,對主體和客體外界還尚未分辨清楚,對人類的精神更缺乏內省和自覺。這種自東向西的世界精神的歷史可比作人的幼年、少年、青年、壯年和老年。
幼年文化——這是黑格爾對中國文化基本看法,下面依次是中亞文化——少年,希臘文化——青年,羅馬文化——壯年,日耳曼文化——老年。這位西方哲人不僅偏愛夜晚,而且偏愛老年。其分析有其深刻的地方,如果按照他的邏輯,這裡要記住“中國是特別東方的”。還要看到我們這個星球本身就決定了自東向西的歷程,最終東方還會再現的。
中華民族的文明具有獨立的起源,是一種文明意義上的偉大的存在,是一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近千萬平方公里的巨大空間,綿延五千多年的漫長時間,曾經創造和還將繼續創造人類文明奇蹟的偉大存在。對中華文明的優秀之處,已有很多論述,其中有一種精闢的說法是:她具有反求諸己的人生智慧、民為邦本的政治傳統和空靈淡雅的藝術境界。由於能反求諸己,其思想家特重恕道,並以盡人倫為最高原則,其也因此最富於人間性,絕少超世之音;由於不以征服立國,就有了自由傳統與平均貧富的理想,對外則以柔懷遠人、和平同化為國策;由於宗教色彩薄弱,對情慾不主張而尚蕭散淨化,故藝術風格為空靈淡雅。
在世界性文明大交匯的第一個輝煌時期,中國先秦文明是與古希臘、古印度同步發達的。以後的第二個世界性文明的輝煌時期,中國盛唐文明又與拜占廷、阿拉伯共同發展。在人類可知的文明歷史上,中華民族在其中的絕大部分時期里,都創造了世界級的文明。而近代的鴉片戰爭,使中國人開始第一次感受到了與一個文明程度高於自己的民族遭遇的滋味。
世界上許多民族在被外族征服的過程中,都有文化上的自卑感,而中國的士大夫們或許害怕軍事上的征服,但對文明上的征服連想都沒想過。歷史上,元朝的蒙古族和清朝的滿族入主中原後都是一個結果——被同化。所以,中國人對西方文明的挑戰是缺乏準備的。面對這種全新的異質文明的挑戰,自然就經歷了相當的痛苦時期。開始是不願意承認這種挑戰,在一系列抵抗戰爭失敗後,中國的楕英們逐漸改變看法。
西方文明這一參照物,使中華文明由失敗而產生極度的懷疑和焦慮。但中國不是一個小的文明單位,她是世界級的文明發源地,數千年文明的積澱,使她有足夠的精神和力量對外部世界的挑戰作出反應,這種反應甚至達到對自己文明徹底否定的極端。但在自我否定中,仍緊緊地把握住生命的活力。從最本質上說,中華民族仍保持著充沛的文明創造力。東西方文明雖然在現代化標準上有百年的時差,但文明的底蘊和活力都驅使著中國奔跑著趕上去。
革命軍中馬前卒——鄒容,曾向全體中國人呼喊道:“我於是沿著萬里長城,登上崑崙之頂,行進於長江之畔,追溯至黃河之源,豎起獨立的旗幟,敲晌自由的洪鐘,呼喚蒼天,籲求大地……親愛的祖國,你不要自暴!你不要自棄!”在亘古未有的奇變面前,中國的精英們懷著力挽狂瀾於即倒的悲壯而堅定的信念,開始了艱難、漫長的奮鬥歷程。
從1840年到1912年,再到1949年,直到今天,在這一百六十餘年的時間裡,中國的志士仁人們為了民族酌復興,可以說想盡了一切辦法,用盡了一切心血,探索了各種道路,尋求了各種可能,嘗試了一切可以嘗試的手段,付出了一切可以付出的代價。鴉片戰爭、太平天國、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人前赴後繼地奮鬥著。
目錄
序言理想之路東方之光
現代化
紅色與綠色的統一
理想
第一編道別革命
第一章改朝換代
1-1農民造反:太平天國與義和團
1-2共和政體:辛亥革命和國民革命
1-3新民主主義革命
第二章文化革合
2-1西學東浙
2-2新文化運動
2-3文化大革命
第三章道別革命
3-1革命、不斷革命
3-2再說一聲:革命……
第二編崇尚建設
第一章背影中的建設
1-1沉默的建設者
1-2晚清的現代化和《建國方略》
第二章問題與主義
2-1工業文明時代的“社”與“資”
2-2艱難的探索
第三章一百年不動搖
3-1三代人的足跡
3-2再建設的一代——第四代人
第三編千年輪迴
第一章日出東方
1-1我們曾經擁有
1-2文明的復興
第二章中國應該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
2-1世界新一極
2-2文明的衝突
第三章仁與道
3-1生命之樹
3-2地球上的綠色飄帶
後記
獲獎
曾獲南京市第八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作者簡介
2005年被評為南京市第二屆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2007年被評為江蘇省首批中青年科技帶頭人。現執教於南京市中華中學徐彥文老師從事歷史教學二十餘年,積極參與教育和歷史學科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參加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的研究,參與和主持國家、江蘇省、南京市的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的研究,內容涉及歷史學、網路教學、歷史學科教學法的套用和學生德育等方面。指導學生進行的“南京城牆與長江”研究性學習活動,被中央電視台收入《再說長江》大型電視片。有多篇教學論文在《歷史教學》、《當代教育科學》等中文核心刊物上發表。另有多篇論文和課題研究成果在國家、江蘇省和南京市的評比中獲一等獎和二等獎。特別是個人獨立完成了32萬字的著作《紅與綠——第四代人對世紀中國的新詮釋》,該書由國家級人民出版社作為文化精品圖書在全國範圍內出版發行,在南京市第八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選中此書榮獲二等獎。